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人生,自他不二

午睡起来,读到《慢思考 快心流》作者的回信:

明雨兄好:你提炼的两个要点,十要及十不要,非常精准,特别是“善思维,正思维”的主题。

如果要供孩子们讨论,我提供一个思路,供头脑风暴:我信仰天道,因此,在整个解决方案的打磨上,我向来的信念是:“要找到那个决定点”,只要这个决定点对了,按照这个决定点去发力,其他所有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比如正气,善良,感恩,闭嘴,以及人性天然的好奇心与不断学习向上的力量。那么,这个决定点就是:“觉”,而且必须是有效的觉,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内容的觉,也就是这种觉能够引发前额叶与动物脑之间的神经元链接。

通俗点讲:不断用一个第一性原理,去整顿动物脑上【生活里面】那些杂乱的经历,使之不断有序化的过程。这种觉的不断展开,就会在高级脑与低级脑之间构建一个庞大的神经元网络,这是一个看自他,构建自他网络的过程。这个网络的密度与正气,善良,感恩,闭嘴,真善美甚至觉醒这类品质呈正相关。网络不断庞大的过程,是这些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一切起源于“觉”

佛家讲:“无念”,念头在我这里,指动物脑上的所有自我欲望,这个自我念头的欲望,只要产生,立即把觉锁在它里面,因此,有念,有自我执念,就是无脑,无觉;觉要出来,必须无念,而这个念,在动物脑里面,是一条一条已经存在的自动化本能神经元网络,把这些自我欲望的神经元网络解开的同时,就是一个在一步一步消解“自我念头”,同时解开觉的过程。

大脑时刻都必须“有念”,它才能前进。而无念,不是让大脑什么念头都不要了,而是不要“自我念头”,只要是没有“自我”两个字的念头,大脑的觉就不会笼罩在欲望里面,此时的念头,叫“自他念头”,这个自他念头作用下的力量,就会延伸出如上所有那些美好的品质与境界,包括觉的能力。

“善思维,正思维”作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实在精妙!

只要心存善良,所有的美好就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很赞叹!说实话,这封回信里简短的总结,比整部书稿的内容都要精彩!很值得大家咀嚼。

明天一早,就放清明节假了。慧安老师昨天已到东山岛,与《寻找中国帆》小分队汇合。她在邮件中写道:

恍如隔世,刚刚在“茂松”门牌前的大棵小叶榕树旁边,雪东的石子露台上(那个挡风帐篷换成了透明透风蓬),用上百年的石头房砖垒了一个烧烤台,小酌怡情,东北的高粱酒六十度,斟之,酌之,不迷,不惑,信之,诚之。见到林娜老师,见到几个孩子,更见到几位先生(贝壳,周大夫,雪东)。不得不感佩上天的好生之德,我活出了自己的那份幸福,每天都想不到会发生什么,那么新鲜,那么不可思议,那么充实,那么实在,充满光辉,一如此刻,微醺,“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稍微拉回大半天——“冀州有礼”今天上午快递抵达林老师家,那时候我们都顾不上快递。凌晨就在后溪英歌队里穿梭了,王煦妹妹很给力,非常积极,非常醒目,我们毫无困意,跟队里的老师们打成一片,又是看衣服,又是研究脸谱,还顺带被带去吃了凌晨特色肠粉,又是找海报素材,不容易拍到好看又好抠的照片,但心情一直是愉悦的,好奇的,见好就收的。一下子跟王其谭老师讲他去海南拜南海观音感同身受,就是被妈祖庇护的充盈感,大无畏,大自在,无往不利,利涉大川,合境平安。又极老实,极本分。

后溪理事会的每一位都有一件专用马夹,前襟右侧还绣上其自己的名字及职位。背后则是后溪的印章(见附件图片),内容是:“湄洲祖庙·天上圣母·护国庇民·灵宝符笈。”今天的活动,后溪英歌队是压轴出场,我的内涵还是太有限,或许很平实引用后溪英歌老队员的原话较为贴切:“这样的场面,英歌打出这样的气势,我也是第一次见!”

