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日志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文字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贞元、春燕、中霖
昨日朝会,与孩子们聊到“读书”的问题。中国人有尊重读书人的传统,但今天的知识分子与传统读书人有很大差别,这一点应该明辨之。
“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全盘引进西方现代教育体系,知识普及,“民智大开”,有其历史贡献。然而,“反传统”、“反孔教”,一直到“文革”的“破四旧”【注:破四旧是指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发起的一场运动,旨在破除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将洗澡水连同婴儿一齐倒掉了”(鲁迅先生语)。到了今天,“文化革命”的危害充分显现出来了: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优越,精神却坍塌了,文化变成了娱乐至死和消费主义的商品,伏羲庙、黄帝陵等这样的精神圣殿,卖高额门票,将朝圣者当作游客,大赚其钱……
而在教育界,学校成为了“学店”,中小学校的老师绩效考核与升学率挂钩,将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一律“知识化”,在传授中国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完全不见人的精神,更遑论“士人的担当”了。而高校除了学科专业的教育,注重科研和学术成果之外,精神空虚,风气败坏……
在这么一种看重文凭、看重专业知识的集体意识作用下,所有的相关者都苦不堪言,包括孩子、家长和教师,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尽管“教改”一直都在改,大家越改越辛苦,越改越迷茫,似乎我们的“教育”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昨天傍晚,孩子们分组练歌,我在现场一激动又大放厥词,其实是心中十分不忍。我陪伴自己的女儿整整九年——从创办共生小书院,到第二年的南山华德福学校,到后来的辛庄师范愚公班,孩子长得挺好,我也尽了一个父亲的责任。但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啊,年幼时天真烂漫,活力四射,等到了初中,一个个两眼无光,没精打采——这个成人社会对不起孩子们!所以,如何化解这个难题?除了大声疾呼,唤醒大家的良知外,还需要更有力、更广泛的行动。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注重培养“士气”的。士者,事也,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意思是善始善终,值得托付之人。士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能一以贯之,导之以简易之道。
请注意,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对天下事的态度,特别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学习传统文化,不必死记硬背,能背诵三十万字的经典就成圣成贤了么?——这种想法实在很荒谬!中国传统社会,注重耕读传家,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夹杂了许多功利主义的成分。像范仲淹这样读书人,不为功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才是“士”的典范。
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易”,孔子五十而学易,阳明在修文龙场驿玩易,故能通达古今,经纬天下。今天的教育被人为搞得太复杂了,故一定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教育,不仅是小朋友的事,关键在于孩子身边成年人的意识状态。上通,才能下达。若作父母的,固执糊涂,孩子就要受苦。反之,父母清明好学,愿意培养和托举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就有福了。




今天有孩子主动找我,询问夸父班的事。夸父班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校,只是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可能性。我非常鼓励大家为了孩子,在各地办形形色色的“夸父班”,可以在海边办,可以在草原办,总之,不拘一格,关键是对生命要有大信,象天法地,则易知易从也。
道安礼乐大学就是成年人的大学,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终身教育。奉元(回到人类文明够大的开始),德简(与天地准,遵循简易之道),礼乐(不同而和,展现群性之美),道安(有道则安,家和万事兴),其宗旨是为了正命。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文化?还谈什么学问?还谈什么教育事业?
欢迎有志者,七月底在天水见,一起集思广益,充分研讨(第二届道安礼乐生活节期间我们会安排专场研讨会),为孩子们,为中国的未来铺路!

附一.【草原勇士营日知录选编4则】
■ 01
今天小参时,牟坚老师教我们唱歌时正确的发声方法,不是用嗓子,而是用丹田之气,印堂打开,声音聚集在印堂,发声时挑眉、睁大眼。尝试了一下,声音确实不一样,更加通透、明亮。夸张的表情有些搞笑,但我认为非常有用。
■ 02
我发现我现在写日知录,比以前更有感觉了,这可能就是经历过之后(草原营)才会有的感觉吧!
昨晚做梦,梦见我的母亲了,早上醒来很想哭,但还是忍住了没哭。我现在还记得母亲的面容。这种梦都梦到两次了,这正常吗?【中霖回复:很正常!】想父母的时候真的很难受,是我还没长大吗?【中霖回复:思亲之情,会伴随你的一生,年纪大了,也会思念父母的。】可我不想一直这样难过。想父母我觉得应该很正常,但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正常生活。希望老师能给予指导,谢谢老师!【中霖回复:人是有感情的,而与你生命最紧密的莫过于父母双亲,因此,思念父母是很基本的情感。当一个人长大了,由于求学、工作,常常会远离父母,可能与父母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时要想着,经常主动地给父母打个电话,关心他们的健康和感受。像你现在还小,在外面想起父母,思念得厉害,不能打电话,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寄托你的思绪,如此充分表达以后,心里就会轻松很多。而你父母接到你亲笔书写的家书,也会很欣慰很放心的。可以试试看!】



