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可爱!——为新中国庆生·为大先生祝福

孩子真可爱!–昨晚,为祖国庆生晚宴

学习日志 2025年10月02日 星期四

昨天是国庆节,许多人都出去旅游、度假,而在玉泽园的老老少少近两百号人却以“礼乐共学”的方式,来为新中国庆生。

距离暑期天水的“道安礼乐生活节”的时间不长,天南地北的家人们又见面了。为了支持同行的长者,新疆的王新刚老师、内蒙的苏日娜老师来了;而小小夸父营的孩子,不仅有机会跟着刘道长学习剑道,跟着吴老师唱侗歌,还有天水的师老师教他们吹埙。

爱学习的人很美!刚进冀州中学大禹班的几位同学,上午来听颜铨颍老师的《史记》课,晚上参加雅集,与夸父班同学同台唱侗歌,演奏南音。几位小同学蹲下来,举着话筒,为他们收音。这一幕很可爱!

“孩子”这个词不简单:子-亥-子,生命就是如此终而复始,生生不已,中国是古老而时新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短暂,但都汇入可大可久的生命洪流,浩浩汤汤。

《大先生•传道人》项目 林明进老师的课堂
爱学习的人真可爱!
–田孝梨社长带着大先生项目的学员们韵曲
 刘道长《少儿古剑道》课堂
少儿营的小课堂
钟鹰扬老师的《太极与“中”的精神》课堂

10月1日也是林明进老师的生日,而今年恰好是他七十周岁。昨晚,林老师破天荒喝了不少酒,有人来敬酒,他来者不拒。晚宴后,我们和韦华校长等坐在回廊茶海旁,喝茶,听雨,感慨良多。

玉泽园回廊正中的茶海是从北京运来的,是最早我们在小汤山讲礼村办共生小书院时,房东家的。当时,我们就把这个四五百斤的大家伙当作季节桌,而茶海上的木雕弥勒菩萨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房东张教授、吕奶奶后来陆续离世了,吕大哥将茶海送到顺义,如今弥勒菩萨又陪着我们来到冀州,也将护持大家行走天涯。

感恩与冀州的缘分!因疫情,2022年4月我们带着五个孩子,离开西昆,来到冀州暂时“避难”,一个月之后入住玉泽园,在这里开始设立非遗文化研习基地。在这三年半时间,蓄养精神,对“礼乐”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愿见,无由达!

凡夫也能行菩萨道,张腾万校长说得好:“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是在行菩萨道。”下午2025级奉元班第一次共学,大家在读毓老师语录的同时,也学习近代史,体会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的情怀。“伟人也要有人懂!”——韩毓海教授的这句话不错,伟人也是普通人做的,106岁高寿的毓老师,也是从光屁股小孩长大的;历史伟人、普通百姓,黑皮肤的、白皮肤的、黄皮肤的,都是上天的孩子。

人生稍纵即逝,永垂不朽的是什么?——惟有天地之精神!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祝福中国!祝福所有的人类!

奉元班读书会–我们一起做上天的好孩子!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3则】

 ■ 01

今天国庆,晚上雅集,大禹班的学长们和我们一起上台唱侗歌,很欢喜!

■ 02

晚上,国庆晚宴,也是林明进老师的70岁“母难日”,永远不要忘记你最开心的一天是你母亲最痛苦的一天。饭后,我们在厨房刷盘子,成了一道流水线。我们都干得不亦乐乎,连有人想换,我们都不愿意,真好啊!

为祖国歌唱–喜庆祥和的晚宴

■ 03

今天早上临时向瑜雯老师申请了上颜铨颍老师的课——《史记的写法》。司马迁继承孔子作《春秋》的传统,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将内圣外王的大道蕴藏在字里行间,警醒、批评当时的掌权者。

颜老师问了个问题:何谓读书?什么叫“读”?通常都会将读书理解成念书。念书,理解度不高,但读书,是“抽绎其理”,深度地体会其中的意思。

期待明天的经学课。

 颜铨颍老师《史记的写作方法》课堂

附录:《子政:400年世界史充斥着两大类战争,中国给出新方向》

【来源:观察者网2025-10-0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子政。编者有删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也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时移世易,二战后所建立的国际秩序,不断在经历松动和变化。站在“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时间节点上,中国正以独特的姿态和方式,深度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进程中,与传统的“西式国际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互动。

国庆76周年前夕,中国继“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大倡议之后,又面向全世界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核心理念是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和注重行动导向等五条。

该倡议提出的时间点,是在九三大阅兵的两天之前,国庆日的一个月之前。在阅兵和国庆活动中展示出来的强大军力和国力,为中国提出这四大倡议赋予了充足的底气。

四大倡议虽是智慧和理念的产物,但只有此智慧和理念,没有在发展、安全、文明和治理等各个方面与之相配且令人信服的本国成功实践和经验不行;而只有本国成功实践和经验,没有足以克服强大外部阻力、将倡议内容推向全球所必备的军力和国力也不行。

中国提出的这四大倡议,不仅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更体现了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如何推动四大倡议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认可,成为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就要从目前通行于世界的“西式国际体系”说起了。