台上三分钟,群龙恨不得把毕生之德敬奉妈祖,无首,皆德,皆得,皆悳。演罢,直冲天后庙堂之上,喧天三声吼“妈祖赐福!”血气方刚,那股英华之气,夏学之魂,感天动地;再转场场外天后雕像前,三朝拜——在位祭天,叩首背槌,跪膝锄地。头顶三尺,就是祂,内心三寸,更是祂,就那么切实。

凌晨间隙我与王煦“溜”进天后庙里跪拜,宴席间隙我与王煦“溜”出再次向妈祖跪拜,离开前辉铨带着我们拿着福饼在庙前席地双膝下地……这每一次都是毫不犹豫的“臣服”。臣,牵也,事君也。天地圣亲师,不是头脑的明白,这一趟的值得,言语太有限,就是膝盖在做,内心在坚定,没有二话,扑通得老老实实,非常平常。

感恩所有所有所有的所有。

元毓老师在邮件分享道:

不知不觉,今天是“寻找中国帆”最后一天了,孩子们说有点恍惚,感觉还在昨日种种,竟是尾声了,每天都过得这么饱满:)

昨夜围炉火焰袅袅,大家放怀喝着,聊着,感恩着,红透脸庞,暖松了心。千帆过后,复归平常。这会儿,孩子们与贝壳老师正唱着《国际歌》,分享彼此的歌单,准备开启最后的总结会……十几天的光阴,像刚挖开一口井,地下汪泉汩汩涌动,细水慢流,静待花开。

【《寻找中国帆》小分队日知录选摘(3月26日-27日)】

◎今天上午没有特殊安排,我们仍然晨读《有主有体做大人》,“随卦”中讲到的,学而随时而之,这个顺不是顺从,而是顺应。因时势、应地势、应天时去做,而不是随众势的主流。午餐,雪冬叔叔做了海鲜饭,我们打下手,吃了一桌来自各国各地的风味菜。大家虽然才刚认识,其乐融融,如同一家人,无比感恩。

下午再次到中医馆,跟着周大夫学习“拍打”。昨日只是坐在旁边看,今天上去打,又有了不同的感受。过程中,他不仅仅只是一个拍打,他如同打鼓一般是有节奏的,通过你对他的拍打,产生一种共振,帮助他放松的同时,也放松自己。在采访老师的过程中,似乎和周大夫的接触更深了。这次的采访也不同于前面的采访,大家问了更多切身的问题,而不仅是问周大夫的人生经历,还有比较“专业”的问题。老师从医习武的经历,回看到我们自身,到底是走体制的路,还是选择自己的一个兴趣点深入,这其实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但还没有想好,就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做好每一件事,总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便交给长辈或神明去做就好了,追寻自己内在真正想要的。

◎早上徒步走到以前晨练的地方,潮水退得很远,海边露出大片的滩涂,深浅不一的水洼整齐地排列着,那气势如同千军万马,冲向大海。海浪却在此刻收敛了它的往日气焰,只是温柔地拍打着沙滩,潮涨潮落,自然之中的阴阳消长,年年有信。人行走在天地之间,心念无形之间也会随自然节变化。心无挂碍,当下就与他应和上。这些天一幕一幕的场景,都仿佛在眼前的海洋中化现,又无法分辨。回望,这些“疯狂”的举动,现在复归于平淡。慢慢化成一团,有生发的力量。

昨天向周大夫学习拍打,看似是帮助同学调理身体,老师却一再提醒回到自身。人与人之间能量的交互,我在其中也是受益者。拍打完成之后,手臂麻麻的很舒服。有热流从同学身上反馈给我。一次拍打十五分钟,结束之后非但不累,反而自己更加放松,真正滋养到自己的生命。

上午参观一艘仿古复原的帆船。船长介绍说所有木材都由老师傅用热水软化之后手工弯曲成型,缝隙还要用铜油灰填实。很佩服中国古代这些工匠的精神。又讲到这条船现在已经不能捕鱼,只能做旅游观光,又为它感到可惜。后来贝壳老师提出可以用它作为一个载体,把中国优秀文化搬到船上去做展示。一下子就把模糊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个形的传承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借尸还魂”,把一点文明的真精神传下去。

◎今天上午参访古帆船的修理,穿梭各种小巷,找到修船场的标识,修船场的标识也很特别,是一个菩萨的手指向前方,就如同向着神明的指引。走到海边,看到一艘巨大的古帆船,颜色比其他的船更丰富。听蔡船长讲这艘船的建造都是用木头做成,而且大多数都是榫卯结构。船的建造都是靠老先生的手艺,用手一点点将木头敲实,弯曲的部分是先由开水烫,再敲实而成。十分感慨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由机器替代了人工,而看到这样的古帆船,都是老一辈人真正的用心去做出来,船的色彩也是依着宋代宰相官服的规制去做的。蔡船长说现在很多造船的方式都没有人会了,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先生才会,都有老一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回看我们学习这些,不是去学那些技巧,而是学习老先生他们的那股精神。 

下午坐着雪冬叔叔的房车,去到大茂山捡柴火。大家各自拿好工具,在山顶分散开来,去不同的地方砍柴、拾柴。不一会儿,雪冬叔叔房车就装满了,还捡了松针和松果。转瞬间,太阳就被满天的白云遮住了身影,留下的光芒,如同几条巨龙藏在云后,随时就要冲出云层,群龙无首,吉。

​(元毓、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