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生活节Day11 | 路是走出来的!

为期两周的礼乐生活节接近尾声了,青鹃山度假村处处是欢声笑语,除了白天的各种工作坊,晚上也增加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沙龙。我则利用晚上的时间与不同营的志愿者们开会、交流。

昨晚六点,先与童蒙养正营的志愿者们聚餐,听取每位老师的分享;九点半关于“草原艺术大学”的文化沙龙之后,又与孝亲营的志愿者们交流。前者是与小朋友工作,后者是与“老朋友”工作,工作方式不同,但内在是一致的,即满满的善意,用心陪伴。

正如晚上沙龙,牟坚老师和韦华校长谈到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以及化解之道,这个社会生病了,而“文化”的最大功用,就是拨乱反正,转化风气。至于“文艺”,既可以成为资本操纵的对象、俘获人心的杀器,也可以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最佳手段,何去何从?这不仅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做到,才算懂!

草原艺术学校校长 牟坚老师
昨晚,《文化复兴,文艺先行》研讨会现场

为何我们要从延安鲁艺和内蒙乌兰牧骑的艺术前辈们身上汲取营养,因为他们是真诚付出,点燃生命,服务于广大群众,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而“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就是将人粗暴地异化为“消费者”(买方)和“提供消费的人”(卖方)。诚然,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卖艺者”,甚至出卖色相、出卖灵魂的人——这是人心的偏差,即“人心惟危”,如何导之以正?惟有启动天赋的“道心”,肯定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活出生命!生命是无价的呀!

货币是一种商品的等价物,资本是为了方便流通、促进生产的润滑剂,而不能当作控制人、宰制人的工具。人类有史以来,就有剥削人、欺压人的现象,但从未有进入现代社会“资本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之后那么险恶。极少数人试图利用全球市场控制一切,他们打造了一种温情脉脉或貌似深刻的“文艺观”,让你觉得你的虚弱或放肆是被理解的、是被无限包容的,于是你可以在镜子面前尽情展现所谓真实的“人性”,而他们则隐身于镜子背后,贪婪地注视着人世间的一切——王镇华老师称之为“藏镜人”。

“藏镜人”是日常社会背后你完全接触不到的“影子政府”,他们有极大的权势,并且试图控制一切。他们可以控制一个国家的金融、媒体、军队等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是的,在这些人眼里,所有的人都被物化,都可以称斤约两地标价并买卖,人的相貌称之为“颜值”,有才华的人被量化为待价而沽的“人力资源”。

于是,教育被视为投资,所有的艺术品都可以用来拍卖,“明星”可以“转会”,在不同的俱乐部之间倒手,而时尚媒体充当了引诱者和拉皮条的角色,与精神生活有关的行业统统成为了“文化产业”,有才艺的青年主动卖身于大大小小的“老板”——我想,当年延安鲁艺的革命前辈在天之灵,看到如今中国上演的这一幕幕“活报剧”,他们的心都在滴血。

昨日大课《千里之行》

惟有中道今来!我们才能挣脱形形色色“物质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侵蚀,活出天地之大美。镇华老师作为一个书斋里的读书人,自嘲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漏网之鱼”,而我们的步子要迈得更大些,我们要开拓万古之心胸,扶阳祛邪,成为“大地之子”,对那些“藏镜人”勇敢地说“不”!让他们无计可施,并且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文化复兴,文艺先行,让我们都成为当今中国的大美行者!成为文化重建事业的骨干!

为中国加油!

奔赴星辰大海,寻回每个人心中的神明!
–今日大课贝壳老师、金晖老师分享《寻找中国帆》

附一.【夸父营同学日知录选摘6则】 

■ 01

行走是一种连接,不仅连接空间地域,更连接了时光深处。往昔,山河收纳了一代代人的精神与气节,雄才大略有之,英勇卫国有之……它们等待着后人的到来,等待着后人用脚步丈量、用目光体会、用情感传承。徒步,于个人带来生命的成长,于民族带来的是吸纳历史精华后光明的未来。

我的家乡只是一个四线小城,仍有学校利用回家周开展徒步活动,为它的推广高兴,期待我也可以参与其中。夸父班在八年中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也期待着真正星火燎原、民族复兴的那一天!

■ 02

大会主课上,银幕不断闪烁,展示着今日的主题——千里徒步。“千里”很简单,“徒步”也很简单,但“千里徒步”一点都不简单。

有人说:“它走出了中国人的气节。”有人说:“他们是继长征的第二个队伍。”我会想:“它是成长路上的巨大城墙,但每个人都需要翻越过去,我也想要越过去。”

下午活动时间的篮球比赛异常激烈,各个队员都使出洪荒之力,尽己所能帮助球队。尽管输了,心里却毫无失落,而是重拾信心发誓打好明日的比赛。可奇怪的是赛后娱乐竟超常发挥,是不是把自己想得太差,应该给自己一点自信。

感谢每位队员、每位老师、每位同学的默默付出!我也要参加千里徒步!精神饱满的一天!

