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未济卦·象辞》
这两天,将韩毓海教授《重读毛泽东》一书前面的内容读完了,昨晚和校长及同事们聊天,我说给这本书打85分。
我的评分标准可能比较苛刻。如果说《尚书》《春秋》打100分的话,司马迁的《史记》为98分,那么给《重读毛泽东》打85分,是比较高的肯定了;韩毓海教授的另一本书《风起陕甘宁》更严谨,视角独特,可打90分。相对应的,徐中约教授的《中国近代史》可打80分;唐浩明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打70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打60分。
而大多数当代人写的历史著作和历史普及读物,都不及格,譬如易中天的《中华史丛书》只能打0分。如果可以打负分的话,易中天的书应该在0分之下,因为它会误导人,害人慧命。
我的本行是出版人,曾专门研究过历史书的写作,所以立品创办初期,我们有一条产品线,叫做“提供一种好看而有智慧的历史”,以三本书为标准:第一个层次是房龙的《宽容》【注: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荷裔美国人,畅销书作家。曾于慕尼黑大学获历史学的博士学位。房龙为写作历史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用他平易近人、生动流畅的文笔把高深、晦涩的历史知识和理解、宽容和进步的思想普及到广大普通读者中,向无知与偏执不懈地挑战。他一直在努力从人类的眼光来观察和叙述.超越地区的、宗教的、党派的和种族的偏见。他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包括那种为了给本民族增光而歪曲事实的超爱国主义】;第二个层次是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注: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有“中国学研究的奠基人”之称。费正清对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化、中国传统等都有极深入的研究。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反应论”对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做出剖析。成名代表作《美国与中国》和集大成之作《剑桥中国史》(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上的鳌头地位】;第三个层次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注: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曾任教于剑桥大学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今天的主流历史叙事,都深受西方现代意识的影响,因此,我给西方人的著作,最高只能打80分,譬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相应的,费正清的作品课打70分;房龙的作品可打60分。西方人很难超越的是中国人的“天人观”,即孔子作春秋,行褒贬,拨乱反正之大义。故韩毓海教授的作品是值得特别推荐的,最近重读毛泽东,十分受益,也源自于此。
不过,我之所以对韩教授的著作还有所保留,是他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拜,将其称为圣人。当然,我尊重韩教授以及毛主席的崇拜者们的感情,但我只能将毛视为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政治家,而不会将他当作圣人来看待。因为,“内圣之学”是很绵密的功夫,是否成圣,是可以印证的。
我们可以称孔子、老子为圣人,称佛陀为圣人,称阳明为圣人,称六祖慧能和许多乡下不识字的奶奶为小圣人,但毛泽东只能称为“王者”,他建立了不朽之功勋,是韩教授笔下的“哲学王”、“立法王”,但他的斗争误伤了许多无辜,尤其是党内同志,包括无数同情、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
“革命”这个词是现代语汇,《易经》里有“革卦”,与社会变革有关,但更根本义是指自我革新,而不是革别人的命。内圣为本,外王为末。因此,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可能无法建立丰功伟绩,但都可以在自我革新的路上探到底,做到如孔子一般:“毋意,毋固,毋必,毋我”。
《重读毛泽东》书中多次提到王阳明,提到“心学”和“王道”,这里面有对阳明的误读。阳明不是后世认为的是“阳明心学”的创始人。阳明之所以能用兵如神,是因为他通“易”,能随时做到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
韩教授笔下的毛泽东认为“变化、矛盾、斗争,是宇宙的真谛,是人心的本来”,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毛轰轰烈烈的一生,他的伟大历史贡献以及他犯错误的原因。
感恩我们的革命前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可大可久的人类历史的当今时刻,我们更要明了“自我革命”之必要,而这正是“成长”最核心的精神。
无限祝福!感激不尽!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今天早课接着听校长讲毛泽东青年时期,讲到《心之力》。之前只知道毛主席写过这篇名作,但并没看过,今天虽然只在大屏幕上简单看了几眼,就被震憾到了。光是青年毛泽东的志向,就足以放到全中国、全世界,甚至到现今时代,放到2025年的今天。看得出无论是心量还是眼光,都放得够大够远,应当向这位学长学习!
◎两天王韦华校长的主课主要讲毛泽东,其中毛主席读书这方面真是让我惊讶。主席最喜欢的书读过一百多遍,四千万字的《资治通鉴》主席读过十七遍;在人最多、最杂、最乱的地方读书,甚至去世前二十四小时还让助手给他念书,书从十三岁读到去世前几个小时,没有间断过。暂且不说他是新中国的开拓者、革命家、政治家、主席……就单说读书这一点,就够让人佩服了!
