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寻帆小组日知录整理 | 元毓
衡水市政协提案组的尚主任打电话来,说他整理书房,有不少关于衡水的书刊资料,问我是否有兴趣。我说太好了,于是抽空去尚主任府上挑选。挑了七八捆书籍,满载而归。今日有空,翻阅其中的一册《衡水历代作家诗文选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该书内容主要为文赋、诗词、笔记小说等三部分,还附录了外籍人氏所著有关衡水的诗文,现选编部分文字,供同学们参阅。
开篇,当然是汉代大儒董仲舒。有《举贤良对策》选文:“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有《汉书·董仲舒传》选文:“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亦有《春秋繁露》选文:
“天之常道,相反之物也,不得两起,故谓之一。一而不二者,天之行也。……事无大小,物无难易,反天之道无成者。……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足以立身。治孰无常?常不一,故不足以致功。诗云:‘上帝临汝,无二尔心!’知天道者之言也。”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民不能知,而常反之,皆忘义而殉利,去理而走邪,以贼其身,而祸其家,此非其自为计不忠也,则其知之所不能明也。……先王显德以示民,民乐而歌之以为诗,说而化之以为俗,故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从上之意,不待使之,若自然矣,故曰:圣人天地动、四时化者,非有他也,其见义大,故能动,动故能化,化故能大行,化大行故法不犯,法不犯故刑不用,刑不用则尧舜之功德,此大治之道也,先圣传授而复也,故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唐代诗人高适乃衡水景县人,多写边塞风光与战争场面。本书收录了其《醉后赠张九旭》一诗,可见其性情: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白居易曾来过冀州,留下《冀城北原》一诗,曰: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余?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垄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牟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王之涣也到过衡水,留有《宴词》一首: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尽管诗句描写的是春日美景,字里行间却是深深的离愁。
这些天,每日刘森老师引导我们领略中国古典音乐之美,畅谈古今,这样的生活太奢侈了!想想那么多孩子成天埋头苦读,写不完的试卷,那么多成年人忙着去挣钱讨生活,为不确定的未来而焦虑,十分感慨!——人生是可以活得很开阔的,就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多少魂牵梦萦的壮丽山河,为何要作茧自缚呢?
说起当前不少青少年厌学、抑郁,刘老建议办为期半年的《非遗文化研修班》,让孩子们学习大锣鼓、英歌舞,从传承千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恢复那一口元气。将来机缘成熟,还可以组织“国际青少年非遗文化节”,让不同国家的青少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不要落入恶性竞争、你死我活的意识窠臼中。
呜呼!有诗赞曰:
道安北上恒山游,董子大原神明留。
正道沧桑春复秋,世间功名不可求。
金戈铁马皆可休,欧美霸业称堪羞。
回望天际下中流,烟雨冀州思悠悠。



附一:【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今天上午刘老讲到了鼓乐,感触很深,“极高明而道中庸”。一首《画眉跳架》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喜悦,多变的节律技巧完全贴紧了生活。一首《圣寿乐》,里面饱含了对天地先祖们的感恩和崇敬,以及对生命的郑重。简单的节奏当中可以变化无穷,每一段都可以听到时代的心音和飞扬的精神,万世流芳,很赞叹!学习中国文化一定关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命信仰,每一个人都可以立于大生命的长河当中,活得够大,够开阔。再读《中庸》,圣人之言已经说得非常透彻了: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 02
今天周五,晚上观影——《上甘岭》,挺感慨的。昨天刘森老师为我们讲《一条大河》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深深地勾起每个人心中的共鸣,让人浮想连翩,也勾起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需要感恩革命先烈,不能忘了“本”。要提振精神,活着有个人样!人活着,皮下要有血。现如今我们不需担心吃饱穿暖,不需要担心流血牺牲,更不用流离失所。正因如此,精神才不能垮了。立其精神,正其性命,活出生命的精彩,不枉这一生。




