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 “敏于行” ?

昨天一早,去欧阳寺村祭拜欧阳文忠公。雷蒙老师担任司仪,最后高声喊一句“太守”,情真意切,“醉翁”肯定收到了。

祭神,如神在。人生短暂,但天地悠悠,“生”“死”是一体两面,如一阴一阳,只是生命存在的不同面貌,出生入死,最重要的是“清醒”二字。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亲民”。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大人也。对照如今的父母官,欧阳太守潇洒极了,修己安人,率众以正,在这个伟大的文明传统里,中道一体,王道一贯,为政、为学,不难的。

辞别欧阳修,韦华校长和我们几个回酒店开会,一是总结“十一礼乐共学营”的工作,二是交流此次来新郑学习的感受和心得。大家畅所欲言,言语间都是喜悦。跳脱商业、行政等所有台面贯用的思维逻辑,我们只是选择了一种“活法”,唯有真诚爱自己,爱家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才是最简单、最健康的活着。

感恩上天的安排!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实在太幸运了。不惜福者,将你送到乌克兰,送到巴勒斯坦、黎巴嫩住几天试试。所以,“感恩天地”之后,必须要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先,感恩我们的父母大人,不仅给了我们做人的机会,而且可以通过学习,活成一个通天达地的大人。

三年疫情之后,我和同事们说,时间加速了,我们要敏于行。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而只是配合。配合“天时”,配合“天意”,随顺因缘。唯有识得“毕竟空,宛然有”,才可以在尘世里自由行走,广结善缘。

感恩!祝福!

【草原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空气中带着些许萧瑟的意味,雾气蒙蒙,我们清晨来到欧阳文忠公墓,进行了一场简朴的祭祀。听着雷蒙老师所说的一句句话,“文起千年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以天下为己任,甘当中流砥柱。

在庙前,于竹林之中,奏起南音,仿佛就直接能接续古圣先贤的精神,就如《礼记·祭义》所言“神情恍惚,以交于神明”。祭如在,天人一贯,便有无穷的力量。

◎今天早上去欧阳修陵园祭拜了欧阳文忠公。在诵读《醉翁亭记》时,更能感受到一种官民同乐的气息,更理解为何其人被称作“一代文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不在山水之间,而在天下苍生也!继韩昌黎公之志,“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以一人之任,为大宋选拔人才,有“三苏”、张载、程子等大家。“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啊!不在做多大的事业,而是尽己之性,尽万物之性,移风易俗,天下由此能大同矣!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