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生活节Day12 | 为孩子们护航!

昨天上午的大课,参与《寻找中国帆》第二期的十位同学分享了两个月内的收获,几位家长也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贝壳、金晖老师带领孩子们做的这一切,令人十分鼓舞!

无论是奔赴星辰大海,还是策马辽阔草原,都是“学大”,尽其性,与天地参。中国人可以办世界上最棒的教育,不拘一格,可以在天地之间尽情发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始终不离先天之本——人人本具的明德。

现代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它的逻辑起点是后天的“自我意识”,当然是局促的。我们来到人世间,一次一次投胎做人,所有后天的努力,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生命的转化,“复见其天地之心”。若教育不关切“先天”,只是为了“后天”世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这样的人生观是粗鄙的。请问盛唐时期的长安首富叫什么名字?他们家的大门朝那边开?北宋鼎盛时代的汴梁首富姓氏名谁?他们家的产业还在么?

我们百年以来崇尚的那个“西方文明”,一直有两套教育系统同时在维系着:一是源自古希腊的人本主义传统(或曰理性主义的人文传统),另一个是源自古希伯来的神本主义传统(或曰一神教的宗教传统)。“新文化运动”请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都属于前者,对这两位先生,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民主”和“科学”的贡献,使得我们结束了几千年的“家天下”,从制度保障上有了“公天下”的可能,同时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了新的视角,因此,我们要向西方的贤哲和“新文化运动”的前辈们致敬!

学习传统文化,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不是要“反科学”,也不是要“反民主”,而是在东西方文明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来一次人类意识的整体超越。

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西方正派宗教的积极作用,因为宗教关切的是天道,是对人道的超越。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肯定“天德”,基于这一点,才有“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可能。只是宗教有它的辛苦,我们在了解西方文明史和当前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和“巴以”战争之后,对此应该有很深刻的认识。

“人本”加上“神本”,“科学”加上“宗教”,才“接近”于一个完整的西方文明。为何用“接近”一词?因为1+1不等于1;西方文明内部,从它的源头始终存在某种对立和紧张。五百年的“文艺复兴”,正是对宗教压迫的一次反抗,是“人权”对“神权”的革命。

西方现代文明,从黎明到今日的衰落,意味着人类文明又到了一个大转折的临界点。从人类的狂妄自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开始回归自然之道,倡导生态文明;以欧美为首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改变,“霸权”不可能永远维持,盛极必衰,而一个有古老文明传统的新中国正在崛起,将引领人类走上可持续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背景。

作为生命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我”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无数个“我”汇流成河的人类大生命有它运行的轨迹,它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也像黄河一样,是曲折前行的。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其“天命”,都值得充分尊重,而从出生,到成年,再到人生的某一刻认识到自己的“天命”,从而无怨无悔,尽其性,这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孔子是诚实的,他说他用了五十年,才找到他的“天命”。所以,我们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太着急,帮助他们将根扎得够深,才能根深叶茂。

“天命”不是靠占星学和紫微斗数就能算出来的,算出来的只是你的某种“宿命”,“天命”只有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才能逐步明了——那就是你在这个时空中真正的“位”。找不到此生属于你的“位”,你的内在一定是不安的,所以允许试错,应该允许孩子做各种尝试,天地如此广阔,干嘛要用一个标准,尤其是用金钱的标准去规定一个孩子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呢?

昨日大课

“生活节”接近尾声,但许多话题似乎才刚刚展开,一些教育同行相约来到青鹃山,也非常乐意为孩子们助力,提供各种可能性。故今晚第二场《舞英歌》戏剧展示之后,除了有贝壳、金晖老师《寻找中国帆》未来“2+1”学习方案的进一步介绍,呼和浩特青山书院的贾兴老师也带来了他们“草原高中”的新计划而明天“大美成人礼”之后,冀州中学“大禹班”的主班老师方慧也会介绍他们的做法,如何帮助更多“新教育”的孩子回到体制内高中,为顺利进入孩子们心仪的大学做提供通道。

刚收到刘昕墨同学的邮件,他就是即将走进大禹班的新生。他是夸父班小同学敬佩的学长,也是参加明天“大美成人礼”的六位同学之一。昕墨写道:

礼乐生活节渐渐接近尾声,整个园子里的学习兴致依然不减。今天继续开展工作,很感恩有同学和老师相互协作,进展越来越顺利,真的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事情是做不完的,关键是乐在其中,共呈大美。由此也会越来越愿意服务他人,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晚上迎来了戏剧《舞英歌》首演,很感恩自己也能参与其中,声声怒吼吼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是有信仰的,祂不是等待神的救赎,而是把祂请出来,如有神助。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神人,都可以像英歌舞那样开展此生。源头既清,波澜自阔。

孔子赞《周易》,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祝福所有上天的孩子!

