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的“乡间士”

学习日志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日知录整理| 慧安

九月东山岛天亮得很早,不像冬天每日清晨六点多都能见到完整的海上日出;昨日早上六点多,当我从南埔村步行到海边,太阳早就升起来了,藏在厚厚的云层背后,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整个海滩都染成金色了,依然那么壮美!

临时去了一趟东山岛,是为明年1月到东山岛“礼乐共学”考察更合适的场地。《寻找中国帆》项目组在南埔村已开学近三周,一切顺利,生活、学习、工作的场地都够用,只是若要开放给更多华德福学校,配合他们学习《大航海》版块,还需要更大的空间。因此,贝壳老师的朋友介绍了一处新开发的楼盘,有别墅,有板楼,距离也不远。

从闽北深山里的古村落,一下来到闽南海边度假型的地产项目,反差很大,让我对“地产”这背后资本主义的“算法”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在售楼处的电梯间里见到两段话,很有趣,就拍了下来:

用心去读这两段话,似乎很关心人,很激励人,但关键词是“房子”、“买房”。因此,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及相关的投资学、管理学、营销学、广告学等等,都在兜售一套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以及某种人生哲学。它运用在房地产领域的底层逻辑是:只要你拥有了一套属于你的房子,你就不慌了,你就具备了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

就如保险业等金融衍生品,它的算法逻辑起点,建立在你的不安全感,所以要用钱来保平安,用钱来保障未来的幸福生活。

东山岛的清晨

下午回到西昆,福州的几位家长朋友也来了,聊到这个话题,说起打印机的“耗材”其实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概念,实业资本似乎比金融资本、地产资本要显得实在些,毕竟他们在生产具体的东西;但资本主义与消费主义是相辅相成的,资本鼓励技术的更新换代,从而迅速淘汰现有的产品,引领消费时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让人永远停不下脚步。

既然资本主义这么坏,那么让我们将它打倒吧?——不,不,不!让我们受过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后,明白了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我们不仅不要害怕和厌恶资本主义,反而要感谢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投资”、“市场”、“营销”等概念,来自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也让曾经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想束缚的中国人解放了思想,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变得更有活力了,所以短短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创造了奇迹,让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

既然资本主义能带来经济繁荣,那么我们就无条件地拥抱它?——NO,NO,NO!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为资本服务的,它将人异化为工具人,在资本主义的“算法”中,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人是人力资源,人是人力成本,人就不再是那个“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的“天人”了。马克思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本身成为主体,人类成为滋养它的食物。

我们要感谢这个大胡子的犹太人。因为在遭遇西方资本主义之前,中国人尽管也善于经商,并不缺乏生意头脑,但从来没有将“人”贬低到如此不堪。这与犹太人的文化基因不同,作为从犹太精神里解放出来的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犹太人的世俗道德观就是自私自利,他们的世俗信仰就是讨价还价,他们的世俗上帝就是金钱。犹太人的真正上帝是汇票。”

经过百年巨变的现代中国,不可能复古,回到所谓的农耕文明(用这个词来概括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本身就不够准确),中国要拥抱世界,就要善用人类各种智慧成果(包括最新的科技手段),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全球物流业等等游戏规则。我们今日的中国青年,不必像四九年之前的爱国青年,把家里的别墅变卖,造自己家的反,变成穿草鞋的“无产阶级”,而是在前辈奋斗的基础上,平等地与世界交往,让西方人通过与我们的交往、合作,学习到何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习中国人的“义利观”。

最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不再迷信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金科玉律,不再崇尚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不再羡慕西方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观念,而是充满自信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能住人的房子太多了,这是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先生不敢想象的。中国已经不可逆转地告别了“绝对贫困”,中国再不可能为“饿死人、冻死人”发愁。实现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新中国,正在回归悠久、灿烂的礼乐文明传统——礼乐生活才是人类真正应该过的生活。

在现代知识教育体系中成长的中国人,也正在不约而同地往传统“士人”转化。大家有了更多时间主动地学习,并参与社会实践,不是为聘职称,不是为了成功学,而是生命的回归——如何成为有主有体的大人。在民间,士气一点点在恢复。士者,有志于道安天下者,就如西昆的张腾万校长,守望民间,以身作则,带动一方,移风易俗,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共同推动礼乐社区的建设。

无限感恩!(德成学校一角)

昨日从东山回福鼎的高铁上,草拟10月11日-12日延安论坛的与会名单,想到应当邀请各地易俗社的带头人,大家进一步体会“延安精神”,探讨如何根植于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开展文艺的新局面。而健康的群众文艺,正是新时代礼乐共同体必要的生活内容。

从西昆到东山,从天水到延安,祖国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用资本主义的“算法”看中国未来的发展,似乎前途暗淡,不如之前高歌猛进的时期;但跳脱资本主义的人生哲学,你就能见到天地之大,人生之壮美,惟有感恩,可以生龙活虎地活着!

