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昨天上午,大美生生的同仁与大美志愿者们在做收尾的工作,我和韦华校长则在交流此次“生活节”的收获,以及“道大”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时者,势也。在旁观者来看,我们这群人,马不停蹄,到处“煽风点火”,有点像“集体发烧”,其实,我们是被时势推着走。处在两百年“历史三峡”的最后一程,我们在尽自己的本分,配合这个伟大的国家,看上去忙忙碌碌,有点“亢奋”,其实心里很平静;而且我们确信:因为我们小小的努力,中国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好转,十年之后就会有显著的成效,正如李白的诗句,届时我们蓦然回首这一程人生,就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由于张军兄的邀约,贝壳、金晖老师、牟坚老师等都没着急返程,而是相约一道去兰州,为林明进老师在西部书城的首场演讲助力。于是中午,我们有闲一道去青鹃山附近的苏湾农家乐吃饭,晚上去市内天和之声琴箫会馆,品尝张田芳老师亲手烹制的“天水麻辣烫”。
人间值得!生命不是虚无,尽管其实质“毕竟空”,但我们可以活出“宛然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行出天地的大美。早上与韦华校长聊起“读书”的话题,我说,我受梁漱溟先生的影响很深——读书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学问要能解决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搞定自己。
下午进城,一路欢声笑语,我们的讨论,从明年贵州“少年夸父营”的新设计——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三种选项:轻松自由的“少年艺校”,自讨苦吃的“少年军校”,以及文质彬彬的“少年武校”,到“(国际)青年互助营”的生发。
青年是可爱的,尽管当前的青年朋友常常皱紧眉头,闷闷不乐。如果时时不离整体观,我们会发现所谓“青春期叛逆”、“青年人躺平”、“中年危机”、“老年养老的焦虑”等等都不是无解的难题,人生的道路永远是畅达的,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迷惘,有无助感,踯躅,彷徨,都是暂时的,也是漫漫人生路的正常现象。
此次“生活节”有一个小小的“青年互助营”,由杨云标兄牵头,在第一周的时候,每天下午五点之后,我会和互助营的青年朋友交流,听他们的分享。这几位青年朋友很可爱,他们是被亲友推着来的,来到生活节之前并不清楚这里在干什么,但来到青鹃山,很快就被大伙儿的热忱感染,迅速融入了“道安大家庭”。
有位青年朋友说,他大学四年,很少与同班同学交流,面对未知的复杂社会,心门是关闭的,但来到这里,很容易打开心扉,不必提防谁。是啊,“我”只是一个暂时的存在,人心本是相通的,因为我们都是万物一体之仁的一个化显,点滴归海,朵朵本善。
第三届道安礼乐生活节《预报名海报》发布后,短短一天,就有两百多个家庭报名。明年的生活节,我们会在总结今年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再上台阶,除了前面提到的“少年夸父营”的新设计,还会面对青年朋友,提供一份全新的“(国际)青年互助营”的招募方案,争取在本月底贵州考察之后正式发布。
孔子删编《诗经》,是对“礼乐传统”一次非常重要的整理;若没有孔子的这项伟大的工作,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社会大变迁,我们很难窥见礼乐生活的真面貌。《诗经》有风雅颂三大部,《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借《诗经》之名,我想,明年的“(国际)青年互助营”可设计为三大类,青年朋友们可各取所需:有方便男女交友的“大美关雎营”,有闲情逸致的“大美鹿鸣营”,还有读书共学、畅谈天下事的“大美文王营”。学费仍然维持最优惠的1000元,目的是托举我们的青年,成就中国的未来。
感恩我们的祖国!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无限祝福!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摘录】
◎今天同学们都陆续离开,园区内只剩下收尾的老师们,走在小吃街上,原本是下课后热闹非凡,充满烟火气息的街道,夹杂着细雨多少有些清冷。
晚上到市里去吃饭,在商场里走两步就是我们的同学,连看电影都有可能一回头发现,“怎么又认识!”大家在群了开玩笑——“有一群名叫夸父班的人在商场里泛滥成灾⋯⋯”都在等明日的高铁、飞机。
