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文字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贞明、黄晶、中霖
昨天大课,请了延安抗大纪念馆的两位老师来分享,并教大家唱《抗大校歌》。韦华校长从“延安精神主要内容”的第一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申开来,与大家探讨何为“政治”。
相对于现代语境里对“政治”的狭义解释,在传统语境里,政治乃众人之事;进一步说,政治关切人心导正,即孔子所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韦华校长指出:“故政治在古代中国,指的是一个群体的大人之道、觉醒之路。”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年的延安,汇聚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们身上就有古代士人的担当。如今的中国,科技、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精神却普遍困顿,价值观混乱,许多人陷入了信仰危机——这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问题和硬问题。
“道大”与“抗大”历史任务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因为,我们也要直面中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抗大”培养的是军事骨干,为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道大”培养的则是文化骨干,为了信仰重建、文化复兴。





下午,与几位志愿者交流,其中两位是高校的老师,她们对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精神状况都很担忧。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原因是复杂的,站在世界的范围来看,现代文明出现了普遍困境;站在中国发展的脉络来看,由于现代知识体系与传统文化的割裂,我们要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就如温铁军先生在《做好中国研究,需先完成“思想解殖”》一文中所说的,“我们距离完成在思想领域中的解殖任务,尚且有相当大的空间。”而当前高校正是被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占领的“重灾区”。
晚上六点,与本次研习营二十多位课长交流,大家都很欢喜,有不少是第一次当课长的新学员。在感谢所有课长辛勤付出的同时,我提醒大家:用心体会不同课程的相通之处。在注重分科之学和专业主义的今天,我们要从“知识化”、“概念化”的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恢复感通的能力。
肯·威尔伯试图用严谨的知识谱系去整合各种灵修系统和“长青哲学”【注: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肯·威尔伯(Ken wilber),被誉为“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著有《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万法简史》《整合的生活实践》《整合的视界》《整合的灵性》《整合心理学》等二十多部非常有影响的著作】,与他的努力不同的是,我们可充分调动我们的六根,用生命去整合各种学问,汇通古今——而这正是我们的“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有别于社会上一般的教育培训之处。



八点多到少年夸父营,与十一位志愿者老师交流。每位老师从自己的视角,分享了过去一周多与孩子们工作的感受,以及一些思考和建议。相比较去年新疆的少年夸父营,这次天水的课程设置和班级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十分感谢志愿者们的付出!
我和大家谈了我的认识:
首先,“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问题,我们是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而不只是解决教育问题。要有整体观和历史观,少年夸父营,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夏令营,它是“礼乐生活节”的一部分,还不是最核心的部分。
其次,“礼乐”就是法自然之道,效天地之序,故老年孝亲营才是“礼乐生活节”的重中之重。在约五百个家庭、三代同行、全年龄段参与的这个临时“道安大家庭”,让孩子能感受到成人社会的和谐、安定、从容,这是对孩子精神最好的滋养和引导。
第三,“道安礼乐生活节”的大胆尝试,给大家带来了鼓舞,坚定了信心,大家回到各地,都可以效仿“礼乐生活节”的经验,办大大小小的各种“礼乐共学周”、“礼乐生活营”,实现礼乐生活的常态化。教育的事,也就化繁为简了。明年,夸父营的共学内容、生活节奏和住宿方式,还可以继续调整和改善。孩子们来这里,也是来度假的,体验不同的群体生活,而不是刻意来吃苦,不得不接受某种强化训练的。总之,我们没有改造任何人的企图心,一切服务于“生命自觉”这个核心任务。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乃圣人之志也。心向往之,众志成城也。








《传统文化怎么在今天发挥巨大的能量和现实的作用》




附一.【夸父营同学日知录选编2则】
■ 01
水深火热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奔赴延安,热切地亲吻黄土地,交流着救国之道。影像模糊,帧数低下,也清晰地展现着他们质朴而充满希望的笑容,展现着他们专注而坚毅的眼神。
他们贯彻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延安精神就是孔迈对母亲说的那句话:“把我献给国家吧!”延安精神就是老一辈革命者们哪怕身躺病床,依旧眼闪泪花地哼唱抗大军歌。延安精神就是革命学子们抄书、劳作的身影。短短一节课,延安精神不再只是政治历史题上生硬的知识点,而是饱含热忱的、有温度的、有价值的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滋养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去做你喜欢的事吧,把它做到极致。今天近距离听了陶制吹奏乐器的声音,它们只是中国民间八万余种乐器的几种而己,却隐隐让人触碰到文化旧邦深处的丰富内涵,那是中国的声音。



