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于“互联网+”

衡水湖(大明湖)的清晨

学习日志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 慧安

昨日主课之后,受邀去邻县枣强的大营镇参观。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皮草博览会”。在河北,衡水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枣强的大营镇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裘皮产业最大的聚集地之一,“世界皮草看中国,中国皮草数大营”已成行业共识。

据报道,枣强大营镇积极推动皮草产业转型与数字赋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环保类新型皮草以及产品AI智能设计、跨境电商销售模式等均受到了外商们的欢迎。年加工量突破500万件,产品涵盖4000余个品种,2024年实现产值216亿元,出口贸易总值达6亿元。

在博览会主楼四层有一个以“裘皮文化”为专题的历史展,这才了解到,商朝的比干,被尊为“裘祖”,即裘皮行业的祖师爷。附近有比干庙,有今人题写的《天下裘都赋》,其中写道:

昔者棘津名城,冀南古镇。东挽渤海之萦回,西偎常山之伟峻。南凭岱岳而通灵,北望神京而祥顺。斯则王叔比千,皮艺乃一代宗师;枣强大营,制裘之千年名郡。秦皇御封以裘都,郑和载销之宝赆。是以美裘千载传扬,皮饰万邦惊震矣!

裘祖比干像

文化不仅是历史,更是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是“文化”的具体内容。中华美食,世界第一,这大概没有争议;但华夏的衣冠文明,从北宋达到巅峰之后,就一路衰落,到了近代全盘西化,改穿洋服。平日里,各种“便服”倒也实用方便,只是在正常场合,我们穿的衣服就有点不伦不类了。故重建礼乐生活,正是重塑大美“华服”的大好时机,服装业不仅是外贸转型的新赛道,也是青年创业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有着充分想象的空间。

比干庙

这几日,选编周恩来总理的讲话和文章,供孩子们阅读。我鼓励大家要学习总理的整体思维,作为大国的总理,尤其是一个文化大国的领导人,看待任何问题,都是从大处着手,一览全局的。而通常,平民老百姓的子弟也好,富家或官宦子弟也好,总是容易受到出身环境的局限,思维狭窄,目光短浅。尤其是在崇尚商业竞争的现代社会,总会有一种害怕被淘汰、被甩出去的焦虑感。

其实,天地广阔得很,当我们扩展了我们的意识,不再做井底之蛙,才能自由翱翔。

现代人容易受商业主义和科技至上这两重力量的“压迫”。我们不是反对商业、反对科技,恰恰相反,我们要关心和了解商业的规律和科技的发展,但不要被它套牢。要学习跳出商业套路来看待经济行为,跳出科技进步主义的逻辑来看待社会的发展。而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批卓越的领导人,就是有这样大格局、大历史观的,他们是真正的历史推动者,是中国文化活生生的实践者。

因此,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原本是一体的。我们受马克思学说的影响,习惯于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所以,经济是基础,而政治、文化是所谓上层建筑。”其实,从“阴阳合一”的整体观来看,物质和精神是相互转化的,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天下观”,既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这一点,我们在今天可以更明确地、更清晰地表达,可以比毛主席、周总理他们老一辈人走得更深入。一代更比一代强,要有这样的自信。

1959年5月,周总理视察天津南开大学时,同师生交谈
1962年12月,周总理在新年联欢会上接见中西医专家
缅怀周公

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将经济、政治、文化视为“三元”,他们近代人本主义的理想是期望经济上是互助的(或曰博爱的),政治上是平等的,文化上是自由的。华德福教育的发起者斯坦纳博士的所谓“三元社会”,也是基于这个思想背景,只不过他是侧重于从灵性的角度来解释。

