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8月21日星期四
离开大连,来到成都。
昨天上午的航班延迟了约三小时才起飞,不过,一点都不烦恼,正好在候机厅将《论语接着讲》“导读3”编辑完,下午在成都天府新区的酒店里,又接着编辑完了“导读4”。
道者,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道者,言也,道可道,非常道。道者,导也,引也,从也,感恩在这条道上无数先行者的指引和鼓舞,我们有幸能加入他们的行列,死心塌地,无怨无悔,这是怎样一份道缘啊!
成都,我以前是很熟悉的。2004-2006年,前后约三年的时间,我常常在北京和成都之间往返。那时,立品刚刚创办,与四川新华文轩集团公司(即四川省新华书店集团)合作,有他们提供粮草,使得我们在创业初期,得以大展身手。
成都的生活是惬意的,有许多不起眼的苍蝇小馆,但都能让你的味蕾得到充分的满足。当然,少不了四川的好酒。那几年,在成都喝了许多酒,跌跌撞撞迈出了立品的第一步。
正是在那几年,出版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重新认识你自己》《一生的学习》、梁漱溟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胡因梦自传《人生的不可思议》……除此之外,也大胆地做了许多尝试,出版过九把刀奇奇怪怪的几本小说,以及大部头的译著《大国的兴衰》《十九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等。
文轩的董事长王庆先生2006年突发车祸,驾鹤西去。于是很快结束了与文轩的合作,重新归零,二次创业。2007年初“新立品”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宗萨的《正见》。在成都最好的朋友吴鸿先生也于2017年故去,就不太愿意来成都了。没想到,这次陪同林明进老师来成都办活动,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四川不只是记忆的一部分,而且将是“道大”深耕的新疆域。
这件事情来得有点突然,而且意义重大,所以暂时不便讲得很具体。我只能简单描述一下,这个新课题的性质:一、有当地朋友积极配合,让你去影响一个省的教师群体,陪伴他们成长;二、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一个人口大省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帮助他们从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往眼光长远、从容中道的“学习观”去转化;三、如何在中国的“战略腹地”,开展一场文化的深耕,将“服务人、成就人、鼓舞人”这项工作更上层楼。
今天上午将与当地教育界朋友座谈。明天上午的飞机去贵州兴义,将与韦华校长等碰面,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对此做深入研究和思考。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小书商玩玩小聪明就能承担的,而是真的可以帮国家的大忙,让大家对“文化”的事、对“教育”的事生起正信。
祝福祖国!感恩因缘际会!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今天和妈妈去看了同学推荐的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这个电影讲的是一群底层小妖穿上取经人的外衣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结果他们不仅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更在扮演他人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更好的自己。这种荒诞的错位成就了一场深刻的存在主义追问:身份究竟是外在的赋予,还是内心的选择?【评:“我”就是一个假名,如何借假修真,郑重地对待此生?这是一个真问题。】
其实真正的取经之路,不在灵山,而在每个平凡者坚守本心的日常选择中。
影片结尾,小妖们褪去光环回归平凡,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清醒。这暗示着一个普世真理:生命的价值从不系于外在标签,而在于能否以真实的自我,书写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小小尘埃也有重量。【评:灵魂也是有重量的。有人重于泰山,有人轻于鸿毛,此生何去何从?需要明道,行道,也需要许多像林明进老师这样的传道人在前面指引。】
◎今天来到昆明,下午便和表姐一起去了云南省图书馆。
表姐跟我说,她每天早上要早早的来图书馆的自习室占位子,不然下午来时,自习室都会被学生抢占完了。果然,我来到自习室时,人坐的满满的。有在刷卷子的,有在是网课的,还有在看书的。每个人都专注的做着自己的事情。这认真学习的态度令我叹为观止。【评:大连魔方城市书房的自习室也是坐得满满的,可见还是有许多人爱学习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如何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
◎晚上,与父母共读了今天的学习日志,很有启发,日志的最后提到:“我”短暂的一生,有始有终,而透过暂时的“我”,那个“大慧命”是终而复始的,与天地同流——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信仰。因为有对天地之德的确信,故“我”一次一次出生入死,尽“我”为人的本分。此之谓“知天命”。 这一部分对我很有感触,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世上,生命是短暂的,而“我”是独特的,都尽自己的本分,此之谓“大明终始”。
信仰不等于迷信,立大信,破迷信,人人皆是天之子,要对自己有信心!
元亨利贞,始通和正。
◎短短的假期过得很快,也没出去,都在家里静修。又想起了草原,因其太广阔,阔进心里去了,所以有些遗憾,没能去成,那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与大地最亲的地方,心灵一点就通,所以一直记在心,久久未了。在城市里有阳光,但是很难直射到心灵,发自内心的感受,没有太远,也没有太深。草原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很期待草原艺术高中。
早上会和父母共学日志与《一辈子做学生》。学“生”——学习生命的价值,学着怎么去活;以前对“学生”有很大的误解,甚至有过厌烦,以为只不过是最简单的词而已,现在才知“学生”原来这么深刻,是一辈子的事,不忘本的学习生活。《论语》很长,很多人忙着背,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只要体会到里面所讲的,读完整个人都是通的。明天继续。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