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 “天人” 这部大书

玉泽园的春雪

昨日主课,组织孩子们看纪录片,从“风云人物”见到一个时代的因缘际会。

“时”之义,大矣哉!现在手表、计时器处处都是,非常方便,反而“时间”这个概念变得刻板了,似乎只是一种标准的、人为的测量单位。大家按时上学、按时上班,按时开线上会议,似乎形成了某种好习惯,但不知不觉成了“套中人”

故要知“时”,首先眼睛要从周边的钟表移开,去望望大自然——“天时”才是最根本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了解历史,了解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不是为了效仿他们,追求个人的成功;不是庸俗的成功学。因此,“立志”这件事,不仅仅是从个人兴趣、禀赋出发,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我们能否成为当今时代的“及时雨”?

每天整理一点镇华老师的易经讲记,给到孩子们,有些同学刚来,一拿到这些材料,有点懵,很正常。不急,慢慢来,因为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距离“天人生活”有点隔阂,其实恢复不难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阡陌交通,往来种作,鸡犬相闻,怡然自乐,就是天人生活!

慢慢学会放松!回到那个整体的大生命,你才会重新焕发生机。这个“生机”不是外求的多么稀罕的东西,而是从生命的“幾微”处激活。元毓发来邮件,分享她在家照顾老人的感受,里面就蕴含着生机:

最近在家照顾老人,亲近母亲贴身护理,无法言语全凭眼神交流,心领神会,通过按摩僵硬的肌肉渐变柔软的松驰,手心相应便知道,通了——恰到好处。

以前为人子女,太多异想天开,给予老人你想给予的,很少问这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更别提心愿,真正想做的事。嘴上说着尽心孝顺,难于慢下来,与他们聊聊天,正常的陪伴和生活。

这次回家,又回到女儿的位,有点未嫁前被父母围绕的日常,我们手拉手同换被套,合力抱起病床瘦弱的母亲,一日三餐围桌闲聊,过日子,平常活,也是天人的生活吧!感恩这段机缘,暂停脚步,全新的学习,生命的践行,就在点滴的累积和体证,无比感恩:)

■ 01

今早不觉以往的困倦,清冷的空气使人更加清醒。晨练完,走出武学馆,朝霞从东方迎面扑来,很美。

惊叹于镇华老师讲解的《易经》,因为老师所讲的皆是体贴出来的,所以直入心底,照见了许多我不曾看见之处,又欣喜又惭愧。

朝会,大家一起看了《百年商务印书馆》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再次感受到了“时”的重要与变化。“一个时代与一群人”,那一辈的先生们有“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之志,那我们呢?我们与当今这个时代,也是紧密相连的,依是当仁不让的。善生之道,是老天爷给予我们的“期望”与祝福。顺天意,生命要绽放!生命的广阔不来自于外在,而是内在的自足,抓住那洪流之中一直不变的,隐于常,就在每日的生活中,感动,挺立。

■ 02

今天主课上讲的王弼、王通两个人,很赞叹,两位先生在人世间的时间都比较短,但皆尽其性(王弼为《老子》《易经》作传;王通,门下有魏徵等人才济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从孔子一脉接上(真是千古一刹),不禁联想到一句话:“复见其天地之心。”从来没断过!

【评:由此可知,“时”是活的,而不是刻板的规定。孔子乃“圣之时者”,故知“时”,生命才能通。现代人把生命当工具,片面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看似先进,其实背道而驰。故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松下来,才能处处见生机。】

接着又看了《百年商务印书馆》纪录片,并立即做出讨论,问到如今你可能在哪些领域去探索?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之前的选择比较片面,故自己也将信将疑。今天发现蒙卦中的“包蒙”讲的,让自己更清楚了,“整个万物是个大生命”,故当今生命真正需要什么?我可以从这里入手,从自己开始,直面生命。

■ 03

今天主课看了纪录片《百年商务印书馆》,看完之后,大家一起讨论了“穿越”后自己想发展的领域,都很鲜活,聊得眉飞色舞。一刹那间好像看见了少时的自己。而如今的我们,面临成人,应是立志。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天命,每个时代局势不同,但我想,关乎天道的事都会是同一件事,也就是无论何时,于我们最重要的事——志于道。现在的教育出了偏差,它让我们不断攀求什么道理,却与生命脱离,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王镇华老师说:“我们学习生命该怎么活,是德跟道。” 在哪里?在心头。敢认,就是重生,就是立志。于点滴中,要学习的就是让上天的心,上天的身体,直接带领我们。尽人事,达天命。

王镇华老师详解《革卦》(节选):

革卦: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请看革卦。

我们人类只是活在中道中的一分子,但是太麻烦了。地球上,就是我们跟万物不一样,万物都是诚实的,独独人心除外,你的身体都是诚实的。所以乾卦元亨利贞,革卦也是元亨利贞,不管人要不要革命,整个天道都在周而复始。“悔亡”,连后悔都没有,在易经里面这个是最圆满的结局。

我们会做错,但是你只要把它改过来,履错然,复自道,就可以悔亡。所以不要对正面负面,割裂得这么彻底,太认定别人对错的,你在助长人自己的一套。整个大自然、复卦,就可以看到上天的心意,“见天地之心也”,所以这一卦是完整的一卦。