回到中国人的“易”思维,天下万物无时不在“变易”,同时,不管如何变化,其背后有“不易”(不变)之道,祂是恒常的;懂得变与不变的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践“简易”之道。而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问题,都不过是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交往、交流)而已。而一切的交易,想要做到可长可久,一定要从万物一体之仁出发,不能违背这个“仁”。总想着自己占便宜,让别人吃亏,这个买卖不能长久;总想着自己做老大,把别人踩在脚下,作威作福,这种“霸道”行径也只能横行一时;总想着用自己的“正确”去强加于人,做文化输出、思想灌输,必定会遭来反弹和反抗。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我们不妨在王镇华老师“三易堂”的基础上,增加“交易”之道这门学问。而要学习“交易”之道,可以向伟大的外交家周恩来总理学习。这位现代周公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是实实在在于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中实践出来的,他的“交易”智慧有口皆碑。而最有代表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注: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从而以国际条约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6月28日,中印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新德里召开的亚洲国家会议上,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相互了解与和平共处的坚实基础。此后,万隆会议通过宣言,倡导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十项原则,包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1957年,毛泽东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的14个国家,提出中国经济援助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合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完全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两性亲密关系和代际之间(即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亲密关系。因为,天赋人格,所有的人其精神都应该是独立自主的,不可由别人替代包办。如果天下的父母尊重这一原则,就不可能有所谓的“代沟”和“逆反”,上一代与下一代就能成为“忘年交”;如果所有的情侣尊重这一原则,就不会有爱情的悲剧发生。而商业伙伴和事业伙伴,都能遵从这一原则,那么一定是互为增上,和睦共处的。

互联网技术的普遍运用,使得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所以,一度有“互联网+”的说法,意思是说,互联网技术可以为传统行业“赋能”,帮助各个行业、各个企业提升。互通互联,这恰恰特别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维,因为华夏文明基于“天下一家”的公心。由此可知,中国人是真正开放、热爱和平的。

因此,比“互联网+”更重要的是“文化+”,这个能给所有领域“赋能”的“文化”,不是有形的文化知识,而是“生命自觉”。当一位电影导演完成了生命的觉醒,他拍摄的影片是会熠熠生辉的;当一位服装设计师、一位经营服装的商人,完成了生命的觉醒,他的事业也一定别开生面,充满生机……

现代中式裘衣

多年前,我陪同胡因梦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有这样的共识:我们不需要新增加一个所谓的“灵性产业”,只要从事各行业的人,能有灵性的觉醒,这个行业或这个从业者的事业,就变得充实而有光辉了!

祝福所有上天的孩子!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外交家”,成为这样的“文化人”!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4则】

 ■ 01

早上晨练,雾很大,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离得远一点就看不清。这种天气我以前基本没见过。

主课,我们听了由夸父班学长和江华老师等人一起创作的广播剧《忘川之水》,非常精彩!虽然只是广播剧,但每一个场景的画面感都很强。黄老师说,给故事配图片不一定是好的。确实!给读者留点想象的空间,每个人想的画面是不一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被绘图者的想象给禁锢住。

 ■ 02

主课,我们听了广播剧《忘川之水》,很长,很生动,用简单的文字构成一篇故事。今日黄老师所讲让我很有启发:“电视、视频让我们成为被动的观众,而非主动的参与者,但读一段文字,可以自己去想象那个画面,有无限的空间。”经黄老师如此一讲,似是点睛之笔,一下就通了。

 ■ 03

主课,听了之前学长们录的广播剧《忘川之水》。内容是非常精彩的,而在精彩的同时又非常感人。听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会回想到刚刚结束不久的原创戏剧《舞英歌》。通过与江华老师学习,让我从中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且非常有魅力的,同时,也要认可自己的声音。

孩子们设计的广播剧《忘川之水》海报

  04

早上听了《忘川之水》,很感人。将自己完全带入其中,会因“瘦子”没认出“我”而悲伤,也会因“失去”家人而恐惧。如今我们的成长,是有背后无数“人”的付出,不仅今世,还有世世代代,谁能保证说我们生来就只是人呢?谁又知道我们今世为“人”是多少次的“胖子”、“小草”、“海鸥”让出来的呢?在身体这个小小的载体中,又装了多少个不同的灵魂呢?

或许在千万年前,我们已相互见过爱过,只是我们已经忘却。但既然今世仍然能再现此处,那就再续前缘,继往开来。我们清楚,今世的时间是短暂的,穿越时空,每一分的相遇或许是再次的重逢,每一次离别,亦或许是“下次再见”。不必在意事情的发生,但珍惜我们的彼此相遇。

我们是少年,是海鸥,是世间一草一木,是天是地,是“你”,也是“我”。祝福!

万物皆一体




 活动推荐:12月冀州礼乐共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