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中霖
今日主课,组织孩子们看了北京电视台前不久的一段采访视频:

百年仍少年,中央音乐学院退休教授陈复君老人,九十八岁高龄了,神采奕奕,毫无疲态,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的那种豁达,特别值得我们学习。陈老说自己是幸运儿,特别感恩陶行知先生的栽培。她在前后发表相隔65年的两篇纪念文章中写道:
米更厉害地涨着,稀饭已经变成米汤了,然而,你听得见一声埋怨吗?不!我们懂得,这算得了什么?不能再给老夫子增加痛苦了!老夫子提出来了新的口号:和米价赛跑!关于米的诗的语言也写出来了:“山东的武训先生是一个乞丐,都能办三个义学,难道我陶行知是个留学生连一个育才学校都不能继续办下去吗?为了米,学习武训,各处磕头吧!不能让小孩子们感到失望!”
于是,七年来最大的难关,在愉快与团结的情形下渡过去了。我们并没有让那些家伙们中断了我们的学习。“我们的老夫子是不会那样的!”这便是我们向那些挑拨者吼出的话。……
安息吧!先生,我深信,您的死,将使我们的母校更加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是的,我们将团结得像一个巨人一样,在任何大的暴风雨之下,仍然站稳自己的脚步。
不用担心!您的事业会由无数人来完成,您所致力的民主事业,一定会获得成功,我们将和你一样深信它的成功。
摘自《哭老夫子》,
原载于《延安解放报》1946年8月13日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几个关键的人物应当终生对他感恩。对我来说,最最重要、最最应当感恩的,就是我们敬爱的陶行知校长。无法想象,如若没有陶校长,如若没有他为我们这些穷孩子创办的育才学校,我们的一生将会走的是另外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共合作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总会,下设许多保育院,收容难童。比我大8岁的大姐把我和二姐送进了保育院,虽然离开了母亲,但总算衣食无忧,也就不太懂得想家了。
1939年是幸运年,我被选送到育才学校音乐组学习。我们这一百多来自保育院的学子是保育生中的最最幸运者。正是因为成为了幸运的陶子,成为陶行知的学生,才有了我们日后的一切。每每想到此,心中都充满了感恩之心。
感谢陶校长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心,无拘无束,自由宽松,毫无压力的成长环境。使我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年长的老师如父母,我们尊称他们为先生,年轻的老师如兄长,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大哥大姐。学校就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这儿既是学校,也是温暖的家。在这里我们学习一生受用的专业技能,我们更是在这里本着陶校长教育我们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精神,塑造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虽然穷其一生也没能达到陶校长的要求,但凭心而论,我们时刻没有忘记我们是陶行知的学生,我们还是尽力地去做了,我们时刻没有忘记,我们不能有愧于陶行知的学生这一称谓。
育才学校音乐组第一批学生陈复君
摘自《感恩——纪念陶校长诞辰120周年》,
2011年8月
(原载于《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专刊》)



图片来自纪录片《烽火琴音:陈复君的百年交响》
国难当头,炮火连天,却有陶行知先生这样的先觉者,更有“抗大”、“鲁艺”师生这样的先行者,才有了今日中国的大好局面。
陈复君老人对陶行知先生的那份感恩,让我想起了身处台湾、祖辈五代务农的林明进老师,对恩师爱新觉罗·毓鋆老先生同样充满深情的肺腑之言。在最新出版的《论语接着讲》一书的后记中,林老师写道:
三十多年前,躺在龙床上听您彻夜教诲,我就有很多话要跟老师说,那时候是个宜兰乡下负笈北上的土包子,心里没准备好,我一直没敢说;后来,有多少次在地下室天德黉舍的牌匾前,一对一,面对面,聆听您的恳切叮咛,觉得战战兢兢恭听都来不及了,能说些什么呢?所以什么也没说。现在毓师往矣,自己也早已成了老翁,不用犹豫了,胆子也大了,那就慢慢说,一点一滴地说。说给毓老师听。
一朵花的事业 想做一朵花,毓老师,敢情会教我们说──姿态可以不如人,梅香要始终如故,坚持千百年来不变的气韵,要不折不扣酝酿那种大家百闻不腻的清香。不卑不亢,枝头可以戴着冰雪,香给自己一世,做传家至宝;不悭不吝,可以伴着明月清风,香给别人一生,开圣贤衢路。洁梅有节,它有个禁忌,就是不做醉心名利的仰面花。毓老师心里头的傲世梅如是说。
一座山的精神 听!奉元老人的长白山,有一派刚洪的回声在酝酿。一座山自有一座山的山品,让我们如松如柏,长长白白您的圣功,让我们循着您的步履,以夏学奥质接着寻拯世真文的担子,我们共同肩挑您养正开蒙的精神,斯庶几天德于万一。
一尊观音的孺情 菩萨观世界之音,无苦不救;毓老师大而化之,圣格可风。静静地望着老师亲绘的观音大士佛像──“真心清净,不观自在;慈航倒驾,常观世音”,当是老师潜心作画时静定下的笔心吧!一尊佛像的背后是您坚毅、思念、孝亲、礼敬的心,还有六十几年来对中华文化丝毫未减的热情与盼望。“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天德奉元,我们悟觉您以中华文化为化首,木铎全球的大愿。如今,再也听不到您奕奕精神的铎韵,老师亲绘观音佛像的虔敬与教化治平的大业,是深藏我心的另一种孺慕之情。素笔的线条庄严有度,观音像前将是我澄定思虑,也是永怀师训的一方静域。馨香上祷,悲不自胜。



进入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当今时代,两岸有识之士当携手共进,超越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重建天人之学,行王道于天下。趁林明进老师新书面世,在“天水第二届道安礼乐生活节”之后,我将陪同林老师到全国各地参访交流,各地道友若有意愿,可联络瑞芳老师(139-4852-6066),以便统一安排参访路线(大致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25日)。
毓老师曰:“内圣仁也,外王义也,仁义表里为用,合内外之道也。内曰养性,外曰尊生,空诸依傍,自诚自明,己立己达,游乎广天厚地之间,勇于自任,为人类文化开新生命,岂为自救而已哉……”此亦乃林明进学长与吾之大愿也,期待与各地道友切磋,互通有无。
感恩!祝福!
明雨 合十
2025年7月8日于冀州玉泽园
附:
林明进老师简介

我在奉元书院毓老师门下听了三十五年的夏学课,课程涵盖: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兵法韬略、文章作法等等。毓老师说:“听了课,有所领悟了。有本事的去治国平天下,经世济民。不行的可以去传道,也要藏道于民,好好把活活泼泼的四书五经传下去,记住:‘要接着讲,不要照着讲’。跟学《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一样,要跟着时代的脉动讲活的学问。”我就是其中“不行的”一位。
我来大江南北讲《论语》、讲《学庸》,就告诉自己要临渊履冰、战战兢兢地“接着讲”。“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讲学必须有所本,我讲学的大本就是毓老师的夏学精华。国内外演讲,凡 2600 场。
2015 年起担任奉元书院《四书课程》主讲讲师,分别讲授《大学》《中庸》《论语》等。2016 年开始在龙颜讲堂讲授《论语》课程,凡7 年余。
出版作品有:《学生》《学‘生’的故事》《笨作文》《古文观止鉴赏》《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基础篇》《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创意篇》《培养自然而然的写作力:技巧篇》等,常年稳居同类作品销量排行榜前列。
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论语接着讲》购书方式

《论语接着讲》书影

💗 爱心小贴士:点击海报,即可进入小程序购书
如果您需集体大宗购买,
可联系晓红老师:18515815043(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