“西式国际体系”的由来

回望过去,整整500年前的16世纪20年代前后,一场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军事革命”的大变革首先在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士等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火器的普及、装备火炮的步兵方阵的出现、星形布局的“棱堡体系”的发明等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依赖于贵族骑士高超武艺进行作战的古老方式。

这触发了一个新的战争逻辑: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发动一场战争所需的金钱越来越多,远远超出了贵族们个人所能承受的程度。于是,一个面向更大规模人口征税和征兵的系统成为必需,一个用于征税和征兵的官僚机构和一个用于压制内部反抗的中央权力也成为必需。于是,欧洲近代国家的雏形——中央集权、官僚制、常备军的三位一体被塑造了出来。历史学家查尔斯·蒂利的一句名言精炼地表达了这个逻辑:战争制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

这就是所谓“现代国家”的诞生,究其本质就是“战争国家”,就是军事革命的产物。“战争国家”因为战争而被创造出来,创造出来之后也是为了发动战争。反过来说,在军事革命的倒逼之下,也只有那些成功进行了内部整合、拥有强大资源动员能力的,才能在欧洲争霸战中生存下来。

而这也正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年战争”得以发生的时代背景。这场在1618年到1648年之间进行的战争,由于各方都采用了百年军事革命的最新成果,“战争国家”的行政体系也运转其中,各方动员的总兵力空前巨大,战争消耗也空前巨大,最终陷入了持久的消耗战。虽然战争因宗教冲突而起,但在“战争国家”体系的作用下,很快演变为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寻求霸权与法国、瑞典等国维护均势的国际政治斗争。

1648年5月,《明斯特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也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自:荷兰画家赫拉德·特博赫(1617-1681)

“全球治理”概念的产生

可以认为,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400年来的世界历史其实是在同一个剧本当中。一方面,以欧洲为中心,“西式国际体系”不断扩大,原本处在体系之外的传统国家,无论历史上是怎样的国家,一旦与体系内的“战争国家”发生接触,就要被迫进行内部改造变身为同类的“战争国家”,否则就会被灭国。

另一方面,一个国家一旦以“战争国家”的身份进入到“西式国际体系”之内,就要被迫接受体系内部的规则,不断提高本国的战争能力以维护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参与到多极体系内的均势平衡当中。

400年来世界历史一直就是两大类战争:一是西方列强在“西式国际体系”内部以“战争国家”身份在新规则下进行混战,二是西方列强在“西式国际体系”之外发动侵略战争,利用其军事优势压迫传统国家,并迫使这些国家进行内部改造变身为同类的“战争国家”。这两大类战争同时进行,直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冷战。

其结果是,一方面,世界上所有传统国家都已被改造成了“战争国家”并被纳入到了“西式国际体系”之内,另一方面,体系内主要“战争国家”的战争能力已经强大到足以导致全球生物同归于尽的程度。

这就是“全球治理”这个概念呼之欲出之时,全球人类所面对的一个严酷现实。

具体说来,当今世界各国本质上仍是“战争国家”,整个国际体系仍由“战争国家”为基本单位,仍需依靠战争能力维持均势平衡,而“战争国家”仍然动辄诉诸自己的相对军事优势寻求权利和安全最大化。不仅如此,几百年来一直在进行的军事革命,在当今世界仍在加速进行,以至于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信息等等传统的非军事领域也都被逐一“武器化”成为了新型战争手段,导致了所谓“混合战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当中。如此看来,哪里还有“全球治理”逐步推进、走向落实的那一天?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总统肯尼迪同柯蒂斯·李梅(右二)等美军高级将领交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中国的“全球治理倡议”

时间来到了2025年。500年以来一直由西方国家保持的军事革命领先优势,以及400年来由西方国家创造的基于“战争国家”的“西式国际体系”,终于开始发生动摇。

中国9月3日大阅兵所释放的信号是:500年来第一次,一个非西方的大国开始全面引领最新的军事革命。而中国9月1日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所释放的信号是:400年来第一次,一个非西方的大国开始引领“西式国际体系”的变革。

这两个信号是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就是说:一方面,中国正在稳步地取得在战争能力上的相对优势,已经有能力击败世界上任何“战争国家”的挑衅,但是中国却一直坚定地表示中国是一个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决不走西方“战争国家”老路的国家;另一方面,正如在“全球治理倡议”中表明的,中国无意继续按照“西式国际体系”的旧有规则行事,而是要超越这个过时体系,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从各方面看都合情合理,其内容也有理有据。倡议通过几大核心理念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尊重当前基于“主权平等”和“国际法治”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立场,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全球治理,而无意依仗本国强国地位另搞一套;另一方面也针对某些强国越来越公开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乃至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再次重申了“多边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防止出现倒行逆施,导致全球治理多年来的国际努力前功尽弃。最后提到的“注重行动导向”,既是回应近30年来理论空谈过多,实际行动太少的现实局面,也是奉行中国一直以来的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行事方式,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实践的走深走实。

无论前景如何,无论阻力多大,由中国推动的全球治理终于启动了,带着中国智慧和理念所投射的光明,也带着中国军力和国力所提供的底气!

谨以此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全文请参见:https://www.guancha.cn/ZiZheng/2025_10_01_792007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