■ 03
我很佩服黄老师和夸父班的同学。在我看到他们时,他们总是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中,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分心,可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值得我学习!
请问黄老师:如果我们把过完的每一天都看作是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历史来回看,那会不会将每一天变得更有意义?【中霖回复:是啊!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每天做了份内的事,全世界都不能给你过分的要求,而这是通往幸福唯一的道路。”哲学家喜欢追问生命的意义,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意义,但不是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活着,而应时时保持一份清明,才能体会何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动物都不会有怨言。【中霖回复:不错!所以,人要向动物学习,向植物学习,学习它们的单纯,此谓道法自然。】

■ 04
请问:什么是成长?怎么发现自己的成长?或是什么算真正的成长?
【中霖回复:相对于长个子,内在精神的发育更为根本。通常一个人到了十八九岁,就不再长个儿了,但对于内在的成熟之旅,才是刚刚起步。孔子以他自身的经历,讲得最实在了。首先在年少时,要立志,志于学,这里的“学”不等于考大学,而是大人之学,止于至善。
如何发现自己的成长?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最能照见自己的不足和长进。一个人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是不太容易发现自己的成长的。诚然,有时从喧嚣的环境里抽身出来,暂时切断外缘,静静心,也是很必要的。但“闭关”的目的不是自闭,而是梳理自身,为了更好地与这个世界联接。
什么是真正的成长?《中庸》里的这段话说得最充分、最透彻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附二.【草原大本营日知录选编2则】
■ 01
今天小参时讨论的问题让我非常有感。问题关于“内心的成长”,我的回答是:发自内心的成长不是对知识的学习,而是心中真的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干,并打心底里认同,才是心里的成长。”
在今天摄影课上我们基本完成了对采访的学习。回想大家在一开始,并不太想上台,有些同学甚至因为害怕想要自己找一个地方,躲起来自己录。但看到如今大家终于一个个上台,走到摄相机前,大家目光的中心,真心觉得大家“成长了”。这个成长不仅体现在勇敢面对采访,有些我以为比较内向的同学自信地站在栏杆前当大家的模特,也让我惊喜。
看到同学们的成长,比自己成长还要激动和欣喜。在天地之间,站在土地而非水泥上,真是有奇效。也是校歌中的“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吧。

■ 02
由于淑珍老师要提前去天水工作,剩余两位助理老师在小参后同夸父班同学(包括前夸父班)约谈,交流意见。的确,不少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一个组长或“副组长”的位置,难免会有不定,不能像以前大学长们那样自觉去带动整个团队。在整个环境条件之下,作为夸父班的学生,做得可圈可点了,但还有几个点需指出:
几位学长也指出了,无论在夸父班的时间或长或短,往后或待或留,只要你现在还待在夸父班,就应做好自己本分工作,以身做则带动他人,只要有心,万事皆可成,而不仅限于抱怨同学和用手机导照片时间不够;最根本的原因(包括自己)正是事经历得少,在家有父母,在夸父班有各位学长挺着,包括自己,在夸父班同学们都一直庇护着,如今没了挡风雨的保护伞,需诸位自己在风雨中生发挺立起来。
自己也有很多不定,没能尽到更大的责任,希望后半段能知过往羞耻,晓古今惭愧,活出生命的一份郑重。于牙缝中挤出的时间参完了《追寻伏羲的足迹——奉元之旅》,相比之下,一年前学长们徒步时的精神面貌那么挺拔,与现在的我们是天壤之别。最有感的是学长的一封检讨书,适用于当下我们每一个人,正确面对自己,不躲避也是一种勇气,大多数人都不敢直视自己,问心无愧也是很难的啊!人在做,天在看,当下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自己的天赋良知,希望诸君(包括自己)都能去坦坦荡荡做人,不愧对列祖列宗和自己。
还有很具体的一点,并不专指某人或整个集体,但希望诸君去问自己的那个良知,是否真的知行合一,担当起来了?至少在自己的本分工作上,真正用心去做了?希望诸君都能带着这些问题去活,为自己或以前或现在所过提醒自己(包括自己)。
晚上十点钟老师又组织大家进行动员会,确实,作为夸父班的学生,我们做得还是太少了,没能起到很好的担当作用,甚至不少方面不如外面的同学积极;无比惭愧,更是作为副组长,没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后面一周会更为积极去做事、带领好组员,担当起来责任。