◎今日我又完成了一幅写生,画的是天主教堂,以前还觉得没那么好看,现在才明白,是没有认真地看呀!写生要虚实合一,有近有远,这样才能有物体活起来的感觉。
早上打英歌,久违再舞它,找到了属于我的气息,好熟悉呀!好久都没碰它了。好开心!打完一场,感觉身心愉悦。晚上快吃饭时,看见好多人在打英歌,我当时很累,但马上跑去仓库拿英歌锤,打了起来。也许这就是打进去的快乐吧?也明白了学长们的体力能那么久。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是学习最宝贵的。
突然感觉夸父班的同学好亲切呀!上个世纪好像在一起共学过一样。
(中霖整理)
附录:《周恩来外交文选》选编
文一、《台湾回归祖国,中美关系会更好》(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注:这是同美国《纽约时报》助理总编辑西摩·托平、《每日新闻》社长兼发行人威廉·阿特伍德和《华尔街日报》外事记者罗伯特·基特利等人的谈话节录。】
威廉·阿特伍德(以下简称阿):我感到我们两国在发展关系上最主要的障碍,也就是路障,是台湾的地位问题。美国人民现在已经看出了台湾并不是中国。说台湾是中国只是一个神话。现在这个神话破产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美国人民对真正的中国感兴趣的原因。如何搬掉这个路障呢?美国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来搬掉路障呢?你们是不是设身处地为美国政府想一想如何搬掉这个路障,比如在六个月内。
周恩来总理(以下简称周);限期就不太好回答了。
阿:把六个月忘掉算了。
周:你问我美国政府的做法,当然我不好回答。我愿意说说中国政府的态度。台湾本来是属于中国的,是中国的一个省,历史上早就是这样。后来因为发生了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一八九五年被日本割去了。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已经归还中国,回到祖国的怀抱,仍然是中国的一个省。托平先生和朗宁先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候,看到了旧中国政府已经垮台,那大概是一九四九年的四月。
一九五○年一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也承认了这个事实。他说得很清楚,台湾已经归还中国,美国政府对台湾没有任何领土野心,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人民自己会解决。这是在一九四九年秋艾奇逊发表白皮书以后,可以说美国政府向世界宣告了对新中国的态度。
但是,到了一九五○年六月,美国政府的态度忽然变了,派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割断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阿:那是因为朝鲜战争。
周:但是那时朝鲜战争和中国没有关系呀!
阿:这个我知道。
周:我们要求美国政府不要继续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一切武装力量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我们尊重美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我们也希望它尊重我们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我们不会干涉美国内政。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中美关系,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关系就可以建立了。这是我们从一九五五年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十五年来一贯的主张,没有别的要求。
阿:关于这一点,现在美国舆论越来越多地承认了。如果将来美国政府也承认这一点,而且美国部队也全部撤走,那么如何把台湾省重新统一到中国,就是说如何把蒋介石和他的部队及台湾人重新吸收回来,是通过谈判来实现,还是用武力来解决呢?
周: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那儿绝大多数是汉族人,不仅蒋介石带去的一百多万人是汉族人,台湾本来八百多万人中,其中绝大多数也是汉族人,语言与福建相似,特别是接近厦门一带的方言。台湾的少数民族叫高山族,在中国,这样的少数民族不少,我们采取民族平等的政策。台湾如何回归到中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的内政。一九四六年我离开南京时很多外国记者问我:你走了,还想不想回来?能不能回来?我说,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既然南京都可以回去,那么台湾回归祖国也是不难实现的。
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美国注意:蒋介石也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也反对制造一个中国另外加一个台湾独立实体,也就是“一中一台”。我们跟蒋介石联合过,也敌对过,我们打了几十年,但在这一点上有共同性,都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外国只能承认一个中国。现在事情就是这样。所以总会找出办法的。
阿:谢谢你。
周:有人说,台湾生活水平很高,台湾回归祖国后,生活水平就会降低。相反,台湾回归祖国后,我们有可能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第一,不仅不增加税收,还减少税收,如同祖国各地一样。
第二,不需要负债,祖国可以帮助他们建设。诸位知道,我们是一个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国家,这是我们稍取得的一点成绩。
阿:恐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周:我不敢这么说。第三,我们是低薪制,不收所得税。在台湾的人,他们原来有多少收入,还可以保持多少收入,但因为不收他们的所得税,生活就会更加改善。
第四,有些失业的人,从大陆上去的,生活很困难,可以回到大陆,回到他的家乡,我们不会歧视他们。
第五,如果台湾回归了祖国,在台湾的人对祖国作出了贡献,那么,祖国就应该给他报酬。所以,我们不仅不会报复,而且还会给他们奖励。
诸位大概知道,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又做过“满洲国”的皇帝,曾被监禁过,后来得到解放,恢复了公民自由。很不幸,他四年前死了。他的夫人还在,他的弟弟还在。他弟弟的妻子是一个日本的贵族,也在中国,在北京。蒋介石底下很多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被我们俘虏,现在都找到了职业,不少人在北京。
所以说,这样做只会使台湾得到更多的好处,不会使台湾受到任何损失。如果这样做,中美关系会更好。正如你们报纸二月八日那篇社论所说的,同越南问题一样,美国一切武装力量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是一件产生友谊的事情,也是可以喝彩的事情。不知你们赞成不赞成这一点,可能我们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但我们希望这一天的来到。
