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

昨日主课,带领孩子们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所有的同学都曾在幼时读过这个故事,但十几岁的他们今日重读,仍然很有感。这就是好的文艺作品的感染力!
仁者,天地之心也,由仁出发,虽千万人吾往矣!故大仁,才有大义。仁心,即童心,即赤子之心,人人本有,回到这个起点,开展“新文艺”,才能养万民。违仁之乐,违仁之文,害人慧命,不义也。今日文艺界之堕落、艺术教育之面目苍白,原因在此。诸君不可不察。
昨晚,共读《周恩来谈外交》,孩子们也很有感觉。虽然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周总理的话为何那么入心?因为他同样是从仁心出发,坦坦荡荡,而不是玩弄外交辞令。中道一体,王道一贯,皆不离万物一体之仁。总理之平易近人,与安徒生之悲天悯人,是相通的。古今中外,人人都可心灵相通,只因普天大同之仁心(良知)乃本有。
对此有确信,则可以穿越现实生活的种种困境,化繁为简,进退自如。

抽空又整理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和《周恩来文化文选》的部分篇章,近日可继续共读。先列具体篇目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文一、把文化普及于人民
【一九四六年二月五日。这是中共南方局发往中央的电文中,周恩来在重庆文化界座谈会上讲话的节录。】
文二、部队文化工作的任务
【一九四八年六月三日。一九四八年五月,党中央机关迁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抗敌剧社在西柏坡附近夹峪村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了多幕歌剧《不要杀他》、独幕喜剧《喜相逢》、秧歌剧《大庆功》。这是接见抗敌剧社全体同志的谈话节录。编者有删节。】
文三、对旧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六日。这是在北平对南下工作团的讲话节录。】
文四、关于基督教问题的四次谈话
【一九五O 年五月。这是在基督教问题座谈会上的谈话要点。出席会议的有京、津、沪宗教界民主人士和中共中央、政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文五、艺术的人民性和民族性
【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日。这是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文六、《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一九五六年四月十九日。这是观看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十五贯》后对剧团同志的讲话。】
文七、《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七日。这是在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都文艺界著名人士举行的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八、坚持三条原则,处理好十个关系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四日。这是同在京的六十多位电影工作者的谈话节录。编者有删节。】
文九、加强团结,百花齐放,为创造新美术而奋斗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四日。这是在“北京中国画院”(一九六五年改名为“北京画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文十、要重视和发展电影事业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这是在庆祝新片展览月招待会上的讲话。】
文十一、文化工作要面向全国,面向农村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三十日。这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文化部关于改进体制、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的请示报告时的发言节录。】
文十二、在伟大的时代要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一九六○年一月四日。这是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录。编者有删节。】
文十三、接见首批特赦战犯溥仪等十一人时的谈话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四日。选自《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文十四、辛亥革命五十周年
【一九六一年十月九日。这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录。全文刊载于一九六一年十月十日《人民日报》。选自《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


要在文艺方向上来一次拨乱反正,一方面,需要对我们的文明传统追根溯源,奉元德简,回到够大的开始;另一方面,需要回到“新中国”建国之父们的初心,将传统与现代打通。正如周恩来在《对旧文化要批判地继承》(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六日)的报告中讲道:
过去我们否定一切,就是说旧的一切不好。固然旧的观念不否定,就不会脱离它。所以,青年人应该有这种初步的认识。同志们站在新的观念上,敢于拒绝旧的,在新基础上观察世界,进而改造世界,这是必须的。三十年前,我们反对封建家庭,甚至脱离家庭,想改造家庭和社会。这种动机基本上是好的,你们现在应该有这种精神,学习这种精神,就是敢于否定旧的。但是要否定它不对的,不是否定它的真理部分,不是所有事物都不好。像封建制度就必须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制度必须打倒,国民党统治必须推翻,这种态度不应动摇。当年五四运动反对封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凡孔子所说的一概打倒,这在当时是需要的,因为当时是封建统治。要冲破黑暗,建设新的社会,需要这种精神。但那时认为旧的、历史上留下来的一切都无用,因此变成了否定一切。须知旧文化也有可用的,可以批判地接受。“五四”时期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很幼稚,而今天你们则进步了,一说很容易就懂了。这就是说,我们不要否定旧的一切,而要把旧文化里的可用的部分接受下来,即批判地接受。
新社会是从旧社会生长出来的,每一代都是从上一代传下来的。所以不能否定旧的一切。所有参加革命的青年都应有这种态度,对旧家庭、旧社会制度不好的方面,应该予以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对其中好的、应该保留的而说的。对旧的东西取根本否定或全盘接受的态度,都会使这一社会无法改造。

