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如何始终”与大明堂

在从石家庄回福鼎的动车上,读了两本书,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学习出版社2023年8月第1版】,二是《大儒董仲舒》【巍文华编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前者是一本通俗理论读物,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对17个重大问题试图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我数了一下后记中参与该书编写的人员名单,超过100多人。可见,把“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时代命题对应各工作领域,能把这个问题谈清楚是十分不容易的。整体感觉书稿质量不高,很多问题没有谈透彻(但不妨碍推荐给夸父班草原班的孩子和老师阅读),有些提法让人感觉执行难度很大。

譬如,第十六章《打铁必须自身硬——如何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中,提到当前治党治国面临的突出难题——“六个如何始终”:(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当我与冀州基层干部交流时,感觉这似乎是不可能解决的难题,总用“战时”状态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只能让他们精神压抑、情绪沮丧。

相对而言,河北的干部比南方的干部更讲政治,干工作也很玩命,基层干部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了,但很能吃苦,很肯干,很能干,只是精神很疲惫。昨晚认识的这位年轻的宣传部长(女同志)就说自己长年压力大,脾胃不好,经络堵塞严重,我向她推荐杜风雁大夫,让她有空就来玉泽园放松放松,我们新设有“大明堂”(杜大夫主持的中医课堂),配置一套体光仪,可帮她调调身体。

女部长的儿子在衡水实验中学读高一,平时很少和妈妈交流,这也是她心中的遗憾。听了部长的诉说,我心中很不忍。其实,将人外在的职业、身份、地位搁下,都是可同情的普通人。有多少能干人,拼命干事业,无论是为国家,还是为自己的企业,一是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二是忽视了自己的家人儿女。这本身就背离了中道。

关于“六个始终”的问题,《乾卦文言》的四个字就探到底了——“大明终始”。只有明了生命终始之道,才能在世间懂得进退存亡不失其正,一味地靠远大理想和意志力,是支撑不住的。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一书中,有提到一次“董仲舒”、两次“朱熹和王阳明”,但没谈透。具体原文是这样写:

◎在人类思想史上,每一种影响深远的思想体系,自创立形成之后,都有一个丰富、发展、创新的过程。比如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经由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发扬光大,影响了中国社会2000多年。【评:能正面评价董仲舒、朱熹和王阳明,这已经是“第二个结合”的体现了。】

◎后历经汉唐,佛教传入中国并发扬光大,中华文明形成了儒释道融合发展的局面。宋明时期,经由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先贤的集成创新,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评:对“佛教中国化”也有充分肯定。】

昨日与老陈书记见面,有深入交流。老陈书记是冀州本地人,对冀州情况了如指掌,虽已退休,但对家乡十分有情怀,对我们十分信任。他对我提到要充分挖掘两位当地历史文化名人——“董仲舒”和“道安法师”,高度认同。

而年轻的宣传部长,是衡水桃城区人,对冀州情况并不熟悉,但对艺术教育、研学基地等概念颇有兴趣。所以,对于“冀州文旅”这篇文章,慢慢来,权当一次学习机会,以空应物,始终做到“毋意毋固毋必毋我”,就能帮当地的忙,而不是添乱,更不会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借阳明的一首诗,供同仁们参阅: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