学习日志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之吉,顺也。涣奔其机,得愿也。
涣其躬,志在外也。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涣卦·象辞》
昨晚的飞机回到正定机场,然后与成都来的邹星老师、厦门来的董老师汇合,一起乘车回冀州。
邹星老师精神好,我们聊了一路,关于AI与数学教学,关于当前教科书编写的不足,关于教育改革的种种可能……邹老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却搞了一辈子教育和互联网技术。她的学习能力十分强大,目前还在利用一套语言辅助学习系统——“多邻国”(Duolingo)在自学英语,为的是能自如地阅读英文原版书籍。
这两天去贵阳出差,是商定“道大”贵阳双龙礼乐社区的建设等事宜。韦华校长也赶到贵阳,昨天上午我们开会,聊到“道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
顺着“辛庄师范”发展的脉络:2014年在辛庄创办;2017年从北京的昌平辛庄的小黄楼,搬到顺义的咸恒文化园;2022年搬到冀州玉泽园,完成了两级跳。未来在贵阳双龙社区开辟新的根据地,不仅是在当地落实礼乐生活常态化,以城市社区为基础建设一个“礼乐共同体”;同时与黔东南州的地扪博物馆互动,真正推动礼乐文明的“城乡一体化”;并且,以“双龙礼乐社区大学”为支点,促进台海两岸文化交流,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弘扬“夏学”,推动人类“礼乐共同体”的建设。
时者,逝也;时者,势也。我们处在现代中国即将驶出两百年“历史三峡”的最后关头,等到2040年,我们回首这段共同参与的历史,一定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将来在“双龙礼乐社区大学”会辟出一个区域,作为“道大”校史馆。两年前福建西昆德成学校的端午节庆,“道大”应运而生。“道大”不仅是辛庄师范的升级版,还汇聚了王韦华校长四於书院、张腾万校长德成书院之前多年教育实践的心得,以及诸君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的宏愿;如今又有任和昕兄的加入,有“涣其群”之势,配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道安天下。
山下出泉,虽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蒙以养正,圣功也。君子以果行育德。无限祝福!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点点溪水汇远成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身处不同心向之,吾辈共赴必达矣!(读《寻找中国帆》日志有感)
◎鹊桥仙·秋隙拙笔
版本一:纱笼影绰,雾桥寻渡,往来匿无归处。晨曦浸润抚玉泽,秋暖融月秆寒露。
飒金灿绯,遍映天地,绿茵犹破晚暮。蕴生如沐易踟蹰,筑大美赴珇共睦。
版本二:纱笼桥雾,听波影绰,疑是忘川水溯。
◎今晚观剧《外交风云》第16集。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想在雅加达召开一个没有西方大国主宰和参与的亚非会议。新中国要参加这个会议,但西方大国美、英、法三国和蒋介石反动派一直在千方百计地阻止新中国参会。党中央则要反其道而行之,突破险阻,直登会场,求同存异,实现中非命运共同体和第三世界命运共同体,并进一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放长远来看,亚非会议就是一场实行礼运大同的第三世界会议。第三世界可以在会议期间求大同存小异,让第三世界实现礼运大同。
当今时代,我们要以天下礼运大同为己任,发扬光大,为礼运大同创写新的篇章!
【来自脩立书院同学日知录选编】
◎昨日韩老师因家事赶回天津,今天开始这段时间,便由我们自己进行每日的共学。
早上大家一起共参了黄老师编的《论语接着讲》导读《一辈子做学生》,田老师也加入共学。重读一次,又与大家在一些地方辨明、讨论,特别受益。文中许多言语都直指中国文化——或曰“夏学”的核心要旨,一语中的。
书中《学而》篇名曰:“要学‘活学问’和‘真功夫’”。“因时而学”,是活学问;“因时而习”,是真功夫。而孔子学时、时习,都以“道”为大核心。“夏学”与“西学”最大的差异在“人”和“时”上。若脱离人切实的生命状态,则终究不能成为实事求是、随时生新的活学,不能触及人心底层的那颗道心。人能弘道,非时不可。一切的矛盾都来自于“知行不一”,这个“知”是指人心的良知,只有当所行所学的所有动向都以成人指为目标时,才足以言道,才能去随顺天地的节律,生之活出。
共学时大家讨论到何谓“志”,何谓“立志”,田老师讲到一点感觉很有启发。阳明言:“志者,心之所主。”但我们在学习中要时时去辨明我们的心到底是谁在做主,是志还是欲?孔子“从心所欲不愈矩”,这种自由不是因为能干什么,而是能有所不为,知止,知其所止,这是真的心有所主。去人欲而知天命,“涵养天机”真是这个时代最难的事,生活中要会感,感而遂通。“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做事练心,要辨明本末先后,方得从容。但考验在德,最终事还落在人与人的交流上,也是考验人的心量,时学,时习。
天地总是这么美,最近山林的叶子逐渐变得多彩起来,秋高气爽,每天的日光一照,微风一吹,山水间一片清宁,彷佛洗去一切晦暗,准备走入一个冬。
(慧安、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