■ 02
早晨上大课时,老师请来抗大纪念馆的优秀讲解员雷老师和赵老师。赵老师带着我们唱抗大校歌,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军歌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能够通过这首歌感受到他们热血沸腾、严肃和神圣的氛围,当时的人们如何从天涯海角来到延安?是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们都汇集在一起?抗大很多有名的人从这里毕业以后去到了中国各地军校,奔赴前线工作和学习,这些有名的青年吸引了更多社会青年来到这里历炼、学习、出于好奇的体验……各种原因都有。他们不远千里赶赴延安,起初什么都没有,他们自己挖窑洞、盖粮仓、种稻田,一步一步走过来,这种精神在夸父班也有的,我在唱歌时就能感受到这些力量。
如今人缺乏什么?精神!没有了它,就算再厉害也没用;没有坚定的明标,明确的意志又能有何用?抗大与夸父班(道大)有着说不完的联系,两个的精神与志向是相通,在夸父营就能感受到,别说是夸父班了。
回来后,我们上了林明进老师的课,那叫一只手都不够多。为什么林老师讲的处处都是精华?他解释那些普通的字,正常可能解释“学生”就是过来学校学习的人,是一个名词的身份;可是到了林老师这儿,你猜他怎么讲?他说:“‘生’的本义是一棵草从泥土里长出来,经受风吹雨打,它不能躲避,所以它逆雨风而上。各种困难它都无法逃避,永远是迎难而上不畏一切,它要想着该如何活在世上。去寻找生命的价值、学习生命的趣味、生存的能力,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去觉悟自己的生命价值。你站在这世界上是有价值,虽然人生短暂,但只要做好一件事便可以了。”林老师还跟我们讲了“夏”——大人之学。《论语接着讲》里提到的“家”是男女恋爱而组成婚姻生宝宝,这就叫“家”……他说了好多我根本无法写到本子上。他说:不是我有多厉害,而这些都是古人的、祖先的智慧,只是无人将这些智慧读懂;孔子有多厉害,就在《论语》里,孟子曾说:“孔子是时之人。”
我真体会到了中华文化有多强大和独具智慧,五六千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思想,何其厉害呀!下午因为跳英歌太累了,沙龙都睡着了,有点可惜,陶制的乐器也和华夏文化有着重大的关系,中华文化之深无人能及,就像林明进老师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道光,你会用你的方式去发光,去展现属于你的辉煌,加油!

附二.【养正营同学日知录选编3则】
■ 01
我们的《史记课》就此结束了,老师说:“故事不只是故事,里面有着更深的道理。”可能我太小,没有理解里面的意思,不过我觉得老师说得很对。
通过我学习《史记课》,我看到人有德行很重要。就像齐桓公死得连一个百姓都不如。可能他地位太高了,他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德行不足,然后,所作所为就离开了正道。所以我就觉得德行非常非常的重要。
■ 02
今天早上第一节甲骨文课,赵老师说中国文化是真正的生命文化,每个人都要向阳而生。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都应该像他们一样。还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阴阳中最本质的阴阳。
下午集贤鼓乐课,我和冯子禾玩得开心,晚上游泳,完美的一天。




■ 03
今天我很开心,逛了夜市,也看了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晚上的电影,里面的内容让我很感动。我看到一个个中国士兵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那一刻,是真的很想感谢每一位保护我们的战士。
真的,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而这些,都是中国所有那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需要珍惜。





