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

昨天周日,下午两点半开始与学生逐一约谈,在旁做记录的有慧安老师、平玙老师。

被约谈的同学分别是李昊霖、李昊沄、郑仲言、祝福骏、张丁宝、黄泺澄、余梓由、董鍏泷、李品正等。起因是近期这些同学有未经老师许可、私自外出的情况,于是逐一问话,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事后,我与两位助理老师说,大家将“教育”这件事看得太沉重太复杂了,其实,教育就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或更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一个“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我之所以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谁的老师,因为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我从来没想过要改造别人,一个人真正能改造的只有他自己。

父母和自己的孩子有血缘之亲;夫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婚配结亲,两家人成了一家人,有了亲缘;而同乡,同学,同事,或多或少有些亲近,有一定的情缘,但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是道缘。人各有志,所以茫茫人海中,有聚有散,乃平常事。惟有同道,虽相隔千里,仍然天涯若比邻。

夸父班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集体,人数始终控制在三四十人之内。一方面支持青少年的成长,另一方面以夸父班的生命实践,鼓舞更多的孩子、家长及教育同行,鼓励大家也勇于开拓、实践,走适合各自发展的路。夸父班同学有同窗之谊,但将来未必会成为同道。但也值得彼此祝福,各自珍重!

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从创办辛庄师范那一刻开始,对“缘起法”就有很深的感触。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很重要,它会惊动十方神煞。而当一个人发菩提心和行菩萨愿,那么也会牵动十方法界。有时候,难免会想:由于我的一点倡议,就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轨迹,这是不是又在造业?但我认了,既然死心塌地走在这条道上,就不怕背因果,而甘愿承担人类的共业。

前几日为家父准备《墓志铭》,摘录了他写的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我很庆幸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父母亲的善良、勤劳和节俭,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读给父亲听,他很欣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谓的德行,也是一代一代人的传递,而这是人世间最基本的教育。

来到夸父班的孩子,也都是平民子弟,没有大富大贵,这一点,孩子们很应该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太沉重的负担。并且父母亲很开明,把孩子送到夸父班,但夸父班的学习生活是否真的能帮助这些孩子,这就很难讲了。

夸父班不是军队,更不是少管所,而是来去自由,相对宽松的共学环境,不是用来混日子的,而是促进人的自觉,自立,自明。短暂的一两年同行,也算短暂的一份“道缘”。总之,人生难得,要惜缘。惟有祝福!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子玥老师的星象课上,同学分享自己的个案。这样走进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命,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痛苦,无不是自己的照见,特别感动。并非简单落入评判,而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每个人的此生,都是无数的因结出的果。现实生活之中,是无尽的纠缠。向前的每一步,都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但就像困卦的彖辞“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困境翻转过来即是生机,只要向着自己的天命去。如丁亮老师所说:“改正负面很难,真接面对正面。”

有同学问到如何改变父母。老师回答:“影响父母是困难的,但你可以决定如何对待子女,这是上天给你的再一次机会。”对自己很有启发。之前很希望说服父母参加道大的共学,但我能改造的只有自己。面对自己的生命,去尽自己此生的本分。君子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不能让自己的生命倚靠父母,归责于他们。尽己之性,各正性命。

◎晚上开班会,上半节讨论了一些较为严肃的事。夸父班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班级,但来到这里之后,总要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而不只是对别人负责。反观自己,真的就能说到做到吗?是否一点违背良心的事都没干过?

下半节讨论了下个月即将开始的“千里徒步”,以前经历过的学长们一个个发言,分享了自己最切身的经验,听得我有些跃跃欲试,恨不得明天就踏上旅程,忘掉了听起来有些叫人“发寒”的公里数。

祝福一切。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