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日志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文字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贞元、贞常、中霖
昨天,骑马的时间不长,上午八点动身,不到十一点就望见新营地了。两辆装满后勤物资的大卡车,中间已搭好天幕。旁边的简易炉灶冒着白烟,对于马背上的生活而言,这就是我们流动的家。
孩子们下马,喝完水后,开始卸行李,搭帐篷。草原骑行的第四天,孩子们做这些已经轻车熟路了。
我和勇士营的同学们说,来草原骑行,不只是为了骑马,而是全方位的学习,尤其到了这么一个与都市文明非常不同的生活环境,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适应各种新情况的能力。
其实,生活可以非常简单的,没有小汽车接送,没有外卖,没有电梯,没有超市和冷饮店,没有手机、ipad……在如此简单的生活里,我们反而可以不觉得无聊,可以找到各种乐趣,可以交来自天南地北的新朋友。




晚餐后,孩子们自由活动,有些男孩子就玩起了刚学的“短兵”,兴高采烈。牟坚老师说,很久没有看到如今的孩子有这么活泼、喜悦的景象了。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从正面而言,生活处处是学问,生命的实践是最根本的自我教育。从反面而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变成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小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过于依赖各种便利的工具,使得我们逐渐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一到这纯朴的大草原,有的同学会有点傻眼,没有抽水马桶,都不会大便了;电子媒介太发达,每天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淹没,生活也被微信、短视频变得碎片化,精神散乱,魂不守舍……这样近乎“病态”的生活方式,使得“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的“人”异化了。
所以,来到草原,对追求突飞猛进的现代文明而言,是反其道而行之。平日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在不断做加法,而来到宽广的大草原,我们做的是减法。我们已经习惯于依赖科技的便利,不知不觉地,就把命给方便掉了。因此,要勇于做减法,减到不能再减为止,生命的内劲可能会被激发出来。
当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有那个时代的政治考量。不少知青返城以后,对那段岁月有比较复杂的感受,八十年代曾兴起过“伤痕文学”,有些知青觉得被政治愚弄了,受了很大委屈;但也有大量知青从这种特殊的经历中,得到了锻炼,后来成为社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包括从陕北梁家河走出来的习近平。
来草原之前,南塘合作社的杨云标老师到玉泽园,就此次天水礼乐生活节“青年互助营”的组织工作,有所交流。结合平日他带领青年志愿者劳作、生活的经验,他最大的感受是,现在的青年普遍缺乏激情,动手能力差,生命力萎缩。青年原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最有活力的,结果却暮气沉沉,精神萎靡,这是怎么了?

前几日看到一篇网文,谈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文章分析得很透彻,在中国,“中产阶级”其实是一个虚妄的概念,不少人追求稳定的高收入,舒适的生活,为自己孩子设计“精英教育”的路线图,甚至不惜重金追求所谓的“贵族教育”,而“三年疫情”以及经济形势的不利,许多人的“中产阶级梦”破产了,感觉压力大,卷得很厉害,面对未来,不知所措。
其实,我认为,做一个“无产阶级”很幸福!若你总想追求“有”,就容易患得患失,“有了”就总担心失去,“有了”还想占有更多,不如时时归零。一个人要有不断开拓的精神,以及“无中生有”的能力。有空不二,有无相生,要有这样的生命整体观。既可以住五星级酒店,一掷千金,又可以坦然地睡在街头,吃干粮,上旱厕,随遇而安。所谓“实现财务自由”,就是当你一无所有,两手空空的时候,你也可以做到心里很踏实,没有匮乏感,这叫真自由。
这次马队教练里,有一位台湾朋友,姓钱。他17岁的时候曾随父母来到草原,有缘结识雅茹教练一家,并认雅茹的父母为干爹干妈,现在已有三十多岁了,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台北有一家自己的室内装潢公司。昨晚与钱教练交流,他平日工作忙,压力很大,这次接受雅茹教练的邀请,来做志愿者,有很多感受。这几日同学们分组小参时,或许也可以请钱教练与孩子们聊聊。
世界很大,我们却常常觉得人生的路很窄,“要拼才会赢!”看看那些在草原自由自在漫步或奔跑的马,你不觉得那种一味追求成功,或害怕竞争害怕输的观念,都是某种误会么?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或许我们可以在希拉穆仁草原设立一个新时代的“知青点”,欢迎台湾、港澳以及内地大城市的青年朋友来短期“插队”,重新归零,点燃生命的火焰,让青春再次洋溢起来!