今日上午的大课
–感恩所有为孩子护航的老师们

附一.【夸父营同学日知录选摘7则】 

■ 01

今天的大课《寻找中国帆》非常精彩,分为“启航、安居、航海训练、上陵种树、身心养练……”几个主题,几位学长真情实感的分享,了解到他们不光造船航海,更要修身养性、安定居所……像是一个大家庭,不再只是单纯的同学,是要一起生活两个月的家人、道友。虽然家住海边,但他们的经历真的很吸引我!

感觉很不可思议,短短几天时间竟然新学了一门乐器,会唱了两首南音的曲子,其中《绵答絮》已经能看谱用琵琶弹完整了,老师看我们很积极,便帮我们摆位置,坐成一圈,四人琵琶、五个洞箫、四个三弦、一个小镲、演奏全曲,虽然弹得也没有很好,但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冯刚老师在我们结束的时候说:“再来一个!”大家回答:“不行!” 

■ 02

今天充满震撼。大课主题是“寻找中国帆”,学长学姐们分享了他们的经历:“要造一条船,先种一座山;无论做任何事,都是挖好坑,种好树,扎好根——即有完整的酝酿的过程,善始善终,汪洋大海、壮阔山河、环保奉献、身心突破……如此,真是大美好了!”

丁亮老师测字时讲到如今我们普遍存在的“大头病”问题——想得太多,实践太少。中国帆项目、草原班、夸父班、奉元班、草原艺术大学都在不断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根本目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突破只学理论的死板模式,这是夸父班吸引人之处,学习着、劳动着、实践着、传承着。

“舞英歌”的创新无疑是获得巨大成功的。

戏剧中有一句台词:“在当下……还要与AI赛跑。”

怎么能容忍你的慢?但另一位主角也用实际证明了,既然如此,我们更应“慢”下来沉淀自己,把握时代脉博,创作出当前AI生成不了的人情味,创新,融入真挚的情感。

侗歌唱不好,吴老师讲:“要把自己融入天地,感受天地。”

吴章仕老师的《侗族大歌》课堂

■ 03

道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学校,礼乐?文明华夏?生活该如何过?

我想说生活的领悟是经历出来才能拥有,看到夸父班学长分享“寻找中国帆”时,他们经历了寻找的困难和艰苦的付出,可好像他们一点儿都不怕,突破了驾驶帆船的恐怖,突破了电子产品的困扰等,每个人都有收获,真的好厉害!他们都来自道大,就如老师说的那样,夸父班给他们扎了很深的根,帮助他们走上了人生的第一步。

今天的英歌课,是我上的最愉快的英歌舞。起初下午因为一些事情我很郁闷和难过,我跳了一段就失神了,因此跳错了很多段。但后面我跳得愉快开心后就好了。

好开心,印象最深刻的是江华老师的戏剧课。去年新疆江华老师的戏剧表演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更有意思了。《舞英歌》,精神已经不再是口头说的了,充分展现在戏剧里,江华老师真的好厉害!我想下次去学戏剧。

从戏剧演出回来,很多人都受到了影响,A组的两个同学回来了就要练英歌,而且还是平时最不主动的两个。一个人如果被深深地打动,就会有所改变。

热血战舞,义勇英歌

■ 04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上午的大课,是中国帆的十位少年来呈现前面两个月的所学所长。每个人分享一个主题,一开始很紧张,但是在大课开始前,所有人一起把手放在一起,喊加油,瞬间觉得是有一群力量在支持着我们。而之后的展示也挺顺利的,每个人都落落大方地上台,就像老师说的:“跟1300个人聊天,就要跟13个人聊天一样。”之后又看了昕炜老师剪得非常用心的影片,好感动。从影片中好像跳脱成第三者,看到我们两个月所干的事情,但又很清楚、清晰地知道这是我们所干过的事情,背后更是有无限多的助缘,老师、妈祖、还有一些陌生人。总之,就是感恩上天,感恩大地,感恩圣贤,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所有帮助我们的人。中国帆第二期也是圆满落幕啦!非常开心~

晚上看了《舞英歌》的首演,演员们正式穿上服装,拿上道具,现场好几百号人,人山人海,十分壮观!大家的发挥也如往常一样好,从容坦荡有力有神。看现场观众的表情都可以知道他们被这部剧感染到了,这也是这部剧所想要呈现的——鼓舞士气。《舞英歌》,就是要舞出那份梁山好汉,那份英歌舞义勇的精神、气势! 

