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中霖
这次“春秋论坛”安排在延安鲁艺旧址举办,实在是太好了!
之前模模糊糊的一些思想认识,更加清晰了;之前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疑惑,完全放下了;对“新文艺”和“新礼乐”的关系,对道安礼乐大学和草原艺术大学的各自定位以及未来的走向,认识更透彻了。感恩因缘际会!感恩革命前辈们的加持!




我们带着夸父班和文艺社的孩子,还将在延安鲁艺文化中心继续生活十天(10月23日离开),还将继续就文艺、文化和教育等议题小范围深入探讨。欢迎奉元班、原“三一”项目同学,以及关心这些议题的朋友(包括“大美青春营”的朋友及其他不相识的朋友)来延安“短期留学”,大家一起往上走!具体联络人:瑜雯老师(137-9443-2945)
我们即将发布“青少年文艺社冬季班”的招募简章,有兴趣的家长也可直接与瑜雯老师联系,并来延安当面交流。
祝福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附文:《中国的前途与“我”的选择》
【摘自韩毓海《重读毛泽东》一书,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2月第一版。此文为该书第十六章《人民》选文。标题为编者加。】
一、“两个中国之命运”
两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三个最重大的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世界秩序,也没有真正解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危机。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阵线,更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人民解放的新历史。
中国在两次世界大中都位列战胜国,但在由列强制定的战后条约里,中国却是被作为战败国来对待和处置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国际联盟决定把德国的殖民地作为“战利品”交给战胜国——将德国在中东和非洲的殖民地交给英法,同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交给日本。
中国是“战胜国”,且山东和青岛严格说来也并非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只是以租借的名义进行强占。租界不等于殖民地,而“一战”的结果却是: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青岛,由租界沦为了殖民地。
“一战”使梁启超这样的维新派对西方社会、西方道路、西方文明产生了失望,巴黎和会则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这样的觉悟: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乃是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敌人。
伟大的觉悟率先在红楼发生。1919年5月4日,《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传到北京大学,北大师生从沙滩红楼出发,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的口号走向街头,五四运动因此而爆发。
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唤醒中国,以独立不屈的形象面对世界——这就是先进的中国人的现代使命。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921年7月7日,《共产党》月刊第6期就刚刚召开的太平洋会议发表《短言》。
这篇极短的“宣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一,它宣告了“启蒙”神话的破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地狱,其根源是西方社会内部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深陷资本主义危机和阶级斗争的欧洲,自身表现出极大的野蛮性。这样一个野蛮的西方,这样一个欺凌全世界的西方,有什么资格启蒙中国?
其二,它提出了中国的两个前途、两种命运。
刚刚召开的太平洋会议表明: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把榨取剩余价值的重心,“集注到东半球来”。“太平洋会议就是英、美、日处分中国的会议,什么正义人道,就是掠夺和分赃;什么门户开放,就是自由到中国夺取富源;什么机会均等,就是均分中国的财富;什么领土保全,就是把空壳留下来利用那班中国的政客军阀做他们的账房和监工者来搜刮压榨中国无产阶级供给他们利益!”