(感恩来到草原给与活动支持的每一位大美志愿者)
附一.【草原勇士营日知录选编5则】
■ 01
今天的小参是收获最多的一次,读了黄老师摘抄的《风:凌子风自述》,又通过慧杰老师和刘哲涵学长的分享,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又多了一份认可。
青年凌子风所处的时代战争不断,而且卫生条件差,人人身上都长着虱子,饭只能吃冻的。但他们却能苦中作乐,编排话剧等,尤其是凌子风,只睡几个小时的房间也要装饰得很漂亮。这样看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即使身处草原深处,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住能遮挡风雨的帐篷。我们不能想象的生活却是他们的日常,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斗,哪来今天的太平盛世?
无限感恩!
■ 02
我前两天还不太适应,今天其实还挺享受的。
早上听黄老师讲:“我们生在一个很伟大的时代!”是啊!我们生在了一个很伟大的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种族歧视,每个人几乎能吃饱穿暖。
小参时,听牟坚老师说她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现在想起,中国的改革真的就在这四五十年的时间里飞速进步!
再想想现在的生活真的太好了,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包括我的),要懂得感恩,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



■ 03
下午小参时阳光明媚,微风吹过,马在附近吃草,我们其乐融融,围坐一圈,感恩前辈们的奋斗,让我们有了祥和的生活。
今天同学的分享,无比真实,都是爷爷奶奶们在战乱时的经历。在那种十多个人一个地瓜吃一周的情况下,也满是生机,经历过才知道的欢乐,活在生命的每个瞬间,尽管很苦很难。所以我们孝敬祖先,一定先从家中的长辈开始。这是我们血脉流传的亲人,我的根传下来的地方,寻根,一定要从这儿寻上去。
■ 04
今天骑马相比于昨天轻松了许多。我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我更熟悉骑马了。原本马小跑的时候我都觉得十分难熬过去,腿特别酸,特别颠,但是今天我尝试跟着马的上下起伏运动,顺应着它,结果成功了!分析一下,是我更放松更静下心了,果然这两件事很重要。
每天有一点突破和进步,我来这里已经值得了。
和好朋友们站在夕阳下,让晚风带走我们聊天的碎语,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读完今天的日知录,想起了外公外婆:外婆从出生开始就被家里人抛弃了,外公家里情况也很复杂,又是后爸又是后妈的。外公小时候身上也有许多風子,把裤子脱下来之后平铺在板凳上,用棍子一敲裤子,上面全是虱子尸体,全是血。后来外公去盐城当兵,条件异常艰苦,每天只能吃胡萝卜,还只能借宿在当地农民家……
前几年我开始采访外公外婆,请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然后再把它们写下来,变成一本书,给全家人看。今天的日知录让我再一次感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且想赶紧把爷爷奶奶的故事整理出来。感恩他们!