附三.【来自冀州小小夸父营的报道】
■ 01
今天课上老师放了黄老师推荐的歌《太行山上》,老师说黄老师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感动得流泪了,但是我听的时候并没有感动。但当我自己读歌词后,我终于感受到黄老师的感觉了。黄老师说,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不只是在前线打鬼子的八路军,更是在战场后面争分夺秒给八路军送粮食的老百姓。如果没有老百姓送粮食,那么八路军就会饿死在前线,被敌人踏在脚下,被敌人笑话。作为中国人,谁能忍得下这口气?!所以没有老百姓就没有新中国。【中霖回复:说得好极了!习主席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与你的体会一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02
今天听了《太行山上》很感动,老歌本来就好听,再加上它的气志很好。请问黄老师:我们中国人用什么把日本人赶走的?是团结吗?
【中霖回复:是不屈不扰、不怕牺牲,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其中包含了“团结”,但更根本的就是透过这个群体,呈现出来的刚健中正的乾道。故人能弘道,天地的精神,天地之大美,可以通过人来彰显。我们要做这样极高明又朴素的人。】
■ 03
老师给我们听了一首歌《太行山上》。这首歌很雄壮,但是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热泪盈眶?请黄老师回答。
【中霖回复:情不自禁,不假思索。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深深爱着这个伟大的文明。】

■ 04
有黑天有白天,有一年四季,有雪也有雨,我在想,为什么会有时间?老师讲过时间不能浪费,那时间怎么不浪费呢?请黄老师指教。
【中霖回复:用今天科学的角度来看,时间是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太阳、月亮、地球不动了,时间感觉就停止了。岁月流逝,时不我待,时间与你的“感”有关,不只是所谓的客观概念。而人生短暂,也是一种“感”。有的人觉得生不如死,度日如年,那是因为他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怎样做到不浪费每一天?像居里夫人学习,首先是勤奋,其次是有自知之明,永远不骄傲,只是尽本分。】
■ 05
黄老师,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不会灭呢?虽然我也认为中国不会灭,但还是不懂。求教您。
【中霖回复:“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文明。就算朝代更迭,甚至异族暂时入主中原,这个古老的文明都会一次一次复兴,生生不息。这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因此,如果你对这个文明有感,那么你也会懂得如何不断去生发,而不会停止个人的长进。祝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中国人!】



■ 06
我们去衡水湖边走路了,道路两边长了各种五颜六色的花。阳光照在镜子似的湖面上可真美。
■ 07
今天晚上自习的时候,和老师、同学们学习了《太行山上》。戴奶奶弹着钢琴,后来冯哲皓开始试唱高声部,很感动。前辈今人情相连,中国人不只有温和的一面,也有刚健的一面,里面有着不变的乾的精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一代一代人紧密相接的精神纽带。我们做的,就是精神上的浚通工作,要自觉,勇于走在时代的前列,帮时代的忙。
最近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知识类)已经摸到了些眉目,找到了些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更明确了方向。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回归到他的生命背景当中,知识化的东西进一步就要投入其中,去探索,去开拓,做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尽心。



相关视频推荐
我们要做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昨日朝会黄老师和孩子们谈读书及士人的自觉)
▼

欢迎加入“道大”奉元班
人人能自觉,风行天下!
你愿不愿意为自己的慧命负责?
成为终身学习者!
(欢迎年满18岁以上的朋友们,加入这所没有门槛的大学)
▼

欢迎加入”道安青少年文学社“秋季班!
青少年的精神挺立,自信阳刚,
能帮助他们,
逐步走上“大学之道”。
(秋季班正在招生,欢迎13-16岁的青少年加入)
▼

本文图片及视频来自
中霖、慧安、牟坚老师、学荣、春燕、慧杰及敏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