《短言》指出:由于全球资本积累的重心转向了东方和亚洲,20世纪的中国,要么沦为日本的全殖民地,要么沦为美国、英国的半殖民地,而为了避免这样的前途,就只能依靠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觉醒和斗争。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斗争,将决定中国的命运、东方的命运、全人类的命运。
在这篇简短的“宣言”发表16天后,中共一大召开,当时只有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了上下求索的抗争与奋斗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就这样从红楼和红船出发,一路穿过枪林弹雨打到了陕甘宁。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5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世界列强再次以条约的形式处置中国。在他们制定的条约里,为战胜日本法西斯付出了最沉重代价的中国所面临的命运,甚至比一战结束时更为残酷。
1945年2月11日,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秘密签订《雅尔塔协定》。为换取苏联对日宣战,《雅尔塔协定》规定:日本战败后,其在中国东北的权利,一概转让给苏联。具体包括合办公司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保证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越权益,恢复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给苏联。该协定的第一条,则是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比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更为屈辱的协定。
……
至于《雅尔塔协定》的内容,中共则完全被蒙在鼓里。因为1945年2月,周恩来还从重庆通报延安:苏联坚定地支持民主运动和组织联合政府的方针。
……与几乎所有人的估计相反,苏联与国民党的谈判一开始,就否定了中共七大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承认蒋介石为中国唯一合法领袖,支持国民党一党独裁,共产党不能代表和领导中国,这使国民党探到了苏联的底牌。双方的谈判因而立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宋子文本人当然很清楚,根据罗斯福传达的口信,《雅尔塔协定》只是主张维护外蒙古之现状,并不是承认外蒙古独立合法化。但蒋介石却明确承诺:苏联只要表明放弃支持中国共产党,他就承认外蒙古独立合法化。蒋介石这个承诺,毫无疑问是在卖国。这不仅是没有底线,甚至突破了无底线的列强的底线。宋子文虽然不能违背蒋介石的旨意,但他深感干系重大,一旦签字,自己乃至宋家就成了出卖列祖列宗的千古罪人。由于不愿承担卖国罪责,宋子文从莫斯科回国后,便辞去了外交部长一职。
1945年8月14日,在外蒙古与中国的边界尚未划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代理外交部长王世杰就与莫洛托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此,外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
实际上,自抗战以来,每当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之时,斯大林几乎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站在蒋介石一边。比如,1941年1月21日,斯大林与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讨论皖南事变问题时,竟指责“叶挺是不守纪律的游击队员”。6月16日,季米特洛夫致电毛泽东说,周恩来在重庆公开批评国民党,在《新华日报》发表题词揭露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这是破坏统一战线,责令毛泽东在处理新四军问题上必须与蒋介石保持一致,纠正周恩来的“错误做法”,并把采取的措施和做出的决定立即报告给共产国际。
对中共而言,皖南事变是千古奇冤,而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之举,无异于助纣为虐。这表明,蒋介石能够不断得寸进尺地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斯大林的纵容。因为斯大林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乃是蒋介石。于是,自从大革命以来,斯大林就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让鲍罗廷帮助国民党建党建军,甚至走到了取消中国共产党的地步。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正像《凡赛条约》的签订,使北洋政府彻底为中国人民所抛弃一样,蒋介石在二战即将结束之际如此出卖中国利益,连他的小舅子宋子文都觉得无地自容。蒋介石彻底丧失民心,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没有材料显示中共得知这场交易之后的反应是什么,我们根据杨尚昆的回忆了解到,毛泽东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真是灾难深重!”
雅尔塔会议是英美苏分割中国利益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一致认为:苏联在东北,美国在长江流域,英国在珠江和香港的利益必须得到保护,而一个统一的、真正主权独立的中国不符合三国的利益,而苏美英三国支持蒋介石的前提,就是蒋介石承诺确保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这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分为三个部分。
在蒋介石看来,中国最危险的前途不是被列强分为三块,而是中国存在共产党,只要能消灭共产党,蒋介石便甘做列强的傀儡。
要消灭共产党,首先就需要制造舆论。于是,为了消灭中国共产党,消灭马克思主义,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外,蒋介石还专门创造了一种“蒋介石学说”。……
按照这种“蒋介石学说”,清代的中国就是鞑虏的中国,现代中国并不是建立在清代版图基础上的中国。即使丢掉了蒙古,甚至丢掉了新疆乃至东北,也都不算丢失中国土地,因为那些地方本来就是清朝带给“中国”的。
按照这样的“蒋介石学说”,驱除了日寇之后所要恢复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呢?书里的答案很有意思:使现代的中国,今日之中国,回到清代之前的中国,甚至也可以说,回到明亡之前的中国。
现代中国是世界里的中国,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发展大势不可分离。实际上,连蒋介石自己都不相信,在帝国主义和列强环伺的世界上,回到明朝是可行的,恢复这样的“中国”是可能的。那么,蒋介石真正希望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呢?