■ 05
读到《风:凌子风自述》,其中写到“那时,几乎村村有剧团,处处有歌声、有街头诗,一片朝气蓬勃的抗战文艺景象”,当时那样艰苦的抗日斗争中,人们的精神却那样的生动活泼。相比之下,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精神却普遍迷失,发人深省。
延安时期的文艺作品,许多从艺术手法来评判是粗糙的。但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代广泛地感动人、鼓舞人,核心是因为那一批革命前辈对“时”有感。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救亡图存就是那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正如鲁艺校歌中唱的:“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争取人类解放独立,奋斗到底!”是那一代人自觉的历史担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鲁艺为代表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既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抗日战争,使原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生活方式被打破,被迫卷入全民抗战,四万万中华儿女前所未有地凝聚在一起。这样强大的愿力,使原本简陋的文艺作品威力倍增。当时的人是相对单纯的,大家都只有一个发心,把日寇赶出中国去!而在和平年代,大多数人对共同的“时”是无感的。故而我们的领导人很关心文艺,这些年艺术家们也创作了很多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作品。但相比当年延安文艺的气象,多少有些“天地不交”。其实,延安革命文艺也有它的局限。在那个时代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它的许多内容批判、斗争过于激烈,刻意去调动观众的情绪,并非可长可久之道。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乃至资本主义的腐蚀,其种意义上就是“亢龙有悔”。
今天我们学习延安文艺,同时还要完成对延安文艺的超越。从“新文艺”到“新礼乐”,回到中华文明中和之道的传统。(“新礼乐”不只是作品,而是生活方式的恢复;之所以有同学唱校歌时无感,就是与自古中国人那样活泼而充实的生活方式脱节了。)
孔子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面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世,他大概不会把自己定位为“匕首”和“投枪”,而是有足够的耐心,以礼乐来化育人。尽管他有时也疾言厉色地“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但大多时候是隐恶扬善。对于管仲这样的人,他从够大的历史格局出发,能够肯定得起。
王镇华老师说:”建立一个好习惯,那坏习惯就慢慢萎缩。”这就是礼乐文明的高明之处,基于肯定而非批判,大同而非斗争。故而孔子的课堂里,大概不会培养出一群愤青,而是“载舞载歌,井声井和”。今天的文艺作品,不仅要与当下紧密结合,还要与文明的源头活水接通,从不变的那个出发,方能可长可久。


附二.【草原大本营日知录选编2则】
■ 01
今天很愉快,和朋友们有了更进一步的友谊,更了解对方了,也更合拍了。大家比我想象的更重视友谊,也更可爱。说可爱,因为都很单纯。大家会一起在拍日落时闹,小参时憋笑,吃饭时帮对方夹够不到的菜,好像吃饭前感恩后的拍手都更齐了,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看着单纯又真诚的大家,就好像看着13岁的我在草原上疯跑、大笑,大家的分享也越来越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在今天的课上,也发现一些看起来不好相处的同学,也有真实柔软的一面。甚至我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像我的一面。写下这篇日记时,刚在草原上与冯刚老师和朋友们拍日落,情绪无法平复,激动不已,是对拍到好照片的欣喜。是学到新东西的欣喜,更是对能够遇见大家的欣喜。
此时此刻,门外的同学在问对方“你几年级了?”看着大家像我一样,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孤独二字是“有人,有瓜,有犬,有虫,但唯独没我。”今天我有朋友,有西瓜,有小狗,也有虫子(其实没有也可以的:)我想我可以说我不孤独了,不只是身边有了人,而是心也被填得满满的。
今日有感,亦很开心,也很累。虽很累,但很开心。



■ 02
昨天其实回到宿舍就困了,所有情绪都烟消云散,一觉睡到闹钟响,被告知今天的晨练与往日不同,一半去徒步,一半留在营地继续练五步拳。我是徒步的那半边,不出我所料,走的速度特别快,刚出营地时冻得把冲锋衣紧紧裹在身上,走到最后恨不得只穿件短袖,鞋带儿开了也不敢蹲下去系,生怕再抬头连队伍的影都找不到了。
摄影课上的有点提心吊胆,总怕冯刚老师下一个就点我上去拍采访,熬过上午,就连午饭时间都在留出一份心思想被采访的内容。饭后摆椅子的时候,路过春燕老师和冯刚老师,春燕老师抬头看着我“下午就采访你吧”,也不知怎么就应下了,明明心里没底。
所以午休一醒来,我就一直出冷汗,但真正坐到镜头前被两台摄像机对着拍,并且知道采访我的人是冯刚老师时,我居然比自己想象的平静。
脱离群体出来自学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所以这次面对全班人去讲述自己的个人特色和观点,对我而言是巨大的突破。采访期间或许有稍微回答不上的问题,但也有属于我自己的出彩的发言,结束采访的时候,春燕老师对我给予赞赏,坐在摄影相机前的同学也肯定我。
我想这个采访视频。我可能不会一直看,但今天采访的圆满成功,以及当时发现自己真的做到以前自己做不到的事的那些瞬间,会在我往后的日子里一定是循环往复的,是在心里永远激励我的。