■ 05

今天晚上是第一场演出,上下午各走了一遍,信心满满。下午早早下了课,去吃个饭然后回去化妆。小吃街人还不多,天上的云很圆润,在阳光下有层金边,就像在舞台上的我们一样,光芒万丈。近七点半,观众们入场,演出开始了。

这一场我们都很尽情,很投入,脑中的剧本不见了,每句话,每次击槌都自然而然,不光给了观众们沉浸式的演出,我们自己也沉浸其中。它让我们在扮演他人的过程中,遇见了未知的,更真实的自己,被它清洗,被它重塑,感恩。

昨晚,戏剧《舞英歌》演出现场

■ 06

在今晚7:30的时候,我们戏剧营在江华老师的紧赶慢赶下准时开场了。现场有400多个观众,倒是把主会场挤得满满的。

在面对这么多观众时一定会紧张的,于是我就和一起在后台备场的演员们跟着戏剧的配乐跳起舞来,看着满屋子扭来扭去的同学,忍不住笑了出来,心里紧张的情绪倒是放了下来,等跑到舞台上,想起了老师说的一句话,“演员在演戏时不要太沉浸在角色中,舞台剧是演给观众的,要为别人着想,自己说出台词时要有注意。”

好像一眨眼戏就演完了,感恩这两周下来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还有我的同学们,每一位的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都值得我去学习,谢谢!

■ 07

热爱可治病!当我发现热爱一样东西或事物的时候,再痛也不觉得痛了。前几天打英歌把腿和膝盖练痛了,走路有点一瘸一拐。但是今天飞盘赛,跑得可快了一点都不疼。结果不让我上的时候,我又旧事重提——腿痛。这两天打英歌舞很有状态,发现很喜欢英歌,所以打英歌也不疼了。但是停下来走路又特别疼。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要热爱一件事,连疼痛都能治!”

英歌纵舞,率众以正

附二.【养正营同学日知录选摘3则】

■ 01

今天是2025年8月6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甲骨文课上,赵老师说:“做一件事一定要立志。因为立好了志,就会认真做这件事,而且会坚持做好。”这就和妈妈说的一样,做事一定要坚持,人贵在持之以恒。

赵老师今天教给我的事,我会一直把它记住。

赵文耕老师的《甲骨文》课堂

■ 02

今天上午上了史记课,我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中午吃完午餐后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因为这时可以写日志录,休息一会儿消化好了,就可以玩耍;其他时间还可以阅读、画画。当然,我觉得除了安全和健康,友谊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学校里没有朋友,玩耍时很孤独。友谊、朋友……我永远牵挂着你们!

■ 03

最近我觉得这些课很好玩,明年我还要来!快结营了,我在养正营里很快乐,交了三个好朋友,快要结束了,该和大家再见了。

少年养正营的快乐时光

附三.【研习营同学日知录选摘13则】

■ 01

今天的主课是《中国帆》,孩子们的分享令我心潮澎湃,感叹他们在风浪中展现的勇气与历练。这让我想起前几天金辉和贝壳老师在《如何支持青少年成长》中提到的:中国帆活动,他们只是陪伴者,支持者……同一段航程,不同的视角,却同样收获着破浪成长的喜悦。在这个崇尚“速成”的时代,真正的教育恰似航海,在洒扫应对中见自己,于平凡生活里磨砺心性;在乘风破浪时见天地,挑战未知中拓展边界;在同舟共济中见众生,在分享互助里照见彼此。

在今天一伦老师的朗诵课上,一伦老师为了调动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做一个分享者和讲述者活动。我作为分享者分享中国帆带来的感动时,作为高三学子的家长,我和女儿在高三这个阶段坚持每日朗诵经典、互相打卡。来之前也曾犹疑:这样的陪伴是否过于浪费时间?此刻却无比笃定:真正的成长陪伴就在这些平常的坚持,以朋友般的姿态陪伴;经典就像文明的罗盘,始终指引着人类向善向美向着生命本真的方向。

马一伦老师的朗诵课堂

■ 02

关于做了不好的事儿是否有恶报,今日课堂上我们跟老师一起参了一番。很有意思于杜老的结论,他说“可能有一部分人看起来确实没有显形的恶报,但其实于他而言,心术不正和心里不安已经是最大的报应了”。细细品来老师的话,套用到传统文化语境中,其实那份不安正是良知在呼唤,呼唤已经偏离中道的你赶快回家。