马寅初说,这就是号称“天下为公”,实则“地上为私”的中国;郭沫若说,这就是官逼民反的中国;而徐复观说,这乃是上层靠贪官污吏,下层靠土豪劣绅的中国;毛泽东则归结说,这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统治的中国。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直截了当地以这样的话开篇:
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
二、抗日战争究竟是谁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帝国主义时代并没有结束。……
历史好像是一个轮回,像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理解为“协约国”的胜利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说成是英美苏为首的“同盟国”的胜利。于是,打倒了日本法西斯之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分割为三块的命运。
而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证明,能够拖垮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根本力量,不是英美苏,更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人民的觉醒、人民力量的壮大,这是抗日战争最大的“战果”。一旦人民觉醒了,人民的力量壮大了,他们就不仅要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而且要建立人民的政权,要实现中国的完全独立自主。
毛泽东指出,抗战结束后,中国有两个前途:一个是将人民的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人民政权;一个是在列强卵翼之下,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而这实际上是按照英美苏的利益把中国分裂为三块。
如果在抗战结束之后,中国实行形式上的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被列强“利益均沾”地一分为三,那么,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一切牺牲奋斗都将化作泡影。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摆在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
抗日战争究竟是谁的胜利?是英美苏的胜利,还是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的胜利?
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抗战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还很不巩固,胜利的果实很可能被列强和蒋介石所窃取。
中国资产阶级右翼为什么会消极抗日?简而言之,是因为他们害怕人民。在害怕人民这一点上,他们与日本侵略者有共同语言。
典型的例子就是汪精卫。【点评:胡兰成是汪精卫政府的宣传部次长,所以,读胡兰成的书,很容易落入他们的思想误区。】
汪精卫投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接受了日本人的“劝告”。日本人告诉汪精卫:按照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必须先“尊王”,然后才能“攘夷”,而如果先“攘夷”,王权就会旁落,政权就会被自己的百姓所推翻。如今中国的“王”就是国民政府,如果国民党先抗日,就一定会被共产党利用,被老百姓推翻,因此,中国的当务之急,必须是先“和日”,结束“内乱”,消灭共产党。实际上,汪精卫所接受的日本人的逻辑,也就是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阐述的那个逻辑。只不过日本人和汪精卫举出的例子是明治维新,蒋介石举出的例子是明清之变。
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乃是一个分界线,毛泽东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但在随后的阶段就不行了。一方面,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政权,国民党内部的投降势力占了上风。另一方面,日本公开宣布不再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对手,而把共产党和解放区作为军事进攻的主要目标,甚至声明日本侵华就是为了帮助中国政府消灭共产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7000余人牺牲,并无理撤销其番号。
从那时起,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的,不是国民党,而是共产党。
……数字是有力量的。到1943年,侵华日军的64%和伪军的95%解放区军民所抗击;在敌、我、友之外,毛泽东用了“伪”这个字,而伪军主要是国民党的投日部队,他们的人数远超日军——产生了如此众多、成编制的汉奸队伍,这不仅是国民党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毛泽东用“伪”这一个字,便道出了国民党政权的实质。世界舆论乃至美国舆论对蒋介石的态度,就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转变。……
像格兰姆·贝克一样,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欧文·拉铁摩尔等人,并不见得同情共产党,但是,作为美国人中的明白人,他们在那时就领教了蒋介石之“伪”。美国学者威廉·伊斯特利在后来的《威权政治》一书中这样反省美国的政策:“在美国的援助和技术支持下,蒋介石被塑造成一个心怀‘自由中国’梦想的国家创建者。但正如在越南、伊拉克及巴基斯坦一样,美国事实上陷入了无法脱身的困局:它所支持的是一个腐败的、专制的,且根本没有什么领导力、更创建不了国家的盟友,更不必说创建自由国家了。国民党军官贪污了美国提供的援助,中饱私囊,赚得盆满钵满,却让手下的士兵忍饥挨饿、缺枪少弹。”
……在史迪威看来,蒋介石腐败政权就是美国扶持的。
没有美国飞机的支持,小米都不够吃,却能抗击64%的日军和95%的伪军,不但没有被消灭,根据地还在扩大,女人还在生孩子,这个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呢?
