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成己之都,成人之都,成物之都

成都新景

学习日志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以往来成都,都是飞双流机场,住在老城区;这一回来成都,是降落在天府机场,住在天府新区。多年未来,成都的气象大变,有点国际大都市的感觉了。

据说“新成都”给自己有一句话的定位:“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对此当地百姓都挺满意,可见成都人的心量大了,心里有雪山,更有大江大海,有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的雄心。这几年成都积极承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世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可见一斑。

昨天上午与当地的几位朋友座谈,很感动,很受鼓舞!其中有资深的中学教师,有致力于给青少年做生涯规划的指导师,有自己创业服务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青年夫妇,还有一位是刚刚高三毕业、被中医药大学录取的优秀中学生。其中一位老师说,“中国有希望!”是啊,中国大有希望,看看当今世界,那些所谓的大国、强国的领导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们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有文化”。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人有人格,国有国格,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显然品格不高。孔子又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像内塔尼亚胡、特朗普、泽连斯基之流,真是不知耻,配不上“文明国家”的领导人。

与成都当地的朋友们交流

下午,林明进老师在天府数智产业园的学术报告厅,无比耐心地讲解何谓“学生”,何谓“时中”,何谓“夏学”,何谓“中国之人”,在场的读者静静地聆听,许多朋友心里波澜起伏。一位资深的中学老师说,惭愧啊,对这些常用字,我们的认知太表面了,曾有《中国教师报》的主编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这些一线的老师,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误人子弟!”当时听了这句话,有点接受不了,今天听了林老师的课,我认了!

还有一位老师说,今天大开眼界,第一次知道“慧命”这个词,我要回去好好消化。

百年以来,我们全盘西化,是因为觉得不如人,于是痛定思痛,想迎头赶上,拼命地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今天,中国在科技上、经济上、军事实力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我们整体的教育水平提升有关,新中国的国民教育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了不起!然而,在各种“赛道”上你追我赶的过程中,许多人的灵魂不知不觉丢了;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同时,心灵蒙尘,慧命无暇顾及,有点舍本逐末了。

林老师讲座

田孝梨社长读了《论语接着讲》,也专门从西安来成都,听林老师的讲座。于是请他在开场时带大家韵曲,并且在晚宴上韵唱《柳生芽》。许多朋友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古音,这就是中国人的赞美诗,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心声!

汉字“人”这个象,就如一片小肉芽,它的根部在哪儿呢?——在天上!人本于天,所有的人类都是天线宝宝,都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而不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会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当一个人与“慧命”的源头(万物资始,乃统天)失联了,他肯定是孤独的、黯淡无光的,所以,重新接天线、续祖德,有多么重要!

复兴中华文化,把祖先的智慧带回家这件事难么?我看,一点都不难。因为天的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祂是本有的,随时等着我们去认祂。知识泛滥,信息爆炸,很容易使得我们迷失,感恩前辈们从西方拿来“现代知识教育体系”,能识字比不识字好,但是“依义(天经地义)不依文(有形的文字),依智(根本智、自然智、无师智)不依识(后得智,世智辩聪)”,我们还要穿越有形的文字,回到天赋的明德(良知)惟有破除文字相,回到先天之本,才“近乎道”矣。

人类文明的许多伟大的导师,如耶稣,如穆圣,不是知识分子,中国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是个文盲,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所在的时代,还没有文字,但他们之所以一直能照亮后人前行,启动的就是自身的“慧命”。人生短暂,但慧命恒常。我们要在慧命过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

田孝梨社长带领韵唱《十板头》

文字的诞生,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藉由文字,可以传道。林明进老师介绍自己:“我是来传道的!希望藉由这套书,大家把中华文化的种子带回家。”多么朴实、多么恳切的呼唤!

今后我们若针对体制内的教师提供课程支持的话,先要问一句:“您准备好做一个传道人吗?”如果是,那么你才有可能进入《论语》的语境,才有可能与孔子精神往来,否则一辈子都在门外徘徊,无法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我想,奉元班的同学也要扪心自问:“我愿意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慧命么?我愿意在足够成熟的时候,也做一位像毓老师、像王镇华老师、像林明进老师这样的传道人么?”

如果是,那么我要大大地恭喜你!你这一生一定走得通!一定越活越敞亮,越活越光明!将来离开人世的那一刻,你也是有光彩的,没有任何不舍和幽怨!

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我们的生身父母!让我们一起做大人!

第二届道安礼乐生活节期间,杜忠诰老师手书《继往开来》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2则】

■ 01

晚上,与父母共读了今天的学习日志与《一辈子做学生》论语接着讲导读之3。

其中第十二篇,搞定自己,天下和平。这一篇,看标题就很感兴趣,搞定自己,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早有耳闻,今天终于找到了具体的解释,“搞定自己”,做到才算懂,是自己在仁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不间断的实践。

“元”回到人类文明够大的开始,奉公正己,包元履德。

■ 02

今天继续学习《论语导读》和林明进老师的《论语接着讲》,越来越对林老师讲的“一字一义悟论语”有感触,每一句都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乃至于国家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并且是以一种天人合一的角度去看待和去解决这些事情和问题,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角度(华夏之学就是法天之学)。

看到最近的国际局势,普京、泽连斯基还有“欧洲列强”访美的种种荒唐轶事,感叹这哪里是大国所为,完全是利益者之间的勾心斗角。“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亲亲”的究竟之道啊,特别是天下之大国,更要率行王道,其中以“致礼乐”为妙用。读到《泰伯第八》:“泰伯,其可谓至德而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圣王的天下都是让出来的,家天下的天下都是争出来的”,人的性让一步,天道之性才能行于天下,人才能“率性之谓道”。

晚上接着放了昨天没放完的电影《周恩来》,已经四刷,但仍然感动不已,又有一些新的体会。从周总理身上能看到中国君子的风骨,文质彬彬,刚健中正,更让人感佩的是他公而无私之公心,就是为配合时代大势而来,从南昌起义到建国到文革,从未争功,有泰伯的“让德”。片中有一个幕很感触,总理七三年到延安视察,对接待的官员说:“省委的同志们请到另一桌去吧,今天我想跟地委的同志们聊聊天”,然后谢绝了劝酒,说“我今天不想喝酒”。在饭桌上总理激励延安的地方官要彻底解决革命老区的粮食、百姓的温饱问题,承诺只要他们愿意干,自己一定让国务院大力支持。于是延安的官员激动地说:“总理,有您的支持,五年时间我们一定让粮食翻一番!”周恩来一下站起来,说到:“我等的就是这句话呀!拿酒来!”“五年之后你们只要把粮食翻一番,我周恩来亲自来看你们!”可见周公一心就是办好实事,切实地为人民、为国家解决硬问题、难问题。

总理七六年离开时,灵车在天安门前驶过,街边百姓泣不成声,真是如丧考妣,为民父母莫如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啊!

电影海报《周恩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致敬“人民公仆”周恩来总理!
道大官网视频图片


本文图片来自中霖、瑞芳及网络图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