正如今日大课上罗同学那个关于手机的分享,很受触动,人的一生,对错的评判标准放在台面上是制度,是约束,是法律的条条框框,但回到自身,还是那颗上天赋予我们的天心其良知的感受和良能的运用。所以,当娃娃在妈祖庙跪拜流泪的那一刻,他感觉对不起父母老师的同时,更深的应该是自己过不去自己良知的那一关,他的神明也是在那一刻跟祖德接上了天线,复自道来了,他可以安然回家了。

无限感恩黄老师当下所做的一切,感觉所有的出现都是为了彼此的互相照见,更是为了我们一起的自觉觉他。真好。每一次的流泪都像触电般的感通内心,又明了一点。真好。

■ 03

剑道课,发现练功是会上瘾的,一个动作重复重复再重复,比如五连环和鹤形步,看上去挺累的,但是真做进去了就感觉自己真的是仙鹤涉水入林,身心都非常舒展。这就是道长所说的美意延年吧,练的不想停了。今天拿铁剑练,拿起来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浩然正气油然而生。通臂劲有空就练练,体会身体内的感觉也挺好玩的,能做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刘鹤翔道长的剑道课

■ 04

我是左撇子,鼓足了勇气才敢来上太极课,选课是在钟老师和丁老师之间不知怎么选,最后抓鸠选了丁老师的课,哈哈,信天吧。这近两周的学习,喜欢丁老师简洁明了的讲解,帅气的招式示范,还喜欢听丁老师那些小故事,喜欢同学们轻松自然的相处。我在这样的氛围中也逐渐地放开了,安心学拳。左撇子学拳的麻烦确实有,每次被卡身边的同学都很热情耐心地一遍遍示范教我,可脑子知道了,身体做不到,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也不逼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果然在自己放松而用心的状态下卡点就过去了。特别感谢国平和惠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

拳法我只能做到大动作能跟着,但也不影响我喜欢上它。因为这几天打拳身心通畅。

关于功法的部分练习体会很好,第二天练嘴里生津,心生喜悦!

感谢丁老师,感谢同学们,感谢大美的行者们共同创造了这么好的“场”。

■ 05

我想学写诗。很久之前就想了,上了步进老师的课后更想。

今天步进老师教我们写诗了。回到宿舍后,我思考了很久也没有憋出一首完整的诗。转念一想又何必过于纠结于一字一句呢?诗是一个工具,真心觉得好玩了、玩开心了才能算是学会写诗了吧;常在日常中体会琢磨,恒常的练习抓住心中的感觉,才能把诗写好吧。所以也不必在当下过于纠结。

我想学写诗,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用这个工具,更清晰地表达心中感受。这是我今天写的:

《忆江南寻日》

曈方醒,云掠随风游。

白日昏沉终未朗,傍晚红晕却谁留?

终放在山头。

■ 06

《访卦台山》

伏羲一画八卦田,脚踩卦台忆祖先。

新寺古柏齐唱和,万年画卷续今篇。

■ 07

《天水游有感》

闲来无事陇上游,玉泉清水细细流。

祖庙侧柏森森立,叩问天心心亦悠。

■ 08

唱侗族大歌,学习放松

“会放松”是一种能力。要回到先天婴儿般状态,首要就是“松”。

这些年,各行各业都陷入一种越来越不满足、越来越卷的状态。我观察到,相比10年前,我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一心多用、同一时间处于多任务切换的状态,越来越厉害。这种情况带来人会无意识地处于紧绷,这种紧绷状态导致中医所说的“神”耗散地越来越厉害。

“学习放松”成为这些年的高频词。我自己的觉察是,“放松”并非易事。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松下来了,可一有风吹草动,发现其实自己还是处于紧的状态。

这次生活节我报了唱侗族大歌。刚开始的两天,课长提醒说“同学们的脸部表情不要那么严肃,放松下来”。那一刻,我看见大家似乎都用力笑了笑,刻意让脸部肌肉松一松。随着第三天、第四天,老师一遍遍地领着我们大声唱出来,反复唱那些活泼泼的童谣,我发现天真的笑容开始很自然地充盈着大家的脸庞,那种音律带来的节律感传遍全身,身体也跟随开始起伏摇摆。到了第五天,我感受到齐声唱大歌的那种美妙、身心愉悦之感。那一刻,我能清晰地觉知到身体是松弛的,大脑是轻灵的。再看看身边的同学们,一张张脸庞洋溢着孩童般的笑颜。