附三.【来自冀州小小夸父营的报道】
■ 01
请问黄老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个问题是读日知录时出现的,虽然有回答,但还是不明白,请老师仔细回答一下。求教了。
【中霖回复:中,就是心中;华,就是“花”,心花怒放。中华民族,就是心花怒放的一群人。请问,你作为这样悠久文明传承下来的一群人的子孙,你是否感到自豪?你想不想活得像他们一样灿烂?】
■ 02
今天我吃了香甜的葡萄,感觉心里甜甜的,还发现池塘里多了许多小鱼,心里觉得很舒服,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才是炎黄子孙。
【中霖回复: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祖先中优秀的代表人物。炎黄子孙,就是华夏子孙。夏,就是“大”,就是中国之人。我们要华这个“夏”,就是帮助更多人生命也能够绽放,这叫做天下一家,美美与共。】

■ 03
道长又教了一个功法,可以说是气功:一只手是掌,一只手是剑诀,剑诀隔空向手掌画十字。我画过的地方都有一阵清风吹过,好神奇。
■ 04
今天书道课老师让我们一张纸全程只蘸一次墨,蘸完墨的第一笔很深,然后越往后越淡,中间的颜色很像玉的颜色,细看有一点发绿,很美。
看得越细,觉得它越美。
■ 05
道长的课充满乐趣。灌气时,我感到一股热流从头到脚。前两天我一点感觉没有,但经过这几天的努力有了感觉。这样的进步很慢,就像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样,想成长就要努力。
关于成长我有了新的想法。老师说要慢慢适应,经历过就不会想家了。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上一次夏令营我基本上是天天哭,而这次经历过了,就不会想家了。老师们的课都很丰富,能上老师们的课,真使我感到荣幸。




■ 06
今天晨练,道长叫我们练通臂劲。我以前觉得做这个很累,但是我今天坚持五分钟了。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快要下课的时候,道长叫我们鹤形步走到餐厅吃饭,这次我觉得我像云朵一样很轻,很快就到了餐厅。
我现在知道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
■ 07
我觉得成长不是突然长高了个子。可能一个小小的洗碗、通臂劲、扎马步,也是成长。我不再是以前那个一上夏令营就会哭的孩子,我是一个从地上爬起来的少年。
“你是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子孙?”这个问题令我沉思了许久,我的脑袋里就像有两股正在打架的气流。一个是我们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华子孙,我们应该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一点点也好,就像校歌里唱的“山岳巍峨,以命证德”。另一个想法是:“就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就行。”
【中霖回复:做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与“做平常人”不矛盾。极高明道中庸,我们每个人都很高贵,同时又很卑微,尊卑自牧,就是平常心,自然活。祝大家在小小夸父营每天都开心!将来长大了,来草原骑马,和哥哥姐姐们一样!】


相关视频推荐
敬天法祖,回归礼乐生活!
(来自大美草原勇士营第四天朝会的分享)
▼

人人都可以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
(欣赏一段很有激情很有感染力的大合唱,
来自北京玉渊潭中学毕业38年聚会时的视频,
感恩牟坚老师的分享!)
▼

欢迎加入”道安青少年文学社“秋季班!
接续抗大精神,
激发青少年的生命内劲!
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发现才华,
建立自信,
活出义勇之精神!
(点击海报,即可查看招募详情)
▼

本文图片来自
慧安、牟坚老师、贞元、义美、学荣、慧杰及春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