–青少年英歌舞共学营之冀州中学课堂
附二:【来自《寻找中国帆》小组的报道】
■ 01
突然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朝会,一场朴素的谢师礼,感恩老师们在这几年中的细心教导和引领,感恩同学们在生活、学习里那些细节和不经意间的帮助、扶持。三拜九叩首,面对“天地圣亲师”,一脉下来的道统,转身又是朝夕相处的家人;这一跪是真的震撼、无隔,我亦于其中;这一拜又为之动容,何其有幸遇到这么好的一群人,相互关照、砥砺,以生命影响生命,这不是道友,又是什么!唯有感恩!
告别玉泽园和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背着行囊,踏上新的征程,我们扬帆启航了!就像黄老师说的:“下跪很容易,但跪的是什么,是要行出来,做到才算懂。”所以,第一站便是在心中扎根、立住,于每时每刻中坚守,奔向星辰大海,寻找那颗永恒之星。
起飞了。向天空,于云端。在空中,云层像大地,也有日落、夕阳,金光洒在白云上,一层层泛着金边,如动漫中的云海,而我们航行其中,轻而软,望尽“世界上的宫殿城堡”,是梦境吗?暴风雨来临,飞机在乌云上盘旋,下面则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透过那些较薄的云层往下看,再抬头是天堂般的景色,我们身处其中。下降了,乌云勾勒出山脉的轮廓,余晖将河流照成浅黄色。夜色降临,脚下的城市车水马龙,一片祥和,是人间的样子。
这艘“中国帆”扬帆的第一天,说说笑笑,去往同一个岛屿,相互的关心、帮助,这幅画卷名为“家”。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有礼有节,有诗有乐。
——不只是造一艘中国帆,更是寻找自己内在的神明。
——放眼天地,任我驰骋,做天地间的王者。



–寻帆少年风云兼程9小时到达厦门
■ 02
昨日与同学、老师们挥手告别后,我们就踏上了“寻找中国帆”的旅途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即便是飞机延误,凌晨三点多才到酒店,但今天大家依旧精神饱满。
早饭后,我们就驱车来到百花村花卉苗木市场。在那里,贝壳老师和我们讲了《中国帆》的第一堂课,“如何选树苗”。因为造船需要用到很多的木材,为了保持自然生态的循环和不断性,拿走一棵树的同时,也要再归还自然两棵。所以在挑选苗木的同时,需要知道它们的一些喜好(比如:是喜阴喜阳,喜干喜湿,适合种植在山上还是山下,土地要偏酸还是偏碱的,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要知道苗木价格)。在看那些植物时,我们就一边逛、老师一边讲。可以在天地之间开展这样的课堂,是一种很不同的学习方式,只有边学习边实践,才可能会有真正的长进,我觉得这是在今天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点。



■ 03
“平凡当中又真实的感受到美好”
再回金銮湾,感受大海的拥抱,风、景、浪、沙、贝壳,来自清晨的叫醒、滋养。现在先认识,往后要渐渐熟悉、交流,我想最后我们会相处的很有默契。
朝会读《乡下的奶奶》,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同时结合自身,而这一天就像是践行它。
都说来到一座新的城市,想要了解它,那么就要从菜市场开始。
一进去,扑面而来的只有独属于它的腥臭、嘈杂,浑乱中弥漫的是生活的味道,渐渐适应了沿海城市,菜场里自然有很多海鲜,鲜活、多样,也让北方的同学瞪大了眼。一系列采买后,生活用品齐全之外,收获了这里的“亲”,从摆摊的老奶奶们到卖盐的老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带着温度、暖暖的。菜场,有烟火味,有情份。
大扫除,没有停过,只有忙与累中的轻安乐,当出于“我愿意”,自己“当家”的前提下,任何事都变得充满乐趣,抱怨、烦躁不见踪影。“人活一世,开始与结果早已定,而中间的过程是自己决定的。”亲力亲为,主动的投身,我们在为自己“安居”。期间,许多村里的奶奶们过来问候我们,虽是单方面“加密”输出,但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善意(好像是在帮我想办法干得更好)。缘分不可思议,我们来到这,背后有无数人的付出、护持,同时我们也要反过来感恩,帮助、影响更多人,去善待众生,因为一切都不是理所应当的,我们互相成全、放心。
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是自己做的,一起操持的,格外的香。没有过多的烹饪方式,唯有真心去做,生之活之,围坐一起,今日是第三天,以“安居”,充实而有光辉。
——一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同时利益很多人。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考虑、换拉思考,将心比心。
——为什么来做这件事?要怎么去做这件事?
——生发,当下及随缘。
——能力是需要磨练,长进的,态度当下即刻就有。



