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旅 Day15 | 中国的后劲

徒步日志2025年6月6日星期五

昨天走了不到34公里,男生队伍就完成了当天任务。距离女生住宿地——洛川县桐店路的商务酒店只有2.2公里,这里有阿党镇咀头村的村委广场,比较适合我们歇脚、扎营、小参,旁边有饭馆,都很方便。

这条路是小路,若走210国道,则要多走十公里。尽管经过几个爬坡,但整体走起来很舒服。一早走在黄土高坡上,天高地远,特别辽阔,于是作诗一首:

《陇上日出》

黄土高台绿意浓,层云尽染金边红。

黄河飞瀑过壶口,北上延安更从容。

遥想当年黄帝陵,英雄聚义为尽忠。

雄鸡一唱天下白,笑看神州见群龙。

这些天在路上,没办法用电脑整理《时事报道及评论》,但每天用手机仍然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欧美政坛没什么新鲜事,这些所谓西方发达国家的执政团队,的确像是个草台班子,他们的偏执、傲慢和弱智,常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一则比较重要的新闻,是我们的邻国——韩国,换总统了。6月4日,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被正式确认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李在明随即开启其总统任期。对待中国,李在明主张修复关系,经济理性优先,与尹锡悦“一边倒舔美媚日”不同,李在明多次强调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及半岛安全关键方”,承诺“稳定处理韩中关系”。

习近平主席已致电李在明,祝贺他当选韩国总统。习近平指出,中韩互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建交33年来,双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手并进、相互成就,实现两国关系平稳健康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韩关系发展。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和地区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作为全球和地区重要国家,中方愿同韩方一道,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共同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平日关心国内国外时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不少人从来不看官方媒体的正式新闻,只看网上的各种小道消息,时间久了,一定会对你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倾向造成影响,即喜欢冷嘲热讽,而不习惯坦荡包容;喜欢拐弯抹角,而不习惯直面问题。

中国士人的传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且无论小事大事,在明明德,一以贯之。建立了这种整体又具体而微的思维方式,就有了一种特别强的学习能力。似乎这个人学识渊博,知道的多,其实重点不在这儿。而是基于以仁为本的天下观,他的心量一定是开放的,拥抱变化,同时又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容易被外物所转

走在西北大地上,就有特别稳重、踏实的感觉。1980年代末,大陆有一部政论片《河殇》曾轰动一时,它的主要观点是:黄河和黄土地文化已经落后了,远远跟不上时代变化,我们要拥抱蔚蓝色文明,向西方先进文明致敬。

三十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河殇》的主创人员及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思维是线性的、单一的,他们眼里只有所谓先进的西方文明,看不到天地悠悠,自有其化育之道。人道,若背离了天地之道,必定举步维艰,危机重重;若顺天应人,则王道坦坦,王道平平。

从今年春节前后,宇树机器人,Deepseek纷纷出场,直到歼10在印巴空战中发挥出威力,人们感觉中国高科技似乎突然有超越美国的势头,但同时又有许多“清醒”的声音劝告大家,要戒骄戒躁,不要头脑发热。

其实,这些“赶英超美”的现象绝非偶然的孤立事件,而是自晚清到民国,从西南联大到抗日军政大学,从原子弹爆破基地罗布泊到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无论其政治背景如何,多少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阻挡。

如今,全国至上而下,至下而上,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也早已经有了所谓“国学热”,可是究竟传哪个“统”,如何通古今之变,各说纷纭,鱼龙混杂。不少人怀念民国时期的学术自由,认为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才是中国学术史的黄金时期——这都是受西方现代人本主义观念的影响。

惟有回到天人之学,至简之道,才能不落入学术之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不在于著书立说,而在于真正超越前人,开千年新局。因此,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完成中国化,同时也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邪路。

相比较美国的外强中干,西欧国家的垂垂老矣,中国正显现巨大的活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因此,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如孩子普遍厌学、生育率下降、精神危机等,这些现象都是暂时的。中国真正的后劲,来自于华夏文明对生命真正的尊重,来自于“天人一贯,阴阳合德”的古老智慧。

明天再走20公里,就到黄帝陵了。让我们温习一遍毛泽东1937年写的《祭文》: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p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cuōdiē)。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chī)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jù)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xuān)。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夸父班男生徒步日志选摘】

◎今天一早在茫茫夜色之中启程,登上黄土高原。正值日出东方,把两旁的玉米地染成一片金色。极目远眺,一望无际。有诗一首:

行行重行行,离离复离离。

山走神来笔,点睛碧玉滴。

心宽原自阔,登高天更弥。

会当凌绝顶,跨下老龙脊!

