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艺离我们并不远!

刘宏祥老师作品:《我的陕北我的家》

学习日志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

昨日主课,是此次在鲁艺研学的最后一课。先请孩子们看了王韦华校长的访谈录,然后观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第39集。看完后,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好文艺,离我们并不远。

上午抽空,回到宿舍,独自将电影《张思德》看了一遍。观影过程中,几次潸然泪下。譬如,新年雪夜的这个场景,夜深了,张思德见毛主席还在工作,就想给他添点炭,毛主席制止他说:“不要添了……烟大,呛人,炭没有烧好啊。……去休息吧。”

张思德说:“主席,你知道炭为啥子没烧好吗?——封口封早了,窑里冒白烟的时候不能封口,得等它冒了蓝烟再封。封口封早了,窑里不通气,木头烧不透,夹生了,烟大,熏人。”

“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讲了这么多。啊,张思德同志呀,你的缺点有很大改进呐。”

“主席,我也想替你总结一下。”

“噢,总结什么呀?”

主席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家睡觉了,你不睡觉。

“啊,呵呵,总结得好啊,别人睡觉了,我不睡觉。”

“主席,再换一岗,天就亮了。睡觉吧!”

“你不总结,哎,我还不知道。呵呵,也许呀,这是我最大的优点吧。趁别人睡觉的时候,抓紧做事,等他们睡醒了以后啊,让他们大吃一惊!……好啊,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谢谢你的总结啊!来,尝一尝,这是洋人的糖果,跟炭一样黑,小心它也夹生啊。”

朴素的话语,朴素的士兵,朴素的主席。一味追求票房的电影公司是不愿拍这样的题材的,但是,这样的影片才是能滋养人心的好影片。

电影《张思德》是韩毓海教授推荐的,编剧是作家刘恒,说台词写得好。果然!

刘恒的小说,在读大学的时候看过,那时候,我还喜欢读《小说月报》,读过他的成名作《狗日的粮食》。后来,刘恒担任过电影《菊豆》、《红玫瑰白玫瑰》、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编剧,似乎也走市场的路子了。没想到,剧本《张思德》还是很见他的功力。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民艺术家”也逐步适应市场的需求。按照标准的西方市场营销学的定义,所谓“市场”,就是有潜在需求的人群。追求票房,追求收视率,似乎就是服务老百姓。“而老百姓欣赏不了阳春白雪,所以,艺术家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观点,似乎与“为人民服务”很类似,其实因为根本的出发点不同,故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泉州南音
孙秸老师唱秦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艺事业变成了娱乐产业,电影编剧成天在研究“小镇青年”“厂妹”的“口味”,为他们炮制源源不断的文化消费品。我们的电影导演迅速学好莱坞的模式,抛出各种类型片,如“喜剧片”(中国的“贺岁片”大体属于此类)、“恐怖片”(据行业人士评价,电影《731》就是以“爱国”的名义制作的一部恐怖片)、“悬疑片”等等,到如今,我们的电影界与好莱坞一样,江郎才尽,最近国庆黄金档的总票房遇冷,只有18.35亿,比2015年的18.59亿还要低!

——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人都有良知,蔑视普通观众的良知,以自己的小聪明去算计,去“媚俗”,终究会被人民抛弃。

什么是人民?

1949年9月22日,周恩来对“人民”概念范畴作了一个列举式的说明,即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反动阶级觉悟过来的某些爱国民主分子”。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复存在,其成员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人民”和“敌人”进行了再次定义。他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这里,毛泽东不仅明确界定了“人民是什么”,而且说明了“属于人民的范围”,“人民”概念的阶级性维度有所淡化,开始转变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革开放后,“人民”概念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作为一个在最广泛意义上凝聚共识的共同体,涵盖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在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我们要从“消费者”(被异化的“人民”)概念中跳脱出来,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成天算计老百姓口袋的钱。

祝福中国!感恩不尽!