夸父营别开生面的篮球比赛

■ 03

今日大课《千里徒步》,让我深受感动。如果说军人是保卫蜂巢的卫士,那我们就是蜂巢中的蜂卵。但我们终会长大,军人病了,我们送药;军人饿了,我们端饭:军人老了,走不动了,我们来保护他!

长大后,我们也愿为家乡付出一切。变老后,我们也需照顾。这是人间的规律,而不是规则,不是用来打破的!

■ 04

今天作文课时,林明进老师讲到写作文是要发自内心的,这样写得更真实,更有感染力。我也有同感,小时候写作文时,由于平时没有好好观察,有极个别作文是胡乱编的,写得十分僵硬生疏。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下雨天的文章。周末正好下雨,我边观察边写,所以十分生动有趣,因为那就是我内心中对雨的感受,这样就引人入胜。大家都听得十分入迷,我终于明白了观察和内心中感受对作文的重要性

林明进老师的作文课

■ 05

今天没有上自己报的课,而是去戏剧组支援他们,当英歌队的其中一员。收获也很大,看了“专场”演出,真的还是蛮震撼的,都是身边熟悉的同学,而他们能演成这样,也是真的放开了,演出来了。甚至有一段两个主角发生冲突时,承徇姐哭了。觉得她很厉害,发自内心的演技,否则也不会这么真情实感,而当时我也有种共情的感觉。之后他们还有一个《水浒传》的桥段,背景音乐加上台词,还有吼声,非常震撼,一身鸡皮疙瘩。英歌舞新手在10天之内学了许多槌法,很佩服他们。想必正式演出一定会很精彩吧!也算是因祸得福啦!没有上选的课,又看到了这么好的呈现。

一开始只是想着,让老师给我们排队形,穿插在他们的戏剧里,并且看他们的演出。直到最后老师让我们排演谢幕,站在舞台上,射灯照在我们的脸上,突然觉得我也是这个戏剧里的一部分,虽然只是打了英歌舞的几个阵列,但是感觉跟他们融入在了一起!

潮阳英歌舞课堂

■ 06

生活节转眼就快结束了,明天就是首场演的日子,英歌队的同学们今天也加入了剧组,还来了不少观众,原本以为会紧张到忘词,但到了舞台上,根本不在演戏,而是实实在在地聊天说话,还算轻松地走完了这次场。

上午英歌队要排练,我们便到湖边,分享要感谢的老师,我想,最最应该感谢的是江华老师,虽然幕后还有很多的老师,但江华老师是真正在我们身边陪我们走过两周的人,两周里,我们一起笑一起在戏里发癫,也一起在英歌课上开玩笑,一起流汗。每种情绪带入戏里,这就是生活,就走在当下,一抬头,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这两周所有的遇见都是礼物。期待明天首演成功。

下课走进小吃街,这儿人来人往,其乐融融,是生活节中最重要的部分。生活,我们都在,很开心的一天。

昨日,戏剧《舞英歌》排练现场

附二.【养正营同学日知录选摘】

早上,我们徒步到营地的过程非常开心。因为,早晨的微风把我们唤醒,让今天的开始变得美好,也把我从床上带来的困意吹散。

在唱侗族大歌时,我们放声高唱,认真地把歌唱美妙、动听。但,也会有许多声音,会让人不愉悦。可是,我依然开心。

课间休息,仲望老师组织我们玩了几局接力赛。我参加那次接力时,我们那边获胜了!不过,我们本来是比另一边落后一些,幸好一个戴眼镜的姐姐赶上了。好开心~

今天真开心,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少年们在营地的快乐时光

附三.【研习营同学日知录选摘7则】

■ 01

杜忠诰老师提到;“书法的线条,就是透过纸上的笔,与纸接触,形成有立体感、有精气神的线条。写字是把精气神落在纸上,这样写出的字就有生命力。”听了这句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平时我们临帖,注意力多放在像不像上,主观能动性差一些,但应像老师所说,我们可以让碑帖上的字活过来,这样写字更有意趣,和古人也贴得更近。临摹一家得一家的法;临下一家,得下一家的法……日积月累,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法。本心本性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这样写字,可以让写字和我们的生命连起来。

