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不坏的是什么?

学习日志2025年9月5日星期五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中庸》

昨天上午开工作会,与同事们谈了谈当前的形势和未来三年我们的工作思路;下午读书会,谈如何认识孔子,如何走上大学之道。——我不确定,我讲的内容,现场和线上的同学们是否完全能理解,但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明道”的渴望。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圣人之言,就是如此直接明了,不会故弄玄虚。

晚餐前,徒步回家,给父亲烧了三柱香,磕了三个头,看着相框里父亲的微笑,心里有些温暖,又有几份惦念。出世,入世,人都是要走的,人的肉身都会坏灭,化为无形,那么,烧不坏的、生命永恒存在的是什么呢?

学习《论语》,学习孔子,一定要结合“生死观”来体会。孔子的肉身早已坏灭,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为何一代一代的人要与他对话?“我”也会死的,那么活在人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当然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弘道人。他死了,他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是他对生命之道真切的体会,很入心,并不难懂。字里行间的那层意思,不识字的乡下奶奶是完全有默契的。那么,千百年来,超越文字的那份默契是如何实现的呢?

就是因为天赋的明德,人人本有,祂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三昧真火也烧不坏的呀。将“我”放空,祂才能显明;若总是强调“我”的正确、“我”个人的理解,“我”的什么价值观念,那么只能将事情搞复杂。

呜呼!说话是很难的。因此,借助于文字、语言,实在是不得已。

早上读到一位高中朋友写来的邮件,很欣慰,这位在草原骑行时相识的同学很有省悟力。他写道:

近日发生许多事,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9月3日的阅兵。观看完阅兵之后,感觉“心”被打开了,觉得自己平日里还是太小了啊。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自己身上打转,在自己经历的困难上打转。看见国家的装备与部队,看到老兵坚定的眼神,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报国、奉献、服务他人的决心。一直觉得在学校里被人压迫压榨,很苦,可若把这些当做两年前在草原上吃苦,也不觉得那么苦了。以前是自讨苦吃,现在别人给你把苦送上门来,到省去了去找的功夫,还能磨自己的性子,多么好!

今天看到了您前两天的文章《入世心法》,也解决了我的诸多困惑。起心动念很重要,守好自己为人的那颗诚心,各种各样的“象”最后都会消散化简,自己走的路一定错不了。

有空不二,阴阳合德——这些词句都是可以去真切体会的。苦与乐,喜与悲,都是在不同情境中的觉受而已。若对那个无善无恶、不生不灭的心之本体有确信,那么所有的觉受也只是过往烟云,不必执着。

“时变”,不是乱变的,它背后有某种运行之道,不必借助占卜,大家平心静气,都可以感受到何谓“时来运转”,何谓大势所趋。选摘一篇时事评论如下,供大家参阅:

台湾社会这样对待大陆阅兵:民间沸腾、庙堂无声

【来源:经济观察报2025-09-04,文/记者:王义伟】

面对大陆9月3日的阅兵,台湾社会的反应可用8个字来概括:民间沸腾、庙堂无声。

关于民间和庙堂的概念,笔者稍作解释。

在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时,我们已经没有必要以统、“独”来划分台湾社会,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强调蓝、绿、白各个阵营的分野,以庙堂和民间来分析,更确切一些。

因为庙堂之中的那些人,无论阵营是蓝是绿,无论立场是拖是“独”,都属于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包括绿营的媒体,也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定位在了庙堂之中。庙堂之中的这个阶层,对统一有一种近乎天然的抗拒和恐惧心理。此次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前来观礼,就有国民党籍“立委”宣称洪已经不是主席,不代表国民党。这种表态,就是将自己定位在了庙堂之中。

台湾的民间,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则是越来越怀着开放的态度。

书归正传,说说台湾社会的反应。

在民间部分,首先是以《中国时报》、中天新闻为代表的媒体,对阅兵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详尽报道,相关内容可谓琳琅满目。

力主两岸交流和统一的几位网红名人,情绪激动溢于言表。

台湾知名政治评论员邱毅教授说:“这是我所看过最壮观、最震撼人心,最感动肺腑的大阅兵。虽然身体状况不佳,无法亲临现场观礼,但透过直播仍然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不知那些‘台独’、青鸟、黑熊,看了有什么感觉?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还是万念俱灰,知道‘台独’无望?甚至想做回中国人,但不敢承认?”

另一位力主统一并亲临现场的知名政治评论员王炳忠说:“我在观赏晚会的过程中,数次激动鼻酸。看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的情境呈现,还有老母亲送儿上抗日战场的大义凛然,不禁落下悲愤之泪。而当结尾处,众人用如今山河无恙、富强康乐的中国告慰先烈,又令我饱含骄傲的热泪。

台湾网红陈之汉(馆长)说:“如果你是民进党、青鸟,看完之后,那就会觉得是万念俱灰,但是你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就会无比骄傲,今天阅兵之后,世界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中国。

专家学者的点评以媒体名人郭正亮和台湾军方前高层将领张延廷最具代表性。

郭正亮认为,这次阅兵展示的装备主要是针对美国而来,“让美国有感的所有的武器都展现了,这相当可怕”。

张延廷则表示“战略拐点到了”,大陆展示的装备有四大特点:第一,出现大量无人化、AI智能装备,是系统化作战的体现;第二,未来大陆可能会打造预警机和低轨卫星进行搭配的作战模式;第三,隐身化得到长足发展;第四,核打击能力显著提高,东风-61除了射程远,可能还具备高超音速能力,这将使得拦截难度极高,并提高大陆军方核打击任务达标率。

与民间众声喧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的庙堂之中,几乎鸦雀无声。

唯一例外的,是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有两个表态,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赖清德竟然顺应日本官方的表态,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称作“终战”。他的这一表态,受到蓝营方面的批评,一则批评他媚日,二则批评他把抗日战争的叙事权拱手让给了大陆。

第二,赖清德没有正面评论大陆的阅兵,反而通过社交媒体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台湾人民热爱和平,台湾也不拿枪杆子纪念和平。”

至于蓝营,处境尴尬,很少有人发言。

对于赖清德所谓的台湾不拿枪杆子纪念和平,笔者觉得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回复他:你不拿枪杆子,是因为你的枪杆子拿不出手。

新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曲折坎坷,从第一个阶段“以政治建设为中心”,调整到第二个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如今,正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时代的转折,也需要一次思想大解放。

兵道,凶器也,诡道也。但王者用兵,乃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之师也。

“春王正月”何谓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上午,与爸爸一起共读了今天的学习日志,对这句话——“唯有将‘我’放在历史现场,历史才变得生动可触摸——尽管每个人的‘我’是如此微不足道”,很有感受。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着一日一日富强的中国,十分感慨!我们何其有幸,生在今日之中国,“我”与家、国、天下是一体的,就像那句:少年强,则国强!

立志,从这份大信开始。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唯有感恩!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