阿:至少作为一个纳税人,而且我纳的税是美国向台湾提供十亿美元的一份,我是同意美国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它的一切武装力量的。美国在干涉人家内政。当然我这完全是自私自利的想法。
周:是啊,这也是为了我们的友谊。这样,世界就会发生变化。
文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注:这是同英国作家马克斯韦尔的谈话节录。】
第二次大战结束不久,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了一篇反共反苏的演说,想把西方以至整个世界动员起来一齐反苏,以此来维持大英帝国的统治。这篇演说在美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就利用这篇演说的调子,大搞反共反苏的宣传。当时就有一种论调,认为反苏战争很快就会爆发。毛主席看出了其中有问题,就叫别人写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说这场反苏运动就会导致反苏战争的爆发,指出,实际上美国是想拿反共反苏的宣传作烟幕,把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统统霸占起来。战后二十六年来,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在亚非拉这个第一中间地带,小的战争一直不断,其中首先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战争就是中国的内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曾不可一世地称霸世界。哪儿人民要解放,它就派军队去镇压,它建立了很多军事基地,派出了很多军队。哪儿经济困难,要钱,它就给钱。它采用了两种方法:一个是马歇尔计划,另一个就是投资。马歇尔计划的总数大约三百亿美元,而投资的总数更超过这个数目。结果怎么样呢?美国不仅在第一中间地带,即亚、非、拉侵占了不少地方,对美苏以外的西方国家即第二中间地带,它的手也伸进去了。
今天的世界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今年七月六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作了一篇演讲,十月十六日英国首相希思在保守党年会上也作了结论性的讲话。这两篇讲话互相呼应。希思讲话的大概意思是:战后二十多年来,英国跟在美国后面跑,抛弃了欧洲,大英帝国终于衰落了,成为第二等的国家;现在英国应该回到欧洲,参加共同市场。结果,英国国会通过了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决议。在这以后,英法两国外长在伦敦会面,宣布英法合作,在西欧形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尼克松总统也不得不承认。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说,战后二十六年来,美国地位这样下降,在战后初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苏联在战后也逐渐变成了超级大国,同美国争霸。在第二中间地带的西欧,又出现了一个共同市场,使欧洲工业发达的国家联合起来,同美国争霸。这是第三种力量。第四种力量是日本。我对许多美国朋友说过,是美国把日本养肥了的。日本的钢产量今年或到明年有可能接近或超过美国。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一棒打中了中间地带,首先是打了日本,然后是西欧国家,同时也使整个西方世界受到影响。尼克松总统说,还有第五种力量,这就是中国,但他说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力量。希思也说了同样的话。我们承认,我们可以在几十年后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我们声明,无论如何我们不做超级大国,现在不做,将来也不做。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就是战后二十六年来世界局势的变化。
文三、《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注:这是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宴会上的祝酒词,刊载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文四、《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注:这是在欢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宴会上的祝酒词,刊载于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阁下应邀来我国访问,谈判并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我们感到高兴。我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对田中首相以及其他日本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中国人民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严格区分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的日本人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尽管两国间战争状态没有宣告结束,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和贸易关系不但没有中断,而且不断发展。最近几年来,每年来中国访问的日本朋友人数超过其他国家朋友,中国同日本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贸易额也高过其他国家。这就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田中首相就任以后,毅然提出新的对华政策,声明要加紧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表示能够充分理解中国方面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并且为此采取了实际步骤。中国政府本着一贯的立场,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中日友好,恢复中日邦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现在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时候了。
首相阁下,你来华前说,两国会谈能够达成协议,也必须达成协议。我深信,经过我们双方的努力,充分协商,求大同,存小异,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定能够实现。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向日本人民致意,并衷心祝愿日本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今天,中日两国领导人已开始就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谈。我们期望,我们的会谈将取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