祝福中国!祝福各地大大小小的礼乐共同体!

西昆的晚霞,见龙在田

附一.【贞元老师听课笔记】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昨天傍晚,西昆晚霞如炽,龙翔凤翥。和一位同样瞻望霞光的夸父班女生聊起开学几周的感受,她说黄老师很厉害,把我们的天道、大人之学讲得清清楚楚,自己心里对立什么志明朗了。但有时又有些迷惘,怎么去做,怎么落在日常呢?

仿佛心有所应,今天张腾万校长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主课《给夸父班青少年谈谈心》,用把自己通过一路走来每日所做之事所想问题来体证圣人之道的经验,分享给孩子们。实在可行,如脚踏地。

校长手里抱着两本书走上讲台。他先举起一本《张氏宗谱》,说自己一生的“一个担当:挑起祖宗家业”。他回忆自己的祖先两三百年前从浙江丽水搬迁到福鼎,这本宗谱记录了祖宗的德行令闻和后代子孙绵延不绝的承续。中华民族本是同根生,而每个姓都有来头。每年张氏后人,清明扫墓,春秋祭祀,每十年十五年修一次宗谱,逝去的和新生的,都各安其位。一个靠谱的人,靠的就是这个谱,知道自己生命的来历。这样,每个人做事都不只考虑自己,都要想到,我所做的每件事,是光宗耀祖还是辱没祖先?自己一生所为,对不对得起先祖,自己在后人的眼里,是榜样,还是那个“略过不提” 的不孝子?在外有为,回乡铺路修桥建祠堂,设立老人助养金、学子助学金。我们要不要活成后人眼里恩泽绵长的有德祖先?

昨日主课,张腾万校长给孩子们谈谈心

两个责任:成家、立业 

张校长问在座的孩子和成人,“你们觉得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有说先成家的,有说先立业的,校长很坚定地说,老一辈都是先成家后立业。先立业的,往往守不住。成了家,一个人就不再是孤孤单单个人奋斗,不仅多了一个可以商量的对象,还有两个家族在后面合力支持你,做你的后盾。他以自己为例,说自己就是先成家,后立业,孩子也要得早,现在年富力强,跟女儿可以互相交流,老一辈的保守观念受到儿女启发,可以互补纠偏,守正创新。

张校长又拿起另一本书《论语讲要》,勉励孩子们要有三个本事:知识、技能、智慧。他回想自己十六岁第一次创业,做装修、做茶,做了很多“鄙事”,然后明白知识智慧的重要,从24岁重新读书,读的是圣人的经典,汲取的是老祖宗的智慧。读圣人经典,立为天下人谋事的志。谋天下人之事的人,就是圣人,就要发这个成圣的愿。校长说自己来西昆办德成学校、书院,没有拿过工资,那家里人也不能喝东南风啊(这里不吹西北风),怎么办?自己有做茶的技能,就靠做放心茶养家。作为父亲,女儿的教育是一定要担当的,不要怕养家,否则到社会上,面临困难挑战,很容易被扑灭。

而作为德成学校的校长,肩上的担子责任很具体,每天的固定开销就是五千。所以自己每天会有四个思考:如何生存?怎么养家?我对社会的价值,后代子孙怎么看我。

“我相信,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他举自己女儿考上香港大学研究生的例子,说以自己的经济力量,难以支撑学费,但“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因为这可不是只为自己家培养,是为国家为新的世纪培养人才啊。结果朋友们相助,难关很快过去。

校长说自己办德成学校,可以说是自己的社会价值。自己当初就是倒逼三十年如如不动,将圣贤经典智慧,在做事上体证出来。自己谢绝了很多的外缘,只做与西昆村民、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事。

雨后,绚烂的彩虹

张腾万校长娓娓道出自己亲身体证践行不止的五个习惯:习劳、惜福、读书、静观、行善。

五年来,夸父班每年来德成学校,跟校长的交往越深,越是叹服,校长所言不虚。校长是自封为学校的清洁工、接待员,他还是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校长对孩子们说,你只有通过做事,才知别人做事的不容易,习劳养德,只有不断为人服务,才能体证真正的生命快乐。

关于惜福,校长说,每样来到你身边的东西都是你的福报,浪费就是消你自己的福报。他以弘一法师和周总理为惜福的榜样,对在座的成年人也是很大的警戒。

读书是为了指导生命实践。校长说《论语》就是自己选定的要读一辈子的书。从24岁到现在,每天早上读书,在学校,带着老师们晨读,不曾中断。读《论语》如入宝山。家谱传的是孝道,给的是生命;《论语》则是师道,传的是慧命。孝道、师道,对于当下的青少年太重要了。

静观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就是看住自己的念头,这是所有圣人的功夫,每天临睡前花一点时间静虑一天所做所思,训练自己的心。

