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

昨日正定大雾,航班取消,改乘高铁从石家庄到贵阳。
下午一到贵阳双龙社区,任和昕兄便领着我们考察“礼乐社区大学”的备选场地。感恩疫情,使得我们走出北京,路越走越宽广。这几年在衡水湖畔的玉泽园基地,蓄养精神,涵养生机,除了鼓励各地家长和同学创办“易俗社”,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下一步还将在贵阳、成都两地开辟新的根据地,落实“大西南战略”。
我们在贵阳双龙社区的定位,是进一步推动礼乐生活常态化,真正将“道安礼乐大学”办成一所社区大学、一所生活大学;而在成都天府新区的定位,是创建一个“青年文艺创业孵化基地”,推动“新文艺”的探索,作为“草原艺术大学”的落地生根。

“王道坦坦,王道荡荡。”就如前不久有德国媒体评论:“一个长期被视为21世纪中叶才会出现的场景,如今已预示将在本十年末出现:中国崛起为主导性世界强国。中国,而不是特朗普的华盛顿,才是真正的世界强国!”【来源:参考消息网10月19日】10月30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韩国釜山举行友好会晤,而台湾岛内民众开始认真思考如何面对“统一”之后的生活了。
将我们所处的时代,放在前后五百年的世界历史背景来看待,是一个东西方文明大融合的转折点。之前,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伴随着武力征服、全球掠夺和殖民,相当于是西方意识形态的长驱直入。作为古老“文明连续体”的中国,在被动挨打、亡国灭种的边缘,激发出了民族自强、文化复兴的义勇精神。如今,充满着文化自信的“新中国”,将坚定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不可否认,在这个社会大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充满着矛盾、冲突和对立,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落实到普通家庭,就是如何看待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面对各种资本主义(包括“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注:在上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经历了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定历史阶段。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何时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重要观点和独特见解,其中提到过“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的观念影响,我们难免会有各种焦虑和不安全感,此时,回到中国人的“天人观”,跳脱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尤为重要。





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有着明显的二元对立的特征:首先,是“神-人”二分,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他们“一神教”的宗教传统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始终充满着对立和紧张;其次,中国人通过“新文化运动”,拿来的西方“人本主义”的意识观念中,充满着“主观-客观”、“唯物-唯心”、“感性-理性”、“形而上-形而下”的二分,故奉元德简,中道今来,是历史的必然。
感恩华夏文明还活着,古代的圣王之教仍然活在我们的血液当中,故我们不需要依赖宗教,去祈祷幸福,不需要匍匐在神的脚下,去祈求他人的恩赐,而是自明,自立,自强;我们也不会骄傲到觉得人类可以征服宇宙,滥用自然资源,而毫无敬畏和感恩之心;我们更不会由于血缘、地缘、文明背景的差异,去歧视、欺压和杀戮人类的同胞。



我们十分确信,生活本身就是意义,不需要在生活之外,专门去追寻某种崇高;我们也十分确信,生活、学习、工作原本是一体的。教育不是投资,不是为了考名牌大学,将来找份安稳的工作;工作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赚钱以备养老;而生活也从来不在别处,“生活”本身就是出路,平凡的生活就是光明正大之道。
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现代观念世界中,回来做个“地道中国人”。奉元,德简,道安,正命!
无限祝福!无限感恩!


附一:【奉元班金秀荣同学延安研学有感】
《做个地道中国人》
哈哈,我去延安啦!
回来的火车上,延安之行的一帧帧画面、一个个动图在头脑中回放,就像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那个黑白胶片的慢慢展开一样,胶片上的“做个地道中国人”由远及近,一点点放大——清晰。
延安,红色圣地,但未到时,无感,只是心向往之。5:15到鲁艺,白师傅被我们的电话叫醒,安慰不好意思的我们,自己说自己已经习以为常,满面笑容地用小电车带着两个行李箱一并捎带上我和刘玲爬到山上,让我们美美地补了一觉;上午课上,孙老师的红歌把我们大人小孩都教开了,孩子们放松全然地歌唱,连我这个平日不咋爱唱歌的“老人家”也来了兴致;刘老师教版画,言行举止中透着质朴,让你都不好意思不投入其中;下午的腰鼓课,张成成老师字字句句、举手投足干净利索,大人小孩玩的不亦乐乎;中午吃上延安的第一餐,饭菜入口顿时惊叹:好好吃啊!
桥儿沟、鲁艺纪念馆、宝塔山、杨家岭、枣园……一次两次地走进,眼见、耳闻,延安一点点在我心中丰满起来。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跟大家一起听讲解员讲解总觉着还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又跟爱好独自观感的姚瑶老师相约共赴,整整一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知道了许久的话,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


