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慧安

昨日读韩毓海教授《风起陕甘宁》一书【三联书店2023年版】,很受启发和鼓舞。

书中谈到两位重要的经济学家,一位名为冀朝鼎,一位名为王学文,很惭愧,我孤陋寡闻,以前竟然没听说过这两个名字。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学家有多么重要,从下面选摘的资料中,就能知道他们的分量了:

关于冀朝鼎: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总是想起冀朝鼎。

1937年6月,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接待美国智库代表团,当年毛泽东44岁,周恩来39岁,策划这次访问的人是冀朝鼎,当时他只有34岁。6月22-23日,代表团成员会见了毛泽东,半个月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了。

冀朝鼎几乎凭一己之力,策划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智库之间的第一次高层接触,这次极为成功的访问,给美国人民和政府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中国共产党人是把穷人当上帝的人,他们和美国人民一样热爱土地与农民,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农民的利益。用赛珍珠著作的名字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大地》,如果用海伦·斯诺的著作的名字来说,他们就是《红尘》,即他们如西北的大风与黄沙,以伟大的力量,铸造着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相对,国民党则是一帮算计美国、搭美国便车、拉美国下水的麻烦制造者,是一群需要美国擦屁股的无赖。

这就是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开局,是一个良好的开局,抚今追昔,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开局,决定了中美关系的根本走向。如果没有这样的开局,就不会有1972年尼克松“震动世界”的访华。

冀朝铸,是冀朝鼎的弟弟,很有名,他曾是新中国的外交部副部长。1972年尼克松访华,一下飞机,就向周恩来伸出手(周恩来后来说,他这是从太平洋彼岸伸出了和平的手掌),当时,站在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人,就是冀朝铸。1979年邓小平访美,白宫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站在邓小平与卡特总统之间的人,还是冀朝铸。那时,冀朝鼎早已过世,他生前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有一天,你知道了我的故事,便不必知道我的名字。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办大事、开新路的人,不会让你知道他是谁,更不会让你知道他在办什么大事——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如果搞得沸沸扬扬、敲锣打鼓,那事情就办不成了。伟大的思想是孤独的,探索新道路,需要奋身孤往。这是孤独的、勇敢的事业。

冀朝鼎一家合影
(摄于1940年代的美国,左二为冀朝鼎)
左二为冀朝鼎
冀朝鼎

冀朝鼎,生于1903年,山西汾阳人,他出身名门,其父冀贡泉先后担任过山西司法厅厅长和教育厅厅长。1916年,年仅13岁的冀朝鼎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热血少年冀朝鼎参加了五四运动,在六三大宣传时被捕,那个时候,他只有16岁。6月3日那天,北洋政府抓学生最多,瞿秋白、张国焘同日被捕,北大刘仁静也是那天被抓进去的,当时也只有17岁,法庭审判,问刘何以被抓,他竟茫然不知。被捕学生中,北大最小的是刘仁静,清华最小的是冀朝鼎。

1929年,冀朝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而博士论文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这篇论文震惊了美国政界与学界,那一年,冀朝鼎只有26岁

冀朝鼎,这个人办过什么大事?金圆券改革,人民币制度的创立,“第三世界”阵营的形成——冀朝鼎是参与构造这三个制度的人。

金圆券的币制改革,直接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经济崩溃;人民币制度创立,为新中国财政金融奠定了基础;“第三世界”阵营的形成,改变了世界格局,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开了先河。

使货币发行与土地挂钩,这是麦迪逊的观点,美国没有采用这样的货币制度,而中共发行人民币则是这样做的,人民币首先是在土地改革中,为广大的农民所接受。但麦迪逊的一个基本观点还是被美国所坚持——为了美国的独立自主,就必须保持相当规模的农业和农民的数量——今天,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

冀朝鼎极为熟悉西方,他的一个观点是:西方文明不是一个整体,基于基督教罗马帝国的传统,美国、俄国、德国和英国都有建立世界帝国的野心,而天主教的法国则对文化输出更为热心,由于拉丁文化的原因,法国与第三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基于不同的文明传统,与中国有着更多共同语言的应该是法国,法国是新中国与西方建立关系的纽带,而中国能够给法国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协调阿尔及利亚问题。毛泽东、周恩来接受了这一建议,但在出访阿尔及利亚前一天夜晚,冀朝鼎因劳累过度,在办公室猝逝。

冀朝鼎死于盛年,带走了太多的思想、学问、智慧,也带走了太多的秘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冀朝鼎是首任副行长、副董事长;他创立了包括广交会在内的中国对外贸易体系,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哪个读书人最厉害,我个人认为是冀朝鼎,为什么?就凭他一册薄薄的小书——《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今天做学问,很难超过冀朝鼎的那本小书,我们办不了他那样的大事,现在的读书人,知道他的也很少——但我以为,他永远是我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学问,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

大党大国,应该有大学问。

冀朝鼎的作品

关于王学文:

延安有嘉岭山,即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抗日战争期间,宝塔山上有所学校,叫日本工农学校,其中200平方米是教室和食堂,再往上接近宝塔的地方,则是学员居住的窑洞。与“抗大”“鲁艺”一样,日本工农学校曾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但与抗大、鲁艺不同,这是一所国际学校,是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办学宗旨的学校,前后有数百名日本学员在这里学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日本问题、汉语、时事和国际问题,学校的核心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和世界革命的基本原理,主张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为反抗人类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而斗争。这些学员学习一年后,便投入到中国革命之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骨干力量,而他们后来回到日本,又成为中日友好的纽带。

当年,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名义上的校长,是日本共产党总书记野坂参三,那时他的化名是林哲,他在学校讲授时事政治。由于当时野坂参三不能公开身份,所以,日本工农学校实际上的校长是王学文,副校长是李初梨,这两位都是留日学生,也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两位都是“海归”、大咖。

日本工农学校外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学文,1895年5月4日生于江苏徐州,1910年留学日本,在同文书院等校求学10年后,1921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师从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教授,毕业后,考入该校的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研究生就学期间,他与岩田义道和石田英一郎等人一起,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

京都大学,前身是京都大学堂,比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早一年,在这里,诞生了研究中国与亚洲史的“京都史学派”,从白鸟库吉到宫崎市定,再到今天的杉源熏等人,蔚为大观。而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经济学部,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重镇,从河上肇到广松涉,再到今天的柄谷行人,前赴后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

王学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成的。1927年4月,王学文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夏天回国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清共”,王学文又去日本,在京都中共支部担任支部委员,八一南昌起义后再回国,并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30年,王学文与鲁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1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联盟”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在随后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执掌思想大旗,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要改造中国,就需要改造的办法。子弹没有了,枪就没用了,但子弹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和思想的,革命需要学问,如同枪需要子弹。

枪杆子丢了,就拿笔杆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王亚南和郭大力在杭州大佛寺,发愤翻译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第一个《资本论》汉译本由此诞生。而说到运用《资本论》的基本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社会问题,最早、最系统的则要属王学文。

1937年,王学文到达延安,先后担任过中央党校教务主任、马列学院副院长、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日本工农学校校长等重要职务。从此,那个“衣冠楚楚”的洋教授不在了,在延安的王学文,是另外一副模样——穿草鞋、戴草帽,有时光着脚走路。

这个世界上有“赤脚医生”,也有“赤脚教授”。多年之后,这所学校的日本学生香川孝志和前田光繁,这样深情地回忆了王学文:有课的日子,他总是光脚穿着草鞋,头戴草帽,沿着宝塔山的山路上来。有一天下大雨,我们想“这下王先生不会来了吧”,结果却看见他挽着裤腿踵过涨水的延河,按时到了。他的热情和严格自律让我们非常佩服。

王学文在“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声名鹊起,而从此后,那个衣冠楚楚的王学文教授似乎就消失了,为什么?我们对中国共产党自延安时代以来的经济政策是了解的,但对于参与制定这些政策的人,特别是从经济情报的角度参与政策的人却不甚了解,而到延安后,王学文就成了政策背后的人。

1982年5月,在北京举行隆重的祝贺会,表彰王学文从事理论与教学研究55年,国家以隆重的大会的形式,确立了王学文在中国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领域里的泰斗地位。1985年2月12日早上,王学文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晚年王学文

谁能想到,而今连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博士们,似乎也对于王学文感到陌生了。即使知道他,也把他当作过时的、保守的人物来对待了。如此看来,这位一生传奇的高寿老人是幸福的,尽管人终将老去,没有人能战胜岁月。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事业是辉煌的,而参与制定这些政策的人却是默默无闻的,王学文就是这样的人吧。什么是经济?中国话是经邦济民。什么是中国经济学的精神追求?王学文说,是为了“国计民生”。

有人说,经济学不讲道德,但黑格尔和马克思都说,经济本身不是目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自由与解放。正如韦伯说,经济学如果丧失了对精神满足的思考,那就堕落为了一门技术和技艺。

现在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理由当然有很多,我认为其中一个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周恩来手下,有许许多多王学文这样有追求的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生产力,搞出中国的工业化,就是因为共产党里有这样的能人,而这样的人,国民党里没有。中国之所以能够实行改革开放,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比苏联共产党更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因为像华润、中信、光大、招商局,都是当年的地下党办起来的,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派卢绪章去浙江宁波招商引资,因为卢当年搞地下工作,招商引资就是他的本行。

共产党能做到开放,了解世界、有远大目标,是因为党内有这样的能人。如果中国共产党内,都是王明那种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斯大林主义者),都是些官僚主义者、形式主义者,那么,王学文这种共产党人,也就没有容身之地了。如果是那样,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是得到最大多数中国人民衷心拥护的“救苦党”。

不知大家读了韩教授以上夹叙夹议的文字,有何感慨?我们是不是对建国之前的延安,太缺乏了解了?我们以往主流的宣传对延安的描述是否太单一、太脸谱化了?