–感恩无数先烈的英勇无畏,换来了我们的和平安泰
附三.【研习营同学日知录选编12则】
■ 01
伴随着铿锵的鼓点,英歌舞的队伍跳着大跨步来了。当领队的孩子“啊哈”一声从我身边舞过,我的眼泪刷地一下流了下来。这张面孔一下子印在了我心里。他向前跳起,同时张大嘴巴声嘶力竭地喊着口号。我仿佛看见远古的战场上,一个将军正带头冲向敌营,身后跟着他同样勇猛的士兵。英歌舞,不愧是华夏战舞,至阳至刚,见之则为之动容,作为华夏子孙的内在血性即被唤醒!
■ 02
今日大课上听抗大纪念馆的讲解员老师的分享,以及王校长与她的探讨,令人触动不已。
大课一开始,大家先唱起“抗大校歌”,曲调激昂而活泼,歌词简洁明了,让人为之一振,无丝毫萎靡之音,接下来看的几条短片亦是,那一张张青涩面庞的青年男女,黄土高坡上无数劳动的身影,不禁让人眼眶湿润,其气象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无数仁人志士从其中孕育而出,有的是海外华侨,有的是高校毕业,而更多的是无数老百姓的孩子……无数青年人,前赴后继地奔赴革命与抗战的队伍,抛头颅,洒热血,心中不禁惭愧,我们如今的面貌,是否对得起祖辈们的精神?
歌词中唱到:“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正对应到最先讲到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何以为政治?于我们传统的语境下,就是“政者,正也”,孙中山先生讲“众人之事”,内政与外政,就是回到“内圣与外王”之道,无不与个人之修身相关,而“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就是“正确的修身方向”,知己、知时代之所需,建立正念、正信、正行,方能正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昨日与同学谈到论语《阳货》篇中的一章,于此颇有感触,在季氏僭越鲁国国君之时,有人邀请孔子参加起义,夫子欲往,子路在其身旁反对,于是就有了夫子回答子路而说的这番话:“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于此春秋大义之时,或是圣人,或是凡夫,都要站出来,看见并投身于这个伟大的事业当中,和光同尘,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力。而我们当下的处境与夫子之时更为相似,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夫子虽然最后并没有选择起义这条道路,而是在更长久的践行之后,还是选择了“藏道于民”,但这也正是夫子的天命。
在这个文明大融合的时代,中国经历了百年的磨难,来到了今天的这个历史时刻,我们每个人亦如夫子,皆可以在此找到自己的慧命之所安,安身立命,将所学化入生命当中。李步进老师常说“学进去,活出来”,就是这个“化”字,今天课上讲到,为何在历史上,“汉”、“唐”能成其大?正是于不同时空下,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与不同文化之间的激荡而来。而这次来到天水,祭祀伏羲公,正是因为在这个激荡中,我们普遍离我们的文化渐行渐远,所以才要直追文明源头之地。奉元,在文明上的认祖归宗,接上这口浩然之气,从而开展和落实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方能顺时代之大势,与时偕行。


■ 03
今天是描摹石涛的画册,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的人的智慧以及通过画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实现了生平第一幅山水画,让我成就感满满!
昨天,我妈妈和我表达她这辈子都没有这么开心过,在这里听过最好的《信天游》,唱了最开心的歌,夏宴让她把之前的那些烦心事都丢了,在这里感受到尊重,愉悦,真是感谢道安礼乐大学创造这样乐享天伦的机会,老老小小皆有所乐,各有成长,各有领悟,幸福同享。
■ 04
因为胃病的原因有两天没来上课,再加上周末,就是四天没画过画了。今天回到课堂里其实很忐忑,因为落下了很多进度,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像之前一样自如。
一到教室就拿出手机看前几节课的录像,拿出笔墨找手感。冯钟云老师说让我们画完手底下的这幅就先停一停——没想到今天开始就学色彩了。枇杷是藤黄加赭石,虽然是两种颜色但每棵枇杷都一笔完成,也就是说一支笔的前段和后段沾着两种不同的颜色,此时笔法就尤为重要了。
不过我画完两张纸的枇杷就收手了,一节课也不指望自己掌握神韵,还是要交给时间去积累沉淀。尝试着画梅花,没想到梅花格外适合我,冯钟云老师也给予我很大的肯定,并且告诉我今天硬笔写生的静物加了新东西,买了新的水果蔬菜,让我待会儿去写生。
我确实对硬笔写生情有独钟,一方面我确实更擅长,画得更自由,另一方面来自冯钟云老师和各位同学的支持——老师看到我的画之后和我说别按照他的画,让我保持自己独有的这种冲动感,我接触画画这么久以来总有人想以一些标准去要求我的画,那天听到这样的教导真的很有感触。这么多天颇有收获,十分感谢老师和大家。




■ 05
《快乐手》的第一天课程,在轻松愉快中度过。昱元老师不疾不徐的课程节奏,殊缘老师平和的声音引导,身体渐渐松弛,精神慢慢舒展。开场跟随老师的引导,双手放置腋下,头微低,安静中呼吸变得悠长,身体暖洋洋的,双肩上的负累在一呼一吸中散去。
下午下课时昱元老师说大家都坚持到下课不容易,哈哈,这样的课程哪需要刻意坚持呀,时间飞快过去了,特别养神的一天。