周恩来同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右三)、红线女(右二)亲切交谈




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员
道贯古今,从整体观来看,传统与现代是一体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本-末”、“终-始”、“先-后”,都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倡导“薄古厚今”,是为了避免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如今重视中华文化的复兴,还是要“回看天际下中流”。不回到天人之际,不能通古今之变。
将中国共产党人推翻旧政权、打破旧制度的初心,与中华文明的道脉接通,才能继往开来,不仅能开创我们文艺的新局面,而且可行王道于天下,参与全球治理,建设新的国际秩序,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
无限祝福!感激不尽!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6则】
■ 01
一整天,玉泽园都笼罩在雾色当中,有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仿佛在下一秒,有人就会从当中走出来。主课重读了儿时的经典《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非常的真挚而且感人,用最朴素的语句描绘出了最真实的场景,同时,也有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读的过程当中,也让我感受到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在于文学有多么的艳丽,而是当中那最真实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AI所没有的。
■ 02
今天主课,同学们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统计,发现几乎全员都读过。今天再一读,与以前的感受截然不同。这些“古老”的童话才是真情实感,将故事的悲惨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现代文章绝大部分是虚情假意,甚至我在体制内读书时,作文课老师也是如此教导,这使我们为了作文满分,写的全是虚构,并不真实。


■ 03
主课老师请同学们主动举手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儿童文学很著名,小学语文教材里也有。以前给我印象很普通,但今天再细致地看,加上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发现别有一番天地!语言优美生动就不用说了,更重要就是每个字都蕴含着感情,短短的几段文字何其丰富!幼儿、成人都爱读的童话,真是百看不厌啊!
■ 04
今日主课老师讲到一本好书是能引起读者的“仁”心的。听到此处,我想起了昨天看了一本书,视角是一个孩子,但内容阴暗无比,让人对世界和社会充满恶意。至少我看的时候是这样。我不知道之后的故事,因为我在意识到被影响之后就没再读了,但还是一整天闷闷不乐。
他人的思想、语言、文字是很容易影响思想、志向还没成型的我们。我认为我们应在家长、老师们的带领、教导下,先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之后,再读一些深奥的书,因为这些书中的价值倾向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 05
今晚读书会,共读《周恩来谈外交》。我感觉对我很有帮助,最重要的点就是用外交的格局、方法来为人处事。我很需要。
■ 06
“修身”的“真法”
早上的主课,黄老师又带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自己在心中默读时,真的感觉到了作者的感人之处。作者心中就是有一颗童心在呀,十分可爱。“感化”与将每个人“导之以正”!
上午拿到了语文、英语的试卷,反而做得越来越到位,也越来越明晰“简易之道”与“学习之道”了。有了身心的明晰,才会有一天的美好。
晚上在黄老师办公室又进行了对《周总理外交文选》的小参。十分受益!每一段话都能与自己相通,感化。看完之后,自己也很有自信与启发。带着这份自信与启发回到主课教室,抱着这份“善心”去与组员交流,明显有了更大的进步,突然就感觉很美好与感动。“每一个待人处事”,做并做到好,做到豁达,身心也就修好了。这就是修身的最好方法吧!

广播剧推荐:《忘川之水》
今日主课,我们一起收听了江华老师导演的广播剧!
(该广播剧由夸父班、草原班
以及青少年礼乐共学营的孩子们演播;
剧本根据黄明雨老师2009年,
为孩子们的开学典礼创编的一则故事改编而成)
▼

视频推荐:刘森老师礼乐小课堂
有礼有乐的文艺生活!
(《首届新教育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音乐课堂回顾 )
▼

活动推荐:12月冀州礼乐共学周
欢迎三代同行来“道大”大本营,
一起过有礼有乐的天人生活!
(报名详情可见今日大美公号次条)
▼

本文图片来自祥之、雨麦及网络图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