感恩吴老师的悉心教授。感恩有这样的机缘和大家一起唱侗族大歌。

■ 09

喜欢画画,尤其是喜欢中国国画,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和“得意忘形”的写意画,便是我幼年时向往和追求的国画风格之一。这次是我的女儿鼓励我,并为我报名参加了冯老师的《国画写意技法》学习班。第一次在老师的亲临指导下学习画画,亲身体验了老师绘画艺术和教学技法。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和示范,特别是随时随地走近每位同学亲自指导和传授写意画技巧,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对写意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两周的学习,我的绘画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我的有生之年帮助我实现了这个梦想。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冯老师对我的教导和鼓励!感谢“道安礼乐大学”为我们请到了这么好的导师和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恩全班同学们的陪伴和支持!

■ 10

之前我比较喜欢写书法。这次来到天水和冯老师学习写意,这两者中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一开始可能会有些不敢下笔,害怕画错,但正如老师所说,后来会突然像开了窍一样,放开了,下笔如飞,而好的作品往往出现在这时候。我之前在书法中已经体会到了这点,所以画的速度较快些。我觉得写意最好的就是用简单几笔写出丰富的细节和形态,和书法有些相像。

冯钟云老师的写意画课堂

■ 11

今天上午昱元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三个第二层次的自助,第二层次的自助的态度是悲伤,我在这之前,其实是不懂的,也没有体会到。

刚开始做第一个握无名指自助的时候,做左侧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当做到右侧,我突然不知怎么得,想起了多年前已经去世的父亲。一股思念瞬间把我包围,眼泪不受控的开始慢慢的酝酿,一点点的在眼眶里累积。我想到昱元老师说,当有任何想法和觉察的时候,关注它就好。

当来到第二个自助,肺功能能量流的右侧,我的眼泪已经根本不受控的流,同时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会这样,八年以来,我以为我已经可以做到可以平淡的谈起父亲的过世,难道是,我其实是从内心里,从没有接受过么?

带着满心满身的悲伤和疑问,来到了第三个自助,大肠功能能量流的右侧,此时的我脸上,脖子上,胸前,已经布满了一直汹涌而出的泪水,我想起玛丽老师说的,一切悲伤的源头都是因为占有欲,我突然明白,从内心来讲,我对于父亲的执念,对于拥有父亲的占有欲,一直没有放下,不论平时表面看起来再怎么云淡风轻,但身体现在告诉我,我没有过去,正如昱元老师说的,我活在了过去,并没有活在当下。

三个自助结束后,我问我的朋友,第二层次说的悲伤,是要把悲伤排出去么?她说你现在非常的悲伤么?我说是的,然后她让我看书上第21页。当我看到书上说,当我们悲伤时,会感受到对放手的无能为力。瞬间我就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因为父亲的病,咨询了很多的医生,甚至找北京最顶尖的脑科医生看,都告诉我,全世界对于父亲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办法。这让我感到深深地无力,想留住父亲,却不知道要怎么办。这种无能为力,是隐藏在我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否定和苛责,觉得自己无用……

也许我的身体一直在承受着这股隐隐的悲伤我却不自知。今天的经历,是我的身体要告诉我,该活在当下了,是时候要正视父亲的离去,是时候要放下对父亲的执念,让父亲在另一个世界活的自在,这或许,也是我的父亲,对我的期望。

感谢仁神术,感谢昱元老师,也感谢我深爱的父亲……

■ 12

白天继续马老师的朗诵课,今天又变,改到户外听自然之声,又到楼房的阳台上和楼下互相呼应。出不来的声音,自然就出来了。马老师善于捕捉细节,应变速度很快,和江华老师真是绝配。两个人都是那么高度敏锐,迅速应变。课程中的专注度也非常高,一首诗,分四个人读,他能清晰记得哪个人哪几个字没处理好,然后不断引导,又一点都没说你不好,自然而然地带出来,真是教学高手!

人回到广阔的天地去,声音自然就出来了,黄土高坡上的对歌,花花,信天游,都是天地间自然的声音。不管是寻找中国帆,还是道大,还是伏羲爷一画开天,都是回到天地去。在真实的天地中,更能找到实在的,本真的自我。那是像天地,像大海一样大的我。

■ 13

《声音有道》

你的声音,

我的声音,

他的声音,

我们的声音

在空中回旋

我们这些上天的孩子

在声音中相遇

在高能之声中

找寻到身心安顿的力量

声音有道

在声音中

让花成花

让树成树

让自己成为自己



欢迎加入“道大”奉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