二战时期的中国灾难深重,外敌入侵,国人柔弱;长征,岁月艰难,可不仅仅是文字上的雪山草地;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体而微,要打仗,还要建立政权,发展生产,政治、经济、军事、文艺一起开创新局面;抗日战争,惨痛而决绝,看着眼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民族大义甘洒热血,“红旗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献血染红”,这句话不再是虚飘飘的了。想到自己退休金少了一千多块真的不算什么,还有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内心不平真的是不咋大气。呵呵,矫情不起来啦。
在延安,日均轰炸机出动208架次,轰炸17次,投弹1690枚,炸毁房窑15757间(孔)、戏楼20座、教堂1座,炸死牲畜197头,粮食345000斤。抗日战争,中国抗日军民伤亡3500万!
吴起、下寺湾、瓦窑堡、黄帝陵、凤凰山、桥儿沟……1935.10.19、1935.11、1935.12.17-25、1937.4.5、1937.1、1938.9.29-11.6……中央红军、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毛泽东与周恩来与博古与李维汉与王稼祥与刘少奇等、国共两党、康生与毛泽东与王稼祥与朱德与周恩来等,这些时间、地点、人物在当时的延安交汇,谱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热血篇章。延安!延安!延安!正是延安等19个抗日根据地承载了中国革命的时代担当。感恩。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使命,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彼时的中国,彼时的延安,彼时的伟人。
千古一人,我们的黄大学长辨明得更加清晰:“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入中国则中国之’,所谓‘中国化’,简而言之,就是超越‘神-人’二分,回到‘天人一贯’的中和之道。在这个课题上,我们可以比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走得更彻底。”这气魄!
习大大说: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太平洋战争中国战场最高拖住日陆军兵力94%。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表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战争策源地已在亚洲形成。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我以为的八年抗战,原来是十四年!
人云亦云,不知!身为中国人,对这么近的历史都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呵呵——
来延安,身处其中,看到、听到、感受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你才真正认识她。
虽为教师身份,感觉在延安的时日,自己是被教育的,哈哈,有意思!每日的早课、日志,还有偶尔下午的共参,从毛泽东到周恩来到孔子,加上“时事报道及评论”,黄老师用自己的通达帮助孩子们和如孩子般的成人一点点地打通,将天人观揉进我们生命的内核。抽丝剥茧,一丝一丝把我们思想和心灵上的迷雾抽离,尘埃擦拭。一点点看到生命的实相,看到那个顶天立地的自己,极少的不期而遇的“透亮”的感觉,简直太殊胜、太美妙了!感恩!
大美同仁们,每每工作到深夜,但总是淡定从容、喜乐自在的风度,哈哈,拉风!瑜雯老师有一天连早饭和午饭都没来得及吃,还元气满满的样子,我想,那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润,寻到生命的真谛了吧,坚定且超拔,洒脱且向上,赞叹他们!
参加春秋论坛的人们,每一个人都很有来处;韦华校长的“恰同学少年”,让自己对空洞的伟大有了一点具体的扣手;姚瑶、源遥娘俩,那份自然、超脱很是让人想和他们亲近……
所有的人,包括孩子们,但凡活出个样儿的,都有一个突出特点:找到了生命的根,那就是天地之道。立住了大根大本,从那里出发,坚持做认真做自己想做而且利他的那件事,诚心诚意,坚定不游离,生命定会越来越开阔。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将自己生命打通的点,丁爱刚老师是武,雷蒙老师是书法,据说瑞芳老师是做事。
奉元,德简,礼乐,道安!
我在想,为何我会有被教育的感觉?不够!没有一竿子到底,虽然心头也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冥冥中也知道底在哪儿,但关键时候不坚定,会二乎,人都说“不含糊”,而我会含糊,明显感觉自己从中正之处滑掉了,就那么一松,就掉了,每次都能感觉,但就是那么纵容,因为那样觉着自己更“容易”。然后呢?就在中间地带游荡,不着边际,思想起起落落。这可不是允执厥中,叩其两端而竭焉,主要是自己不甘心在“恶”的那端, 对“善”的这端心仪,但不决绝,够不到。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到现在五六十岁,还是没让自己立得住的。终于知道黄老师“奉元”的初衷了,必须奉元,要不然晃来晃去,自己难受。想起晓明在奉元班分享时说过的“那就到死……”还有大家聊天时吴悠说的“我能做什么?”究竟!到底!来!
还有,我一直觉着自己没有文艺细胞,做文艺的旁观者。其实,文艺在生活的时时处处。观众也是文艺的一部分啊,人家唱戏我搭台也是文艺啊,情到真处歌出口也是文艺啊。礼乐失求诸野,住在老家,邻里街坊你来我往,都是礼乐,于我而言,干就是了,但要进退自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看,只是看。
周总理说:一个人,一个社会,都要不断革命。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我们的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你们也要不断进步。
是啊,自我革命,回归生命的中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个地道中国人,奉元就好,到底就好!