▌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初九,这个时候,革卦本身就是个象。皮革,皮跟毛一定咬合在一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都没有了,你这个毛,纹路再好有什么用?一个有钱而无聊的人,一定对皮毛有一种很直接的好感,那就是身份。我反而觉得那个是一种陋,我不敢说丑。中国非常奇妙,美的相反不是丑,是陋。丑是什么?狭义的美,相反是丑。广义的美,充实之谓美,相反是陋,孤陋寡闻的陋。

你在做“陋”的一个行为现象,自己不知道,所以……到处都会踩到地雷,讲话很难哪,自己不炸死就不容易,我只能够对这堂课负责。在课堂上就是要讲真的,你在听的时候,自己随时可以卡、停住、保留,回家彻底的想到底,不要客气,因为生命本身是很严肃的。

你自己在内在,一方面要自我革心,然后又发现你对社会可以有所改革。都在内在完成,就是内卦,所以《小象》说:“不可以有为也。”往外作为,很危险。你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带动革命风气的人?

▌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每一次读易经,他那个阳刚、生命力的阳刚精神,就表现在这时候,只要碰到中,他就非常鼓励你。中就是中(第四声),动词。中(第一声)而中(第四声),就是中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中和就是中道做对了。最简单的生活,就是不要想那么多,随时随地以中心中节,让别人可以觉得很中肯,愿意接受,那肯定就是中和的感觉。

▌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一个自私的人绝不讲重话,对自己最好。讲重话的呢?未必不自私。如果他是为了自己,小心!自作自受。如果为了公呢?怎么天还不下雨?所以讲重话要极到分寸,没有一点强调,也没有一点退怯,贴紧那个事实,就说那一句两句,试试看。我们临到嘴巴,都会加点料,那个就是让人家反感不接受的因素。

“革言三就”,“就”有“到”的意思,有“达”的意思。在中道里面,到位、达位只有一个标准,你成熟了。

“三就”第一个要从众、尊贤,常常去请教当时的一般人跟你尊敬的贤者。不是大家尊敬的,是你真的尊敬的。第二个,高度要够。

第三个,人信有本之变。这一句话,本之变,就从德道一直谈到对人为有所改革。所以读易经一定要心全部打开,没有隔阖。我们一般人是把心性跟道德当成是抽象的,是古早的事。不然!都在眼前,却偏偏说你不落实,你不切实际。我在建筑界要走的时候,听到一句话:“老王,你这样子讲中国建筑,从经典讲过来,有点不切实际。现在是什么市场啊?”那一次很特别,那一次的刺激让我想到一句话:“理想而不敢做理想的事,现实而不面对现实。”你跟中道无缘。现实,不面对现实;理想,不敢真做理想的事。你这两个都突破,就是德跟道。

你要真的充分了解古人的脉络、古人的意思,你真的了解,你一定会转化。所有古代的东西要用到今天,会有一点转化,而不是整个革命重新来,像推土机一样,不可能。

▌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到了九四,你看,到了外卦,因为内卦已经完成革了,“悔亡有孚,改命吉”。这个要命的事情来了,改命嘛!命是天命、受命,引伸为命运、朝代、国祚。

这个志一定是志于道。哪怕你有某一个专业的立志也可以,要跟道的关系清清楚楚,那就是真的立志。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做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不对?我们都有专业,但专业一定要知道在整体大生命里面的定位。如果不把这个本质、本体弄清楚,今天的专业是有问题的。

▌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好,到了九五,这一句话很充分、很透彻,因为我们现在都碰不到老虎。如果把你放到动物园,然后把那个栅栏拿掉,你会发现那只虎走过来,身上都有风,信不信?我看国家地理,那些动物都有风声,所以“大人虎变”。

你一变成大人,神藏于形,文质彬彬。诚于中,形于外,自然领悟。你如果有眼睛的话,看见别人在装,不管是衣装还是神情装扮,你早就读出消息了。一个真正的大人,不装,所以他不会端。所以虎豹,它们的外纹内质都已经昭明彰显,精神显诸形。而人心呢,贪快,一定形式主义。

【中霖评:想起前两天关于“敬长礼”的讨论,若我们不能充分领悟长者的德行,只是表面的尊敬和现场的热闹,就是走形式主义,不能入心,这也是一种“人浮于事”。】

▌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上六,“君子豹变”。刚刚大人四句话的后面,还有两句,很惊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你回去把《文言》这一段全部弄清楚。原来大人,天都不敢违啊!这个天,当然不是造化者,是指天然状态。因为他已经奉天时,所以他的思想、他的语言、他的意见,一定贴紧天道,一定是这样。可是后面那一句,天不敢违,何况人、何况鬼神,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不走鬼神的路。至少两千五百年前,我们刻意不走鬼神、无形的路,我们就做大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个尼姑,她没有钱,叫难婆。她用瓦片跟人家要了一点油,放在佛陀的前面。其他的灯,都是金器银器灯器,结果来了一阵大风一吹,只剩下她那一盏。佛陀说:“送这一盏的人,她的心是真的。”我每次想到这些例子,有欲泪的感觉。我们现在都在抢啊!可以抢吗?你接近上天需要抢吗?最近的距离就在“心”这里,而不在“头”这里。

老天爷自有标准,就是中心、中道、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