下午小参,也在问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参加此次徒步?其实很早之前就特别期待,但那时只是看着走过的学长的样子,一种模糊的向往。伴随自己真正走上这次徒步,才明白就是让一路上的大山大川化育自己,变化气质。小小的我,能够与天地万物相连,就能活出生命的开阔。在少年时能有这样一次壮游,无比感恩。

◎今天开始尝试当领队,没有想象中那么累,特别是在爬坡的时候放松走,感觉有一种力在推着自己稳稳地向前,就像唱侗歌时要起一个调,让所有人都可以自然地和上。

因为走在最前面,没有什么遮挡,当走在黄土高坡上,天高地阔,旭日东升,天边缕缕云霞,村庄也醒了过来,人气渐旺。人行天地间,一定要见到天地的美好,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一步一步行出来才见得到——天时,地利,人和。

下午在咀头村的村委安营扎寨,很感恩。中程队从两公里外走来小参,谈到有同学的父母此时此刻也和我们一样走在朝圣之旅的路上时,很感动!我们要学习父母们的诚恳与担当,愿意一起成为承上启下的道友。风华正茂,在我们这个年龄更可以轻装上阵,拿出这个时节应有的精气神去学习,去实践,并做好承担起上一代使命的责任,继往开来。故千里徒步,也是一个郑重的成人礼,要在心中立一个明堂,有天地,有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的古圣先贤,认祖归宗,活出中国人本有的样子

【夸父班女生徒步日志选摘】

◎由于今早第一程上坡领队领得很稳,便可以转头看一旁的风景,风吹过树林,投在地上的影子摇曳多姿。

下午小参讨论目前徒步行程过半的心得。很感慨,很多事情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懂这份缘的宝贵、充实,在外,也在内,长养着我们的精神。

——善于学习的人,每天都是饱满的。

——那么多列列宗在后面挺着我们,有什么好怕的呢!

◎今日清晨沿着公路缓缓上山,阳光映出树影,转头一看天边的云层中洒出一捧金光,心中似也被点亮,祂一直在无形地关照着众生万物呢,忽觉特别感恩。

不觉间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已行至山巅之上。四面望去,只见满天彩云排天而去,与四下深绿的山壑渐渐延伸向天边,融成一片淡淡的苍茫……之前只道内蒙草原或南方平原才能有这样“大”的天,此时在这西北高原上却看得心旷神怡,这里天的“大”,是因与拔地而起的山脊相连,如此朴厚。生命亦如此宽广啊,忽想到,我们也不是只能被时代的认识裹挟,更重要的是顺着心底的那份壮阔,发乎情而止乎礼的心气,这是不能被磨灭的生命伸展的底气。

走在路上,看着脚下的山路忽想到了爷爷,虽然我生长在南方,但似乎在身心中,这黄土地才是我的根。由此,意识到那些真正有品质的作品,其实都一定是要与自己生身的根脉、文化的根脉相连接的,便是要与那份身后脚下的古往今来汇流而来的深情相会,相认啊,无论是我们的先人过化存神,还是要更远的天地化育皆是如此,是和更大的人类的心灵在一起,不然出不了深入人心的作品的。

下午与男生共同小参,如今对于我们的文明,我们也许太缺少“亲”了。祂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我们心灵的源头啊。所以古人看中的是口口相传的生命智慧,是先人所行出来的德行,不可丈量的无形化育着我们的精神。人类文明,是与天地同在的啊,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肤色,皆可以成为“王者”!唯心的自明。而作为这么伟大文明的后人,有什么好自卑的呢?只是你是否有把自己放将进去,敢不敢认,担当。

亦如黄老师所说,主动走上自己的人生路,不必被一些意识绑架着走。心甘情愿,脚踏实地。

不诚,无物。

【来自遵义-天水线的报道】

◎今天大家都走了50多公里,而我只走了18公里,不过心情却很平静,这和之前的自己比,我认为心性有进步,正所谓人贵在自知,向智者学,路慢慢走,这是一条内关自修的路,心诚亦有所成。

◎今天行进50公里,走出来了一份踏实。

人人皆有好胜心,都希望别人念着自己的好!一旦自己感觉到“被攻击”或者“被反对”,就会生起一份作战计划,或是隐匿不说或是直接怼过去。今天在走路时就越发感知自己在这方面需要修。倒不是让自己与世无争,而要更加明晰自己的位,如何透过走路时自己的身体感受,透过小参众位中华民族的铁血儿女分享,照见那个自己。

很感恩每一位都诚心诚意的分享,也与各位伙伴的成长变化感到高兴,每个不同的人走在一条“大道”上,这就是黄老师所讲的群性之美。嗨!也别管是哪位老师说还哪位同伴说,但凡能对自己有触动,有共情,让自己长大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

我们都是成年人,来了咱们就是要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对别人的影响不期待,不要求。只管向天地和道友学习!

◎今天徒步又一次突破自我,从之前的最多行走20公里腿筋巨痛,到今天的50公里并且腿微痛,为这份成长感到很喜悦。

晚上读黄老师日志,对“改命”很有感,从“有我”到“无我”,原本昨天听说今天比平日路程数要多18公里,是多少有些害怕的,今天徒步时放下了“我必须完成”的焦虑,融入乡道稻田自然风光的呼吸,在至诚中突破了体力极限——放下“小我”,方见天地辽阔。

读到夸父班女生偷背重行李体验时,很赞叹,我们成年人追求“轻量化”,孩子却能主动选择负重,扩展生命的容量,这份容量恰是对生命的淬炼。有孩子谈到讨论课上紧张到“怕总结不好”,最终领悟“逃避很简单,但选择面对就是在学习”时,想到了我会因为“准备不足”等问题推脱,不敢开始去做一件有挑战的事,向孩子们学习,比如徒步,不重视表现是否完美,而是关注自己是否愿意继续走下去的初心。

(慧安、雨麦、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