附二.【夸父班、文艺社同学日知录选编5则】
■ 01
清晨晨练时,周围的一切都被浓重的雾遮挡住了,呈现出一幅不一样的景象。主课看了《十五贯》的片段,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善与恶,还有人性背后那一份隐藏的力量。
■ 02
过完一周了,好快呀!公区值日也结束了。下午我将这一周做了一个“了结”,干完了我就该“退休”了。小事成就大事,我想这就是领悟吧!做好每一处角落,让地面与心灵连在一起,脏的一切都应结束。
晚上看了《十五贯》,因为钱财害人性命,幸有尚德人士在人间,邪恶的人干什么都像偷东西,不干亏心事就没事儿。
主课上播放的烟花秀好美!科技就是服务人的,帮助人的!
■ 03
今天晚上观看了《十五贯》。
里面的演员通过表情、动作来表现娄阿鼠的多疑多虑、品行不正的感觉。他弯腰曲背,缩着头,走路一摇一摇的形象,很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大官爱民如子,公正公平,为了二人的冤屈,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和娄阿鼠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体会到人性社会的险恶,也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

■ 04
今晚看的电影《十五贯》,是以拍电影的方式拍下的一部彩色戏曲。当代年轻人看惯了以好莱坞为首的快节奏电影,坐在影院里,情节往往都是一闪而过,走马观花。而传统戏曲的节奏却是慢的,一字一句说得明明白白,那神情更是动人,像是把神情都写在了脸上,惊恐,喜悦,焦急……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讽刺的是,官员们的愚昧,背后挂的是“明察秋毫”,嘴上却说着大话。
戏看完了,演得是真好。


■ 05
“正大”了,才能“长”!
下午午休后,与父母进行了亲子通话。上周在延安的红歌展示中,我担任班级乐队的指挥,对“乐队指挥”这一职责产生了兴趣。正好母亲认识山大音乐学院中很多优秀的歌唱与指挥专业方面的杰出老师,就这周私下请教与询问了他们关于指挥这一方面的知识。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母亲一跟我分享完他们的回答,尽管还脱离不了西方艺术中的专业术语,但于母亲于我,都很有收获,也很感动。这些老师都说,“指挥”不仅是以手势划一个节拍、一个节奏,更是乐队的“精神高地”与“精神凝聚”的向导和关键人物,是真正在练习中“炼出来”与对每一个歌曲“领悟的人”,不只是音乐家、指挥家,更是心理学家!听完后更明晰了很多东西。一个人不管以后做什么事,能“广泛与撑开地真正投入其中”,才能越来越活出“人的样子”,长出心里的“新芽”,去真正“不断成长”!
晚上,看了电影版与昆曲版结合而成的电影《十五贯》。确实看到了每一个角色的不同之处,看到了“生命”在“文艺”视角与表达方式下的“全面与独特展现”!想以“贯通古今正气”去滋养、鼓舞、启发、成长自己,首先是要真正“看清生命”呀!如此简单、易行。祝福!