最近重新认识延安,对毛泽东同志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位历史伟人在延安时期的高瞻远瞩,不仅是考虑如何取得全面抗战的胜利,也不仅是通过“抗战”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为建立新中国而准备,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正是华夏文明真正复兴的序幕,是世界走向永久和平、人类文明走向礼乐文明的必由之路。

刘宏祥老师木刻作品《解放区的天》
刘宏祥老师木刻作品
–《崖畔上酸枣崖畔上红,受苦人过上了好光景》

【注明】:木刻作品的作者刘宏祥老师,将在10月延安共学营亲自执教。

晚上与老朋友程亚文先生通了一个电话【他曾任职于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与战略研究部,目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任教,博士生导师。与我同年,我曾出版过他的《一个平民的政治主张》、《天命:一个新领导型国家的诞生》(与王义桅合著)】,亚文兄也常在观察者网发表文章,我和他谈昨天观察者网的两篇评论文章,以及我对延安的新认识,亚文很赞同,他说“延安十三年”十分重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千年新局的真正起步。

韩毓海教授在《风起陕甘宁》一书中,也常有这样的描述:

陕北既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毛泽东的革命不仅是一场阶级革命,更是一场文明革命、文明复兴。有了这样的视野,就可以再来看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历史意义。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是重要的,机器人是重要的,正如华为是重要的一样,而真正重要的是,机器体系掌握在谁的手里,资本掌握在谁的手里,于是,重要的在于马克思手稿里的最后一句话,即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从水利与定居,战争与贸易,劳动、技术与资本几个方面,深刻描述了人类共同体的不同形式,而我们要真正地理解这些艰深的理论,只有去深刻地理解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国道路。什么是中国道路?就是“把学问写在中国大地上”。

◎关于真理与错误,毛泽东说:有人说我万岁,本人今年52岁,我犯过许多错误,在共产党内,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犯错误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去改正错误,因此,我们的方针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还说,党的代表大会,我是一三五都参加,二四六都没资格参加,我们党内不公平的事,有很多,只能是逐步变得公道一些,将来还是会有不公道,所以说——坚持真理无止境,修正错误无止境。

当斗争与宽厚结合在一起,当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当南方与陕北结合在一起,当现代与传统结合在一起——它表现为中国革命的成熟。当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与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辩证结合起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结合起来。

真正的成熟,是思想的成熟——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文明来说,就是如此。

走向成熟,极为艰难。苦难辉煌,反复多次。

重访陕北,重访中国革命,我们能想到什么?

我想到了在陕北窑洞里写作、在黄土高原上演讲的毛泽东,想到了毛泽东思想,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被称为“思想”。

革命是文明,是造成人类文明的新形态,革命是思想,革命不是野蛮。鲁迅说,革命不是为了让人死,而是为了让人活。毛泽东说,阶级斗争,是消灭人弱肉强食的手段,目标乃是人类的互助。他还说,批评的目的是团结,而不是置人于死地。

《风起陕甘宁》书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回到孔子,回到毛泽东,才能对“中道今来”有更深刻的体会。让我们再回到延安,共参“奉元德简,礼乐道安”。

礼乐,道安(雷蒙老师的字)

附:【文艺社、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我活着,意味着什么?——以前从来没有细致地想这个问题。今天早课讲了这个问题:人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可以去承载很多东西,这已经很重要、很珍贵了。

人活着,要活得清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无违”。在无违良心,无违天地之序的基础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出自己,让人生无悔。

感恩父母!将我带到这个世界;感恩这份让我来到夸父班的缘分。

■ 02

今天主课讲“你、我、他”,只是平常最常说的三个字,却能延伸出许多,好神奇。黄老师讲:“什么是我?什么是你?什么是他?这是大学问(《大学》问),没有比这更大的学问了!”

什么是“我”?怎么认识“我”?要先建立自知之明,才能欣赏别人的好,所以“我”很重要!很多人的注意力都会经常放在“你”、“他”的身上,不管好自己,不注意自身,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昨日主课,如何来认识“我”

■ 03

今天主课黄老师讲:“把你、我、他看清楚,就会交朋友了!”又想了想自己的交友经历,好像真是这样,要有一个精神独立的个体,建立朋友关系之前要首先是个体独立,观察自我要有自知之明,这样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感恩父母将我带到世上,观看人生百态!后天就要转场了,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明天会更好!

■ 04

来了一周多了,最近真觉得生活很繁忙,很充实,身心也放松了。这里风景很舒心。

主课上听了有关交朋友的话,我认为朋友是被你自身所散发的魅力吸引而来,不是你求来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去过分依靠他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道路还要靠自己来走。

■ 05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晚上读了时事,觉得写得很好。日本人“选择性忘掉历史”,甚至许多日本人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我们不能替先辈原谅他们,那就更应该铭记、正视历史,而不该像前几日时事中所写的那位卖国求荣的石平。

吾辈当自强(图片来自丁爱刚老师的武术课)


 



本文图片来自中霖、慧安、泽芳。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