我跟着几个同学去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虽然知道是讲南京大屠杀的,很可能会恐怖,但好像没有怎么想就去看了。常常会因那些残忍血腥的画面,所感到不安;也会同情和因感到不忍而流泪。电影由南京的一个照相馆来讲南京被日本人侵略的故事。而最终也是因为照相馆的一家人和他们的朋友努力奋斗用生命而换来的照片,带出南京城,广而告之,流传天下,才让那些杀了30多万人、毫无人性的日本人受到世界的处罚。只是为了他们的“屡屡战功”和“帝国的荣耀”就滥杀百姓,滥杀妇女、婴儿。照相馆的一家人也是用生命在为所有中国人吶喊,保护我们该有的尊严,绝不做汉奸,哪怕死于非命。当他们有机会带着照片离开南京时,拿出了画纸上的中国的各种古城、建筑、大山大河,还有中国人的照片,里面是壮丽的景色,国泰民安的城市,百姓们的全家福、结婚照⋯⋯中国人本应是这个样子,平静、祥和、安宁的家园。而话锋一转,是日军屠杀百姓的血海,他们猥琐的笑容、扭曲的心理。照相馆的人仅有小声的声音说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于我心中却是振奋的滔天巨浪;片尾最后的字幕,大大的八个字:“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整个人是很压抑、难受的。会因为那些画面觉得很残忍,很害怕,可它让我了解了那段中国人曾经被羞辱、挨打的历史,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那时的人每日都活在与亲人离别、要被一枪毙命的日子中。而如今我们在这个和平的时代,不会为生死顾虑,不光衣食无虞,还可以过快乐的日子,受到教育、学习的机会,这都是前辈用血肉为我们筑成的长城,换来的幸福。真的无限无限的感恩!
结束后,又回到天和之声琴萧会馆,听老师们的表演,我想这就是礼乐生活,且如今我们人人都可以过,不负先辈们的努力!
天下为公,上天好还,吾辈当为之努力!
【雨麦老师的日志选摘】
◎人人都是千里马,人人可行千里路。
天水的夏日很怡人,深夜的凉爽能穿过窗子应在人的心上。22日大暑之日来到天水,再转眼已到了秋天。
两周的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守在“后方阵地”,感恩瑞芳老师帮我们寻到一间安静的小院,坐在办公室远眺即是天空,抬头即是云卷云舒,夜晚是淡淡的月色皎洁又明亮,含光柔美。每天看到来来往往的身影,直到傍晚离开青鹃山准备收拾行李时,热热闹闹的步行街安安静静,这才意识到大家都已经陆陆续续返程了,就像是一场梦。昨晚和大美志愿者们聚餐时,被大家亲切地欢呼着“哇,你就是雨麦呀!”哈哈哈,从“幕后”走到“台前”,在这里,更多的是感动与感恩!一张张欢喜的笑脸,一颗颗赤诚的真心!
日日坐在电脑前,透过摄影师拍来的照片,看着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少年们渴望长大的神情,成年人课堂上炯炯有神的目光,老人们神采飞扬的精气神,祥和,喜庆!心潮会涌动,那一刻,心已经和他们在一起了。日日编辑大美公号时,读着鲜活的日知录,透过文字看到了孩子们短短几日内的变化,“亲历”一个生命的转化,令人欣喜、鼓舞。
礼乐,道安!
从不曾相识到依依不舍。大美志愿者们的无私付出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大家聚在一起不是集体发烧,而是一起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一场共享文化盛会,在这里,人人都可以用心来体会,心心相印,体验礼乐生活,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满满善意。在共学同修中,互相促进自我意识的转化,前后相随,互相成就。无形中,我们已经成为一道光!
文以导正,文以化之。
风者,天地之使也。文艺是风,礼乐之用是移风易俗。“重建天人之学,回归礼乐生活”是“道大”的天命。短短14天的道安礼乐生活节,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一个“亲”字,道出了中华人的深情而文明。每次编辑易俗社的乐捐公示,如沐春风,越发感受到“时”已至,作为民间一个小小的文化力量,势不可挡!一笔笔数字鼓舞着士气,振奋着人心!“点滴归海,朵朵向善!”一点一滴的汇聚,积少成多,亦可以配合时代的发展,助力于礼乐文化的重建。
生命的转化,不就是从“心”开始的吗?皆是一颗颗至诚之心,和善之心。天水人说“天水的海在天上”,而我们的海,就在自己的心里,奔涌不息。
万物皆一体,共业的转化,已经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开始了。在这里,人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明年,我们贵州见!
祝福我们每一位走上自我成长之路的同道中人!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