【附录】
一早读元毓老师的邮件,她介绍说:
我们现在还在永春山上,这一阶段主要是孩子们古法自制竹筏,从上山砍竹子、砍藤条、煮藤条一步一步开始,体验先人是如何取用自然万物,造化成形。山上安静,与世隔绝,金晖老师带着孩子们细致地安居,每天花在三餐、洒扫应对的时间都比较多,孩子们从日常入手,日渐安在。生活越来越有规律了,作息也调成五点半起床站桩,每天近1.5H-2H的晨读+站桩及分享,孩子们的桩功也渐入佳境。这周我们开始南音的学习,真棉与东汉两位老师搭档,从头开始复习,教得非常仔细,这里人少,孩子们一对一因材施教,老生当助教教新生,以教促学,新生学得也很认真。生活里南音袅袅,时常听见孩子们哼唱,有乐相伴,日子无比美好……
今天又是周末了,估计您这时候是不是又杯觥交错、畅谈工作中。我们今晚准备生起篝火,带着南音老师们烧烤,载歌载舞。哈哈哈,礼乐生活落于日常,普通人也能过天人生活!
随附上一阶段国庆期间,《寻找中国帆》的少年们在福鼎期间游学,与步进老师一起学习的点滴汇编,请您查阅。
【《寻找中国帆》同学国庆期间日知录选编】
2025年10月1日 福鼎西昆→南广村,国坪林场
早饭后,我们带着野炊用具,一起乘大巴,去到了距离我们约46公里,海拔700米的山庄,叫南广村。下了车,金晖老师便带着大家觉察周围的环境、方位、生态。下车处附近,有片阶梯形的茶园,茶园的方位是坐南朝北;太阳东升西落,这片茶园基本一整片都可以照到充足的阳光。在阳光下,油亮亮的,看着没什么大问题,但再仔细的观察,裸露出来的土地有些板结,碎石也很多,摸起又有点像黏土;竖结构方向再看,茶园的种植密度也很紧(总感觉有点没法呼吸了)。不管是茶田,还是之后的杉树桩,竹子桩,老师都一再强调,当下现场,你觉察、观察到了什么,就表达什么,不怕说错(真实的);而不是带着以前的知见去回答。从0开始,回归原本。
通过整个山林的植物种类,也能判断出山林所在的生长阶段。路边石壁上的蕨类植物很多,说明这片山林正在做休息。一处生态的多样性不够,可能曾经被破坏过;单一,也可能造成环境的衰弱。相应到每个人与团队也是同样,老师讲,如果一个团队的每个人都一样的,那多没意思。(整个团队也就没有办法相互的学习、信任了)
午饭在树林里野炊,自己烧柴做饭。虽然是在户外,不过那份生活气息格外有趣,大家热热闹闹的,很融乐。饱餐后,贝壳老师常领我们沿着河道一路涉水,向上游的源头走去。到了路口,一部分同学继续沿着河谷走,一部分走河谷上面的林间山道。走到尽头,便听到很大的流水声,接着步入眼帘的就是一处几乎垂直90度石壁的瀑布,很壮观!我猜这可能就是老师所说的“神像”吧;水打在石壁上,形成不同的弧度再往下落,就像一条从山上掉下来的白丝绸一般,很有力量。离近看,又有不同的感觉。逐着源源不断的流水,一阵阵凉爽的风从身边吹过(有种要飞起来的感觉)。人在自然天地间,是多么的渺小,但总有人不断的去破坏它们;万物都一样,互相尊重,和谐共处,我们的家园才能长久。



2025年10月2日 福鼎西昆→宁德古田县
早上乘车近两个小时到古田县的大吉山寺参访。一进寺院的大门,就看到了映入眼帘的唐式的大殿。
整体都是木质榫卯结构主要建成。我觉得唐式建筑的特点在它的屋脊,两边向中间收翘起来的屋角就像动物的角一样,虽然只是简单的木质材料,但由内向外也有着一种润润的光泽感,给人的整体的感觉就是大气、朴实、包容。虽是仿唐,但也不失那份古雅。
下午能宇法师带着我们参访了圆瑛小学及圆瑛故里。圆瑛法师虽是佛门,但一直都秉持着正义、爱国、爱民,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当时的圆瑛法师作为生员,曾参与在古田县衙的请愿抗议,反对《中日马关条约》,反对割让台湾。他目睹了清廷腐败、列强的入侵,之后也从而立志投入佛门,决心弘法救世。在当时的抗日年间全国各地都在建立救护队,经费紧缺,圆瑛法师决心下南洋向爱国侨胞们募集抗日救国资金,之后还与弟子去往各国利用讲经说法机会,宣传抗日救国。同时也成立了佛教医院;佛教难民收容所(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纪念馆里的“为实现亚太和平会议的决议而作出一切努力”的内容,让我想起了前些天去拜访善香师父时,师父所说的“学佛不是迷信,学佛是让世界和平,愿众生得离苦”,“把小我放下,成就大我”;与1952年9月25日,圆联法师在北京佛教徒欢迎会上作《佛教徒团结起来!争取和平!保卫和平!》的讲话很相应:“什么是佛事?这伟大的和平运动,真是佛事!和平能够实现,使全世界的人民免受战争的痛苦。”
“佛教的慈悲教义是爱好和平的,尤其是佛教大乘无我利他的精神。”以众生的利益为利益的才是佛。(放下我执,即是“大我“)
想一想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多么的幸福,要应当感恩有先前前辈们的革命事业与奋斗,才会有我们现在新中国,为新中国庆生!
——容他人即是容自己,待远客如同待圣僧。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弃
——婆心侠骨有谁知,易俗移风寄所思。破碎中原望收拾,居山恒作感时诗。(圆瑛法师)