附录:刘森老师为《潮州音乐二四古谱集》写的序
今见潮州《二四曲谱集》出版,古代音乐曲谱的艺术心灵活力进入了时代文化的新潮之中。古老的音韵曲谱可以奏响在时代文化发展的岁月里,音韵绝响再现,可喜可贺啊!
《二四曲谱》是世代传承的音乐曲谱,应用在《弦诗乐》及《潮剧》音乐中。弦诗音乐的曲目情感丰硕,变化多样。岁月年华的性格磨练形成深邃而宁静,欢快与欣喜,触发心灵。音乐的活力令人忘却生活的烦恼,投入在情意音韵的渴望之中。那是中原古音韵在生活传承中独特的心灵韵唱。曲谱保持着五声音韵与七声音韵的自然转调的情意手法。其音韵唱诵在心灵中悠远绵长,音韵将岁月生活的命运感悟融化于心灵之中。
古人音韵以宫商角徵羽的音韵变幻奏响在空间,令人心旷神怡。音乐的意境的深邃高远之形态,悠远长怀寂漻而气清的胸怀。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悠远长怀寂漻而清兮的雅趣,别具一格。
弦诗音韵意境的思维在生活岁月里,在心灵的记忆里,代代沿习,难以忘怀。生活的艰难与艺术心灵境界思维的神韵成为音乐的风格特征。
音乐中想象的意念思维是超越一切的自然心灵之美。音乐空间形成心灵艺术,在生命跳动之中,在有限的律韵空间里探寻无限的情意活力。


二四曲谱的古韵传承始于何时、何代、何人所创,已无考证。古老音韵在生活岁月的代代沿习之中。
《二四曲谱》的音韵唱诵不仅对《弦诗乐》演奏技法的世代传承起到心灵理解作用,而且保存了古音韵多样变幻的情感调式色彩。潮汕地区的音乐家们保护了这一遗产文化的历代传承不失。
二四曲谱不仅是音律传承,曲目传承,生活传承,文化传承,心灵传承,更是岁月生活的鲜明活力的再现。是艺术文化在生活中的古代情思,今日现实与未来希望的心灵情意连接。
饶宗轼先生在近代弦诗二四与潮剧二四曲谱的传承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有生之年疾病缠身的境遇中仍将在心中记忆的266首二四弦诗曲谱传抄留给后人,成为古老音韵文化世代传承的当代汇集。
二四曲谱的变奏手法是古代音乐体裁的延传,是生活岁月的心灵涌动,是音乐情感的灵魂之意,是主题音乐的生命活力的岁月历程。在曲式结构的变奏里,引发我们对岁月时代的感念之情。
二四谱多见“二板”流传的曲谱,而饶宗轼先生将弦诗曲式的变奏传承呈现了;原板,二板,扣拍,三板。这一音乐变奏的鲜明活力,让我们想起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音乐活力动人的“翕如也,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的生动感人音乐状态。我们在音乐的演奏中见到了古人音乐传承的神韵魅力。翕、纯、皦、绎的音乐心灵仍在弦诗变幻的演奏中传承,活化石文化的历史梦幻思维,涌动心灵,弦诗记述着古人的情意,今人的理解,未来的希望。
林纯在饶宗轼老师、曾丕瑄老师的指导下研习二四曲谱与弦诗乐,在多年的音乐践行中推动二四谱的音韵演奏与教学。今见林纯老师将二四曲谱重抄出版,为更多喜爱二四弦诗的朋友们学习理解提供了可能性。古老的音韵曲谱奏响在春天的大地,五千年文化生活的情怀意愿奏响在新的时代文化潮流之中。
在此要感谢潮州李伟雄先生,林敦旭先生,林庆先生及广播电视界朋友们对我有机会深入学习理解潮州文化的亲切支持。感谢潮州音乐家们的帮助与引导。使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对潮州音乐文化艺术的探索、学习、理解的逐步深入,对古老音韵的心灵热爱与感悟。
感谢黄明雨先生将《潮州大锣鼓》《弦诗乐》《二四曲谱》融入玉泽园的教学生活,让同学们有机会领略古音乐文化的灵性传承。理解音乐的生活情意,文化的生命活力,艺术文化的魅力。对遗产文化的心晨理解,古音韵艺术在心灵岁月文化中的感知。
祝贺古老的二四曲谱的首册出版,这古老文化艺术在时代生活潮流中的新生。



–林纯老师带着夸父少年学习弦诗乐
人人都能自觉!
欢迎加入“道大”奉元班,
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生命自觉者!
(点击海报,即可查看奉元班招生公告)
▼

本文图片来自
元毓、贝壳老师、泽芳、雨麦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