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昨日,天南地北的先生们、同学们都陆续汇集玉泽园,群贤毕至,乐莫大焉!
受过去几十年市场经济的冲刷,人们的观念不知不觉都比较注重“利”,俗语里也有“无利不起早”的说法——其实这是很世故的心态。有朋自远方来,不是因为“利”,而是以义聚合,义愈坚而情愈笃。《大学》里也说,治国之道“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昨日主课,就外交部发布的双语硬核视频《中国不跪》,谈到新中国的外交与内政,尽管困难重重,但回顾百年中国,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是新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到如今,我们国力强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不可能在美国霸权面前跪拜屈服。
从七十年前的“万隆会议”,到今天习主席领导的“大国外交”,中国始终坚守道义,“从正确义利观,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对非工作方针,从提出三大全球倡议,到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誉,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回到我们个人及家庭生活,我们也要深明大义。礼乐生活,其实质是“礼义”。“不知礼,无以立也。”要让孩子知礼,待人处事有恭敬心,其父母先要知“天高地厚”,千万不要将“利害算计”、“消费主义”那套东西染污孩子。具体如何做?
其实很简单,首先,家里要设明堂,立五尊(天-地-圣-亲-师)。父母大人每天要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先祖,大人每天从形式上做,孩子在旁边默默地看,默默地学。孩子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孩子若到了十五六岁再来做这些,大概就来不及了。
一个家有家风,风就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个城市,家家户户都敬拜天地,敬拜古圣先贤,敬拜列祖列宗,这个城市的风气会坏到哪里去呢?再放大到整个中国,若大江南北,家家尊圣孝亲,户户敬天法地,那么,九州就真变神州了!
其次,要懂得感恩、惜福。供五尊牌位,只是一种礼仪,而尊长孝亲要真做,孩子才能学到心里去。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没有你的父母,你这辈子不可能有做人的机会。父母先来到人世间,然后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做人。有个先来后到,这是自然之序。或许你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脾气未必好,做事也有一些不妥之处,当你足够成熟,不仅不会怨怼自己的父母双亲,还会替他们补过。
个人与众生的关系,就是一个缘。惜福,就是惜缘。由近及远,横向来看,从感恩父母,到感恩国家,没有国家的和平安定,哪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想想今天的乌克兰!想想今天的巴勒斯坦!生于今日之中国,何其有幸!从纵向来看,从感恩父母,到感恩先祖,到感恩华夏文明我们共同的文化祖先,没有远古的那些圣王,我们如今大概都在黑暗中摸索。人生难得!特别值得感恩!
第三,要勤俭持家,家里要杜绝骄奢淫逸之风。虽然普遍富裕了,但勤劳、俭朴是永远的美德,永不过时。眼光要放长远些,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由孟子“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完整的表达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宇宙之内,最大的规律就是因果律,任何人都无法违背(科学理性也必须遵循因果律)。故孔子掷地有声下了断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看看这些年,被抓的那么多贪官污吏、腐败分子,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以上就是“兴家学”的三大要素。兴家学,父母不一定要饱读诗书,而是从《乡下的奶奶》开始学。要想孩子志于学,父母必须志于道,这个“道”就是天经地义,天高地厚,人在做,天在看,神也知,鬼也觉——如果那些贪污腐化分子早一点明了这个至简的道理,就不至于落到身败名裂的下场。走入歧路,不仅自己蒙羞,儿孙也被人戳脊梁骨。到了那步田地,就悔之晚矣!
父母大人们,不可不慎!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今天主课上看了一部短片,叫《中国不跪》,看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美国发动的关税战给予的坚决反击,这就是义勇的精神,就像黄老师所说的:“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这种精神应当传承下去。
◎四月的最后一天,一场大风雨席卷玉泽园,随后便是晴空万里,洗刷了心中的阴霾。饭后,晚霞挂在天空,停电、停水带来的美丽,也是值得的。
下午,英歌老师带我们继续排练英歌,在湖边,吼出了太阳。阴云密布的天空拔云见日,脚步也轻快许多。
——知道有个天理良心在,就可以活得很坦荡。
◎今天下午突然刮起了大风。湖面上波涛汹涌,一阵劲风吹过,似千重巨浪,掀起一道更迅捷的波涛。白色的水汽激荡到空中,像一道白色的墙,又像无数匹白马奔驰。狂风旋转着,仿佛下一秒就要把我连根拔起。却看见一只鸭子,在水上静静地浮着,任由水流带它一前一后,没有惊慌失措。原来,自然万物就是这样去配天,全然信任地活在祂的身体里。无限感动!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