2025年10月3日 宁德古田(大吉山寺)→古田临水宫→宁德周宁→福鼎西昆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不空过一天,时时写下做当日记录)
清晨徒步在大吉山寺对面的翠屏湖旁;升起的朝霞如同早秋一般,淡黄色的,很凉爽。而云雾就轻浮在半山腰;映在湖面上像一副山水画。
上午去参访了林耀华先生故居。还没进门,为我们讲解的林老师就提到了一座建筑“风、水”的重要性。好的房子是能融入在天地当中的;进大门,就看到了头顶上的“天井”,水应天心,有水的家里才有灵气;雨从天上落,水不仅滋养天地,也滋养着家中的人;小孩子在进门两边的厢房读书、写字,听着外面的水滴声可以让人心静,不易烦躁。天井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用于采光、取景、排水。
天井后就是房子最前面的正厅,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接待客人的容厅;正厅高大宽敞,屋檐与房梁的木雕很精美,也是很少能见到的种类了。厅堂挂着治家处世之道,中间的番位上也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两边的厅壁便是林耀华先生及家族世系表,展示了一生才华,与一代代子孙们的光辉门第。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是《金翼》,里而讲了以中国福建省,闽江边乡村的两个农人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30年代地方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家族等多角度的社会文化生话(当地也说它是行走的活文化)。林先生把自己的家族当做公司来管理,大家都各司其职,但有着精神的凝聚。“独行快,众行远”,好的团队也应如此。
记得林老师还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是因为我们有黑头发与黑眼睛吗?(那韩国日本也是呀);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五千年文化,不在于书本,而在于老百姓们的生活里,民风民俗(过节)。节日在中国文化里也很重视敬畏生命、鬼神,“举头三尺有神明”,说话做事就是风水,不可乱来(风水就是人心)。风水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着社会发展趋势,所以每日都要坦坦荡荡地做人、做事。
——“君子敏于行,讷于言。”
2025年10月4日 福鼎西昆(灵峰寺→王氏宗祠)
今天的第一站灵峰寺,老师没让我们太注意建筑,而是直奔大殿的底坐处,那里有一排唐朝的石雕,有力士也有狮子。认真去看便会发现它的精美,每条线都是真的活灵活现,整排石雕没有一条生硬的直线,弯曲的弧度让它们的状态更加灵动,是跑是跳一看便知,生动可爱。虽经历了年代变迁和大火,但仍留有唐代的风韵,仿佛大唐盛世在眼前展开。这些石雕我们看的不只是艺,还有神。而对建筑,第一反应挺潦草的,像一个模版复制粘贴,十分生硬。如果这座寺只是为了修而修,永远只讲这块木版应该多长,便会很难走上那份生机。
四天在外游历的学习结束了,回看四天每日参访都无比充实饱满。其中比较相应的,是第三天去的金翼之家,在那里我们通过建筑了解了一些风水,讲解员说的一句“你说的话做的事就是你的风水”,感觉挺相应。我们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在养我们自己的风水,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不是风水宝地便是看自己怎么做。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我想要做”还是“该这么做”,认清楚。


