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大连的朋友爱学习。
早年,我曾陪胡因梦老师来过大连,那时候,大连就有不少朋友学习各种身心灵的系统。记得,有一个学习团体的朋友问,胡因梦有没有师承?——我那时候比较调皮,心想,胡老师最欣赏克里希那穆提,否定外在的一切权威,所以回应说,胡老师以“自性”为师,没有师承。
其实,胡老师五十三参,拜过许多大德为师。我于2007年,就陪胡老师去五台山见梦参老和尚。胡老师一见梦老,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梦老说:“小梦见老梦,两眼泪汪汪。”胡老师问老和尚,可以皈依么?——我一听,还挺惊讶,胡老师不是信奉克氏的么,怎么皈依佛门了?后来听胡老师讲,她拜过佛门的好多位老师。所以,那一次,我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胡老师,拜在梦老的门下,随喜皈依了。
大连的朋友爱生活。他们有一个每年的大节日,就是在夏天,单位组织,或家庭聚会,来到海边烧烤、包饺子、下海游泳,称之为“上海”。查了一下大连文旅的官网,对此都有文字说明:
许多大连人最爱的活动就是去“上海”。大连人口中的“上海”,与大都市上海无关。“上海”在大连方言里,是一种夏日消遣纳凉的行为方式。现在正是阳光明媚、海水清澈之时,别辜负了美好的夏天,一起去大连的海滩走走,来一场亲海之旅……
昨日上午,在一个购物中心的“魔方城市书房”,林明进老师演讲并签售。当地朋友反映热烈。
在此之前,她们已经组织了为期两周的《论语接着讲》读书会,并收集了不少问题。我提醒她们,林老师的讲课方式,可能与你们之前的许多老师不一样,林老师与毓老的风格类似,是传统讲授式的,几乎没有互动。可现场,许多父母带孩子来听讲,听得还津津有味。







我们今天要进入经典的语境,不容易,因为百年来的“新语文”教育,使得我们的意识都“现代化”了,其实,就是“西化”。其明显特征就是十分注重自我意识,一切都从“我”出发。对于每个人而言,“我”是真实的,“我”能看见,能听见,能思考,能行动,凡事从“我”的觉受、好恶出发,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是暂时的存在,“我”是从“无”中走来的,又将回归“无”;“我”有生有灭。我常提醒那些处于青春期、渴望长大的孩子们——夸父班的少年,要想想:一百年前的“我”在哪儿?一百年后的“我”在哪儿?
我高中时,读尼采,读叔本华,对生命的认识很悲观,认为生命是一种虚无。有一段时间,我很欣赏叔本华的一句话。他说,“生命是一股无用的热情。”我想,是啊,我很热情,但活着有什么意义呢?叔本华的这句名言,伴随着我走过了颓废、荒唐的青年时光。
由于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结识了许多读书人,逐渐进入传统文化领域,譬如辜鸿铭,譬如港台新儒家。在2003年“非典”闭关之前,我已经读过梁漱溟、熊十力,以及钱穆、牟宗三、张君劢、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等人的作品,所以,有一个不同以往的思维角度——中国人是有信仰的。所谓信仰,就是超越了某种假设条件的逻辑推理,是不可思议的,是对天命的臣服。有一个著名的公案:
冯友兰与熊十力有一次谈话。冯友兰说,你讲的“良知”,如果这个假设前提成立的话,你的理论是自洽的,很完美。熊十力听了,很生气,“良知”怎么是一个假设呢?“良知”是真实的呈现!
如今在许多书店的学术排行榜上,冯友兰在1930年代的论文《中国哲学简史》仍然名列前茅。我常常感叹,这本书误人无数啊!“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礼教,有其历史的必然,并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其负面作用也不少。打倒孔家店之后,中国人“天人隔断”(主要是接受了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乡下不识字的老奶奶没问题,她们依然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三尺之上有神明”),看待生命,看待世界的眼光都采取了科学的审视和批判的角度,信不起来了。