鲁艺的红叶

附:【夸父班、文艺社同学日知录选编3则】

 ■ 01

今天上午主课我们看了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最后一集,发现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也有为了天下国家和人民甘愿舍弃荣华富贵的仁人志士。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愿意与之走同样的路,用生命践行了“天下为公”的理念。

看到结尾时,四位烈士毅然赴死的神态和面带从容的表情让我敬佩,就像电视剧中吴石这位将领所说:“人活一生,值得你无怨无悔的事不多。”

看的时候泪流满面,看完之后心情难以平复。何其有幸,生在这和平年代,感恩所有为新中国的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

忠魂(从左至右为:陈宝仓、朱枫、吴石、聂曦)
图片拍摄于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 02

今天早起没有晨练,而是练英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展演,很开心!但因身体原因没能打腰鼓,不过只要看着就想要一起跳!每打一声,都像是在唤醒着被现在社会风吞没的人民。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也有一己之力。

过后夸父班与文艺社同学们演唱了许多红歌。眼神都多了一股劲,更有力量了。滋养人!

傍晚,给老师、长辈们敬酒。小小的屋子里装下了很多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尊敬之心,每当敬酒就很有感触。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们在到延安鲁艺,齐聚一堂,是难得的缘分!

每一首歌、每首曲中都带有感谢、感恩之情,能够在革命圣地的多个旧址这么完整地学习,感激不尽!

孩子们的版画作品
刘懿德木刻作品:《毓老先生》

 ■ 0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最后一天。又开始期待一月初来延安了。延安真的值得多来,鲁艺还要多多学习。它是无止尽的,需要继续走下去,是文艺精神的凝聚。来这两周真的体会到了很多,文艺不可思议。“以文化人承星火,以艺弘道立天地。”文艺就在生活中,是礼乐中的一部分,是真实的鲜活的。我对“载歌载舞”很有感。乐者,乐也。真的呀,边学边玩,带着崇敬去学。虽说有时候会跳累,但还是如此开心、喜悦。在鲁艺旧址学习生活,能感受到前辈们就在我们身边。旧址只不过是名词而已,它还是如此光亮,有色彩,精神永存。在这里让我很安心!文艺,礼乐,就是我的精神生活,与古人、先烈们对话,如此通达!能来到延安,来到鲁艺,真的难得,也十分向往,非常感恩!

晚上谢师宴,看着老师们,心里很感动啊。能这么安心地住在这,能学到这么多,收获满满,老师们辛苦了。(我会继续学习,我真的很喜欢文艺)我们应该打起精神了,有前辈们,我们可以大步向前,活出青春该有(本有的)精神,文艺一直在。

其乐融融的谢师宴
谢师宴上孙秸老师放声歌唱

附录:雷蒙老师“大美雅集”主持稿

致祈中国新文艺——2025年10月延安鲁艺共学结营式

【安塞腰鼓10 ’】

同志们,延安,是新中国的摇篮。

延安鲁艺,是中国新文艺的源头活水。

安塞腰鼓,是襁褓中的新中国最初的心跳声,是敲响在民族觉醒的脉搏之上的雷鸣,是千百年以来被压迫的民族魂魄的呼号,是中华民族奇伟磅礴力量的爆破,是黄土高原上的龙吟虎啸声,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不移信念!

今天,道安青少年文艺社和夸父班,用安塞腰鼓,感谢半个月以来所有教导和帮助我们的老师们、长辈们和新文艺长征路上的同志们。

从延安鲁艺新文艺的萌芽开始,中国的人民文艺,奔涌8000 年文明长河的洪流,将冲出历史的三峡,在人类共同命运更加紧密交织的今天,以中华文明为基点,再次启以人民的觉醒!

今天,在延安鲁艺这所伟大的学校,在当年的人民文艺工作者学习、生活过的战场,在毛泽东同志立像前,我们郑重地祈誓:

中国将以新电影、新音乐、新戏剧、新美术、新文史,以人民文艺、人民礼乐,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道安礼乐大学、草原艺术大学和全国各地易俗社,将为此不遗余力地努力!

周易中有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复归常道。革之时大矣哉。

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首先,我们在陕北,在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最为凝聚的圣地延安,用传承在终南山脚下千余年的汉唐人的华夏正声——西安集贤鼓乐——告慰我们的前辈和先祖。

【集贤鼓乐柳生芽道大校歌8 ’】

安塞腰鼓,为华夏正声!
–昨天下午鲁艺雅集,孩子们腰鼓开场



 好消息:青少年文艺社冬季班开始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