2025年10月5日 福鼎西昆
前面四天是外在的学习,而接下来的四天便是整合、梳理“来龙去脉”,将所看见、听见的与自己去相应。上午和下午,基于着大家的分享,李步进老师引领着大家开展了明辨的学习。今天的信息量很大,平日的小参最多也就是一页笔记,而今天的却有整整七页,很丰富!但也需要再去消化吸收。上午同学们分享的部分都在“定”,所谓的不晃动;晃动不仅仅只来自于身心未长全的青少年,同时这种晃动、不定,也可能来自父母的隐忧(担心,与不确信)。“定”,是身、心、灵;“身”,是承道俱,首先要有个健康、好的肉身,才能更好的去承载心与灵的部分。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点上,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不要被当下看的,听的所“感动”,带着觉知,周天观去判断。遇到问题去探问;所有的学习都是要抱着怀疑去学的,所有事物都值得去怀疑。
2025年10月6日 福鼎西昆
今日步进老师讲了文明的脉络。由天文的日月星辰,地文的山川河岳到人文的圣君亲师,一脉梳理下来很清晰。老师讲的星宿、刻符、五岳真形图、河图,洛书,所以画了许多图,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符号,好神奇,也很漂亮。其中蕴含了天授和神喻的精华,人们将其记录、归纳、总结,得以形成文明。
从前很敬佩那些“仰望于天,俯察于地”之人。不仅老师讲着讲着越发明了文明的脉络,有一瞬间我仿佛也略知一二,能够通过天象与祂和,“经天纬地谓之文,照临四方谓之明,参天法地成其文,自性觉醒成其明”。了解了文明后,就不会盲目自大,知来路,明去向。华夏文明可大可久,生生不已。
下午久违的与家人通话,可见中秋对中国人而言的重要性。朋友,家人都在互道祝福。亲人团圆,其乐融融,许久不见的朋友也因此联系……
晚上明月当空,月光下与德成的师生同过中秋。祭月神,品酒,赏月,猜灯谜,点着蜡烛,提着灯笼,梦回车水马龙、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的花灯节,一片祥和。那淡黄色的桂花酒随着香味飘上了天上。染亮了月亮,皓月千里,中秋佳节以歌声相伴,“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天通左旋,地道右旋。顺势而为的发展,逆流而上的追根溯源的思考


2025年10月7日 福鼎西昆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夜空没有积云,一轮明月照亮深山中的每一处角落。日月星辰中蕴含着伟大的文明。“辰”构建了世间的秩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出月落,千年里其一成不变,数万年间它会不断崩塌,又在建立起新的章法,始终在这个秩序中周流。将眼光放长远,置身这天地间,会发觉它是如此的亘古不灭。等着被它击溃,不如去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与其去妄想拯救宇宙,不妨先拯救自己”。老师说“自信即是自我印证”。由“事必有得,言必有中,为必有效,行必有依”,如此在秩序中运行,一切都是基于“自信”,自作自受,信自己本自具足的神明。(步进老师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神明高于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味触法,是自己灵性),而一切外在的助缘会因此锦上添花。如此对黄老师讲的“根本自信”更为明了了。
下午步进老师则带我们学习了《清晨礼师》,赞叹他将天象具象成天尊。使我们更方便学习。而更为震惊,受益的是其中的忏悔文。所言即是如今的状态和遇到的问题。“轮回辗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而今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复似前流荡,必竟迷失本来,一坠冥途,化为异类,是故思沉沦之苦,发清净之心……”能遇此方便法,甚是感恩,因为里面讲的一切都与我有关。
——忏者,不敢蹈往咎,悔者,不敢再犯前愆(不二过)。
——天地给所有物种机会。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感而遂通,叩之必应。
2025年10月8日 福鼎西昆
上午是本次步进老师来德成的最后一节课。我们一一分享这几日的收获,老师一一作出回应。大家每人都在一个很好的点上,汇集起来,便织成了这几日课上的“辰”。通过这样脉络,从而启发我们每人内在的本命元辰,即内在秩序的建立。故外在能量的加持,由外而内的振奋、鼓舞、影响,包括良师益友、一切助缘,都是为了让自内向外的那个“辰”,那个精气神长养出来,定住立住,信乃自信,立乃自立。
晚上与张校长聚在一室,喝茶聊天,非常赞叹校长的朴实与恳切。给我们的启发,便是从承担祖德开始,能续上并且承担起来,为贯穿己身的一条道脉做些事情,即成家立业。为此承担要有三个能力,即是合时的知识力,事业的能力,以及智慧,而后从自己一身出发,为己、为家、为国、为天下、为承前启后,切身地做一些事,就在日常习劳、惜福、静观、读书、行善,而后才能长养出那三个能力,从而成家立业,方可承担起祖德、继往开来。非常赞叹,如此大化之发心,却又如此切实,且校长一直在躬行。感恩有如此先行者引路,事在躬行。



活动推荐:12月冀州礼乐共学周
文化自觉,皆可从你我做起!
(礼乐共学周报名详情可点击活动海报)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