毛泽东说,是因为有人民,是因为有中国人民的支援,是因为共产党和人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与老百姓有难同当。为此,他讲了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三、“人民”是什么?
美国并没有支援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的地盘却越打越多?共产党没有飞机,为什么能抗击这么多的日本军队?共产党能够做到的,蒋介石和国民党为什么做不到?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回答了上述问题。
毛泽东说,这是因为共产党领导了一支人民的军队,这个军队进行着人民战争。这个军队的性质,与世界上其他一切军队的性质都不同。共产党有91万军队,同时有220万民兵,共产党军队的数量不多,但民兵的数量则是二战期间各国中最多的。军队与民兵配合作战,在二战中只有中国共产党是这样做的,这是人民战争的一个基本特点。
什么是“人民军队”?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官兵一致,上下平等,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我友之间,高度团结。这种团结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朱德总司令替哨兵站岗,干部把粮食省给战士,伤员骑马,而毛泽东牵马,这种事情只有人民军队里有,而一切封建军队、资产阶级军队,都不可能做到人民军队这种程度的平等。
二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善于打游击战,也善于打运动战。这种战略战术,在抗日战争中最为有效。因为我们每一个干部都独立工作,每个战士都可以独立作战,因此,就能够深入敌后,进行纵深运动战。
三是,军队的政治工作。人民军队走到任何地方,都会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日,动员群众,建立起大量的基层群众组织。
四是,一边战斗,一边生产,改善部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人民军队走到任何地方,都访贫问苦,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所以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这些特点,是自工农红军创建以来,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民军队最根本的性质,毛泽东说,那就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人民而战,因此,人民军队里只有牺牲的烈士,没有投降者和逃兵。
毛泽东说了这样著名的话: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不仅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即便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也不明白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究竟是指什么。在他们看来,军队就是军队,人民就是人民,正如政府就是政府,群众便是群众,而红军就是红军,老百姓就是老百姓,这之间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共产国际的“左”倾分子们,把中国红军理解为一支纯粹的军队,其目标自然是攻打大城市;而共产国际的右倾分子,则以为中国红军不过是些伪装成军人的农民,不能打正规的战争,甚至根本就不配叫作军队,更不配叫作红军。
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曾经问毛泽东,共产党的军队只有91万人,没有坦克、飞机,武器又很简陋,为什么能打胜仗?
毛泽东回答说,我们的力量当然远不止这些。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记者问,这力量是指200万民兵吗?
毛泽东笑着回答,不是,因为我们后面站着四万万中国人的大多数,你说这个力量难道不够大吗?
中国的“人民军队”,不是蒋军,不是美军,也不是苏联红军。如果我们不读《论联合政府》,就无法知道“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是什么,就不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光荣的称号究竟是怎么来的。“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东西,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东西。
毛泽东说,有了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有了人民战争,而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决定了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建立的只能是人民政权。……
只有搞清楚人民是什么,才能明白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政权是什么。想搞清楚“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究竟是怎么来的,就需要重读《论联合政府》。如此才是“不忘初心”。
毛泽东后来说过:“学习历史主要是学习近代史,否则一亿年后怎么办?”
活动推荐:我要加入奉元班!
人人能自觉,为自己的慧命负责!
(欢迎年满18岁以上的朋友们,加入这所没有门槛的大学)
▼

本文图片来自中霖、雨麦、冯刚老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