行善,是看到别人的需要及时去回应,从小事做起。在别人热的时候,给点凉风;顺手捡个垃圾,勿以善小而不为。行善就是为人民服务。

校长讲的这些,很平实,又很具体入微,平平默默,都出自自家的体证。他感谢孩子们,给了他梳理自己生命的机会。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着他较往年更平和更松柔的面孔,我不禁回味他在这节课一开始就很打动我的话:我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到哪里都自由。

大美西昆

附二.【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5则】

■ 01

今日晨练过后,大家去食堂用餐,在途中遇到一些书院的家长,他们并不把我们当外人,都很善意地向我们问好,很感动。很值得我们学习,感恩。

■ 02

今天可以算是难得的晴天。

下午打击乐从《十板头》打到《十美女进膳》。很久没有这样打过了(前几日总在干值日,打了一半就走了),很爽。但也确实体会到了配合,乍一听很乱,但乱中有细,听起来是很好的,但也很不容易。鼓手是灵活的,但其余打击乐器都要配合他,鼓手是“节奏统领者”,其余乐器与其配合。如果鼓乐没有领好,或其他乐器没有配合好,就会很乱,不和谐。

主课后有一点感觉,关于礼乐:礼是基础,乐是礼的生发。

修身,正己

■ 03

今天是我在西昆看到的最美的一天,又是双重彩虹,又是朝霞、晚霞。

我在上完集贤课后,看见了彩虹立在两座山中,离我们好近吧!颜色明显立体,美极了!我在干值日时,看见一位老师在拍照,抬头一看,惊讶地张大了嘴;那些云朵被太阳照得金灿灿的,绿色的大地山岗,和红色的晚霞,配上湛蓝的天空,简直像一幅油画。老师说,无论怎么拍都拍不出那种美呀!我感叹道:大自然如此之美,天地如此之美以前怎么从未发现呢?

写信有时候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啊!可以帮助人们在无法开口时,将它们书写下来,一字一句的背后都是神秘的力量,快速地抒发情感。晚上写完两封信后,感觉到全身心的放轻,天地如此之美,不仅是自然啊,日常生活中的喜悦也很美。我感受到一股暖流,流过身体。

与天地合其德

■ 04

晚上排练,雷蒙老师说的一段话挺触动我,祭祀只要够诚恳,就不会太差。我们这么多人发心,这很灵的,信不信这次之后(祭孔)两个月,中国就有变化。他在说这话时,眼里充满了确信,可我心里却没有,这就是不诚。要信!一念振奋。

电影《耶稣受难记》不多讲,这个题材很好,可拍得太烂。运镜、镜头语言不行。不过,只靠受极致的皮肉之苦,就能赦免天下苍生,那我甘愿,我愿意。

■ 05

今天晚上看了《耶稣受难记》,害死耶稣的祭司偏听偏信,他的徒弟为了金银财宝出卖他。我看到了人性的恶,用很残酷的刑具折磨耶稣,还把他钉上了十字架。

他们本是同根同源,却如此自相残杀。人人皆平等,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意义。人人皆有天赋的良知,只是因为人云亦云而泯灭了内在的善良。望人人能活出自己的菩提心,唯有祝福

诚者,觉也–雷蒙老师带孩子们参观孔氏家庙

附三.【《寻找中国帆》同学日知录选编2则】

■ 01

夸父班的同学们是一路南下,而我们一路北上与他们会合相会在德成学校。沿途的景色是那么熟悉,如回家一般。阳光穿透云层,散布在山林间,似有神韵,更加生意盎然。抵达学校,建设上有了新的变化,万象更新。黄老师带着我们向孔子像行礼,就像我们在东山岛祭妈祖,把心神安定下来,带着觉知,准备进入下面的学习。

■ 02

早晨再做了最后的善后,把每个角落、细节都做到位,离开时要把这里变得更好,如此就是善始。

坐大巴去德成的路上,来过的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窗外是熟悉的景色。德成学校也是一如既往的氛围,但又有许多变化。如碧水湖的桥重修了,操场、大门和牌匾都修复了,还加了更多的内容,整个村子都在变化,越来越好了。可西昆的天依旧是那一成不变又变化万千的壮丽,白云、彩云、蓝天、夕阳、晚霞和夜空,每次来都会沉浸于此。今天的天空中就有一片龙鳞,一片一片清晰柔和,而阳光又勾勒出高光又显得坚硬锋利龙的身后则是缤纷的彩霞,天空是一幅充满光辉的画卷

晚上与夸父班的同学一起看了电影《耶稣受难记》,影片背后想表达的深意并不太清楚,只觉得好难受,且有点太极端了。从头到尾,脑海里一直浮现着镇华老师的话:“以爱自己代替怨外。”

电影海报《耶稣受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