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
昨日白天,夸父班同学去旅顺游览,参加成人礼彩排,我则去大连开放区参加“日新易俗社”的座谈和“大美同行单位”的授牌仪式,下午回到酒店,午休之后编辑《道安文艺》杂志的初稿。
大连与东三省的其他城市气质不同,这里的人们开放、好学。我曾多次来过大连,在当小学老师之前,还带立品的团队来过大连度假,在海里游泳,乘船从大连去天津港——回顾往事,恍如隔世。有时常想,人的一生是可以当作几辈子活的,因缘际会,不可思议。
“日新易俗社”是果行班爱玲同学牵头创办的,她有一个中医诊疗工作室,平日还给孩子们上中医课,组织各种共学。礼乐生活的重建,需要更多这样的热心人。我们是凡夫,但都可以行菩萨道。
《道安文艺》杂志经过卓红老师的初步编辑,内容非常丰富,但限于杂志的篇幅,只能大刀阔斧地裁剪。这辈子做编辑工作——“文字的裁缝匠”,说来也是不可思议,有此机缘,与各类写书人打交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往往比读他们的书更受益。
“文化”的事儿,不仅是一个饭碗,也不只是风雅之事,而是“以文化之”、“化民成俗”的大事——近年来推动“礼乐共学”,对此感受才越来越深。故十分感慨,自己何德何能,能如此有幸,参与一个时代人们共业的转化。万法唯识造,所有的困扰、不安,都是人的自我意识(同时是集体意识的某个缩影)显现。惟有“看见”,“放下”,才能“自在”。
晚餐时,听说下午“告庙”【注:告庙原指古代礼制中由天子或诸侯在出巡、征伐等重大事件前举行的祖庙祭告仪式。其本义是尊先祖,敬人事】,雷蒙让参加今日成人礼的三个孩子跪了二十多分钟。现代人骄傲,很少下跪,对“天地圣亲师”缺乏敬意,当然容易神不守舍,意识恍惚,这不是粗糙的心理学能解决的。
初步将《道安文艺》划分七个板块:【到延安去】【朝圣天水】【天人生活】【礼乐春风】【华夏正声】【道安共学】【到中国去】。雷蒙在旧作《何以为家——笔墨精神与我》上修润,其中有段文字很好,摘抄如下:
即便元人倾覆中华,志道配天的读书人遭受倾轧,古老华夏的心性之光仍在地底闪耀。郑思肖画无根兰草,誓“头可取兰不可取”【注: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题诗: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自伏羲氏始,我们的祖先格于上下,统摄于用心之道,化成美生文明,用满天浮动的“载道文章”润泽一代代华夏子孙的心地。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来到大连的第一天,当地的朋友们很热情,像安顿亲人一样。今日一整天都在刮风下雨,雨点一股劲儿地往脸上洒。站在白玉山顶,眯着眼睛努力往下看。起雾了,山下白花花一片,像是用淡墨泼出来的山水画。一条好似老虎尾巴的小岛就那么活泼地横插在海上,为大连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身后树立着一座塔,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睡着了呀。
◎今天早上小雨,大部队登上了白玉山,茫茫大雾之下,背对白玉山塔,便可以俯瞰整个旅顺口。真的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的优良港口,故此处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来,经过港口的不断改良,此地成了共和国工业化的先驱,在上世纪50年代才正式回归祖国,但很快便突破了重重困局,越来越开放。
近代史当中,不只是要铭记其中的屈辱,更要有一份信心,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做时代的先锋。特别是沿海城市,自古都有较多的对外交流,相互融合,尤其是文化在其中的融通。国与国之间除了利益之交,更重要的是志同道合,彼此立信,殊途同归,才能美美与共,可大可久地发展下去。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