■ 06
“天书”也听了一周了。进入第二周的学习。上午田社长的《集贤鼓乐》,今天居然感觉开了点窍。在老师的合奏中,慢慢体会到了老师说的律和韵,感受到了韵的美。燕乐谱再也不只它认识我,我也认识它了!
以前传统的学习方法,习惯先认谱背谱,脑子在拼命运作的时候,心和耳有点跟不上。没有心就感受不到韵,唱出来的谱也是硬邦邦的毫无美感。老师一再鼓励我们做“不靠谱的人”,放开来,学习一周,慢慢向老师说的方向靠拢。放学听了几遍同学们分享老师上课的录音,确实养心了,真的好美。感恩同学们的分享,感恩老师的悉心教导和鼓励。
■ 07
天水生活节第二周的学习开启,练剑、练功,练是主要的,光想是达不到的。
养生角度:身心放松,专注是练习的关键,第二周了,也是有点基础的,练功时,让心神和肌肉放松,松、静、空的状态,心神合一,天人合一,这样,气血才能顺畅运行。坚持练习,可使经脉通。
功法角度:练习功法不是做操,是肢体、呼吸、心神、意念和谐统一,需要和道长的导引、指点相契合,必须遵循功法的传承,才能避免不得法或练反。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踏实地练!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想懈怠和困难,要坚持才会进入新的境界。莫要贪多、贪快,应专注于一套功法,将其吃透,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终身受益。
养心角度:身心并练,相互依赖,练身的同时要伴随练心,练心也不能脱离练身,大量吸收自然界的能量,使慧命更旺盛。
练功是一个身心自在、内心充满喜悦的过程,每日做好一点点,不贪多,也不是坚持,向阳心生,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日常,就会有气韵的变化。

■ 08
听丁老师讲开合桩已是第三次了,虽然老师每回都强调这是基础,但我一直没有耐心好好坚持练下来,惭愧。
老师说过,功法学起来简单,但上功慢。我常常好心急,在练功上也反映得很明显,太极之类的动功还愿意每天练练,站桩就很难坚持。如老师所言,这种“没事可干”其实更难,好像身心都无处安放。所以,练功不光是修身,其实也是在修心啊。
■ 09
今天第一次听说开合桩,很好奇;丁老师一讲,好开心,比起太极动作简单多了,终于不用纠结前后左右啦。老师讲的呼吸也很合我自己的习惯,虽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点,但放松是关键,喜欢这种松而不懈的感觉。
当老师让大家练习的时候,虽然很难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引行”,但那种热、涨、麻感还是很明显的,老师提到的那种引力及斥力时有时无也很有意思。或许因为手臂的方向没做到位,肩胛部分有强烈热感,让我对此功更好奇。或许因为之前练过站桩,也或许因为太极的左右让我有点沮丧,喜欢开合功。
感谢丁老师无私传功法,这真的是修身又养性。



■ 10
已经过去一周,英歌舞练习,今天是第八天,虽然2、3号休息,但我们戏剧课的英歌舞的练习是一直没有停下来过,今天左大腿肌肉的痛啊,江华老师送给我们四个字——“保重身体”。是啊,可不能到最后掉链子上不了台呀,还是量力而行,注意休息。
今天上午的发声练习,每个人进步很多,从丹田出来的气力,再加上融入表演状态。将台词口语化,清晰地表达出来,融入角色中时,对于观众来说更有代入感。
■ 11
上午练了蛮久英歌舞,很累,从蹲下去到站起来的过程中不免露出了“痛苦面具”。跳完一圈,林老师问我们“爽不爽?”哈哈,蛮过瘾。
早上练台词,大家的状态都特别好,台词很流畅好听,可见短短几日内大家进步之神速。当然也没有想到时间过得那么快,转眼就到8月4号了。
■ 12
今天回到了日常的节奏,戏剧营上午依旧是打一个半小时的英歌舞,新学了十四槌的对打,虽然大家动作做得都不标准,甚至可以说是20个人做出了20个样子,但那又怎样?在这部剧里,我们本就是来学习英歌的,若是跳得比英歌教练都好,那不就“穿帮”了吗?但每个学生都在努力,一起加油。
期待周四的首演吧!




相关视频推荐
我们是谁?
“道大”究竟在做什么?
(以文化之,走出自己的大学之道)
▼

活动公告
■ 01
活出理想的自己!
今晚,丁亮老师来分享《中道今来的美满人生》
( 非常欢迎场外的朋友们,扫码观看直播 )
▼

■ 02
好消息!
明晚,《文化复兴,文艺先行》线下研讨会
可以在线直播!
( 非常欢迎场外的朋友们扫码观看,和我们一同探讨 )
▼

欢迎加入“道大”奉元班
人人能自觉,为自己的慧命负责!
(欢迎年满18岁以上的朋友们,加入这所没有门槛的大学)
▼

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发现才华,
建立自信,
逐步走上“大学之道”。
(欢迎13-16岁热爱文艺,对艺术有追求的青少年)
▼

本文图片来自中霖、泽芳、艾涵、含光、祥之、
子杨等大美行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