呜呼!今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问题多多,其实问题的根源还不在“应试”,而在于对生命的基本认识。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的标准定义来说——“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会生产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人就不再是《说文解字》中的那个“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的人了。在传统语境,在《礼记》里,“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也”。这两种生命观,有天壤之别啊!
所有的人类,包括犹太人、巴勒斯坦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天父地母的同胞,都是上天之子,也都是大地之子,都可以活出“天地人”的大格局。可是,当我们的自我意识从小就被限制在“高级动物”或“工具人”的概念里,或被长期的宗教派别之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狭隘影响,我们就只能苟且地“活着”。“天人隔断”,涉及到人的“大慧命”,不是“语文教育改革”那么简单的事。
因此,“奉元”有多么重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者,善之长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
“我”短暂的一生,有始有终;而透过暂时的“我”,那个“大慧命”是终而复始的,与天地同流——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信仰。因为有对天地之德的确信,故“我”一次一次出生入死,尽“我”为人的本分。此之谓“大明终始”。此之谓“知天命”。
让我们与这个“乾元”——所有人类生命的源头,大大地连在一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无限祝福!无限感恩!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 01
晚上与父母共读了今天的学习日志,与《一辈子做学生》论语接着讲导读之2,读到日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有体会:“天津人爱生活,上海人会生活,大连人懂得享受生活,天生地养,只要处在和平年代,百姓休养生息,自然而然,都活得很好!”
这句话,真的印象很深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科技发达,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也不必担忧,可是反倒这样,人的欲求越来越多,我们也要安定在当下,不“忘本”,学习生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02
今天因为家中要维修空调,于是中午把平房的屋顶打扫了一遍,出了一身汗,很畅快,下午接待维修的工作人员,颇有收获,走到哪里都是学习的机会,只要“我愿意”,主动承担,主动开展,都可以在每时每刻出自己的一份力。尤其是在体制内学习,不只是学科知识,还要学习怎样更好地尽本份,怎样更好地服务他人,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读到《一辈子做学生》导读,此生因缘不同,故外王的事业也不同,但内圣的功夫是每个人份内的事,在当下更为可贵,要把“我”给打通。“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人无信不立,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也是其应有之义,惟正命!

■ 03
今天来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图书馆,在阅览室里找到了一本书,讲的是中国的民间音乐。里头有侗族大歌,南音,甚至还有集贤鼓乐,我很是惊讶。细细读来,也让我对自己日常学习的这几类民间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阅览室中虽然就几排书架,但是有着很多关于楚雄历史或者云南历史、民族历史的书目,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竟然有关于当地的这么多资料。以后去一个地方,要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除了博物馆,还有图书馆。

■ 04
今天去莫高窟,但是一大早就遇到了“敦煌土特产”——沙尘暴。
那是一种大自然的狂怒,仿佛天地间的尘埃都被卷入了这场风暴。天空变得昏暗,狂风呼啸,沙粒在空中飞舞,时时有沙粒飞进眼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干燥而刺鼻的气息,让人不适。在这沙尘暴的肆虐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而那些曾经生机勃勃的植物,也在这沙尘暴的肆虐下显得摇摇欲坠。
然而,沙尘暴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很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和不可预测。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01
第三届道安礼乐生活节预报名持续进行!
(欢迎更多的朋友们,明年我们相聚于贵州。
识别海报二维码,即可报名!)
▼

■ 02
第三届道安礼乐生活节“大美志愿者”继续招募!
(欢迎更多的朋友已立立人,自觉觉他)
▼

■ 03
人人皆是千里马!
2026年草原勇士营预报名持续进行!
( 欢迎青少年来到广阔的大草原,长养精神,养浩然之气)
▼

■ 04
《道安青少年文艺社•秋季班》招生报名接近尾声!
( 点击海报,即可查看活动详情)
▼

本文图片来自
中霖、瑞芳、俊英及网络图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