杜忠诰老师定义书法:“书法,是融汉字符号、气韵与游戏为一体的毛笔书写活动。”汉字是书法的外壳,气韵是书法的内核精神,游戏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游戏中既赋予汉字精气神,又赋予了汉字空间的美感,也展现了书写者的个性。就是因为此,观字时如见其挥运之时,穿越古今和地域,形成观者和书者精神的共振。

杜忠诰老师的《悦乐人生》课堂

■ 02

越发投入地喜欢这个“王炸组合”了(杜忠诰老师+丁亮老师),上午杜老师的乐,下午丁亮老师的真,看似从不同角度在参中国文化的内核,却也合并自然组合,那便是“找到生命的中道,活出幸福快乐的人生”。

杜老师的课堂总是很欢乐,老先生无时无刻不在用切身的生命讲述他之所以能这么乐的法宝,一是开心,用摆平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时刻可以回家,只有心回家了,那个安就来了;二是用功,老先生会说:“这个世界上没人能把我问倒,因为我有金钥匙,那便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不知的背后,是那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功夫,比如老师说的“坐、功、拳可以有重点,但不可以偏废”,比如老师讲到的何为“补笔”何为“描笔”,还比如老师关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独到见解等等,无不在说明老先生这一生的用功到极致;三是至诚,老先生的课堂,反复出现的字眼不多,“诚”绝对是其中一个,老先生说:“要让自己活更像一个人,那就是诚之又诚就是真诚,真诚又真诚便是至诚,有了至诚,就会无往不利。”

丁老师的课堂处处充满了真实,你父母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你小孩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你自己不好的时候,你的家一定不会好;你只有配得上你自己,你才能配得上一切;占便宜的时候你已经输了,因为你比那个便宜更低;你不接受别人欺负你,别人就一定欺负不了你;只有做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所以要先行后事;没有人想骂人,是他自己过得不好并且他没有能力过好的时候才会这样;少年志就是自己跟自己订立的盟约,没完成或者做不到自然会很沮丧……

太多太多的至理名言,像那个棒槌一样,一棒一棒地敲下来,好希望回顾的时候,真的能行出来为之所用。无限感恩。

中道今来,愿每个人都活出幸福快乐的人生!

■ 03

集贤鼓乐学习到今天,已经开始倒计时了,有了一种时间过得太快的感觉。田社长希望可以多教我们一些,节奏开始加快,经过之前一个多星期的学习,大家追追也好像能跟上。跟着社长唱歌,内心里是愉悦的,开心的,这种感觉不仅仅来自鼓乐本身,更多的是来自田社长和师娘的精神样貌和状态,听他们唱歌吹笛打鼓,总有一种喜乐并享受其中的感觉,从他们身上流淌而出,你也会被感染其中。 

特别喜欢听社长讲故事,看似讲故事,背后却蕴含着很值得深思的东西,社长说中国文化是实践文化,没有其他方法,唯一的就是练。知道了“有板有眼”是啥意思,也知道了“韵”“律”是阴阳,需要结合才行。

学鼓乐,学的不是如何唱谱,更多的是学习一种传承精神,一种自天而来的声音,这种声音告诉我们如何喜乐地“活着”。

田波老师的集贤鼓乐课

■ 04

跟马一伦老师上朗诵课,最大的感悟是引导而不是订正。

今天围读《多情自古江南雨》的剧本时,小组成员一开始亮相全部被“江南”“婉约”框住,声音低的想打盹。

马老师逐一指导,先读菜名,打开大家的嗓门,打开自信,再每个段落指导,让大家明白,婉约并不代表声音小,鼓励大家自信介绍江南。

短短一小时,二组的《多情自古江南雨》已经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上台的信念感:撑得住,放得开!在此刻具象化。

■ 05

《朗诵课》学习心得:原来平平淡淡的声音,被老师指点后,像是被开了光一样,顿时鲜亮起来,有了光彩。

■ 06

通过两天的课程学习,感觉自己进入一个新的艺术领域。自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没有接触过朗诵。在这次的课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发音,形体的表达,还有朗诵诗歌的神态,韵律等等的帮助。仿佛让我自己的朗诵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很感谢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很庆幸自己能够选择马一伦的朗诵课。

马一伦老师欢乐的朗诵课

■ 07

两天的《快乐手》课程,优化了睡前仪式,由刷手机换成了快乐手自助。今天昱元老师课上说到睡眠,人太疲惫时不容易入睡。嘿嘿,这两天快乐手的课堂很好睡,课程上得放松自在,在跟着老师做自助时,但凡是躺着的姿势,估计就直接原地会周公了。

双手作为跨接线,连通大宇宙,给自己这个小宇宙充电,顺应四时,与天地和谐,能不快乐乎?快哉快哉!

顺遂自如
–昱元老师的《快乐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