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昨天上午不到十点,刘森老师就到了玉泽园。王勇、瑞芳夫妇开车,一早六点多离开北京,将刘老接来冀州。基地的老师们都很高兴,就如刘老说的,见到了亲人。
贝壳老师带领参加《寻找中国帆》第二期的同学即将离开,有幸见到刘老,与刘老辞行并合影留念。刘老鼓励大家,要到大风大浪中去历练自己,认识这个时代。



说起与大海有关的音乐,刘老讲这是中国古代音乐中较薄弱之处。除了潮州大锣鼓中有《抛网捕鱼》《庆丰收》等与海洋生活有关的少数曲牌,中国音乐中比较少表现海洋的性格。中国音乐注重“和”,很少表现大浪滔天、惊心动魄的壮阔画面。
贝壳老师说起他对西方海洋文化的理解,原本,人如鱼一样,不分东方的鱼、西方的鱼,但不得不承认,西方之所以出现维京海盗,是因为他们生存的环境比较险恶,就如居住于苦寒的蒙古高原的蒙古族,于是发展出掠夺、侵略的性格,而西方文化的这种攻击性,给世界曾经带来极大的伤害,譬如对非洲大地的殖民与掠夺,对美洲大陆原住民的屠杀等。
中国也是一个古老的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极其广阔的领海。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船队,曾经也走到非洲,但中国海洋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平、包容的。我们不畏艰险,不怕斗争,但我们更热爱和平,倡导和平——这大概是《寻找中国帆》项目带来年轻人最重要的启示。

–昨日,贝壳老师带着孩子们与刘老辞行
在步进老师与刘老讨论姜夔音乐的时候,刘老说起宋文化的特质,他说,主流学界通常认为相对于唐文化的雍容大度,宋文化比较偏文弱,其实不然。宋文化更彰显个人的自由、豪放,精神的纯粹,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姜夔的诗和乐。
譬如,李白有诗《春夜洛城闻笛》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境很美了,而宋词里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个“玉笛暗飞声”,一个是“吹笛到天明”,哪个更尽性?哪个更豪迈?
生命的长河波涛汹涌,滚滚向前,每一代人都要发展,一代要超越一代,文化不能停滞,我们不能陷入纯技巧当中,不能与时代生活脱节,躲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孤芳自赏,那就太可惜了!刘老说,现在音乐界找不到出路,艺术界找不到出路,我们要大胆地创出一条路来。


–道安研究院姜夔工作室揭牌仪式
对待当前的文化困境,我们不能麻木,反而要唤醒生命中最可贵的那个东西。我们要怎样认识这个时代?认识时代与命运的关系,这个时代该出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该担当怎样的责任?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文化,认识教育,而不是把钱放在第一位。
十分感恩!听了刘老的这些话语,大家都非常受鼓舞。难得刘老再次来到玉泽园,开启我们关于礼乐学习的一段新旅程。从今天上午主课开始,未来两周,我们每天将以对话、座谈的形式探讨《生活之乐、心灵之乐、天地之乐》。今天先从步进老师与刘森老师的对话《姜夔与他所处的时代》开始。(有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附录:刘森老师为王茂标老师《潮州大锣鼓工尺谱选曲集》作的序】
今天我们在玉泽园欢聚一堂,在中原文化故乡,九州之一的冀州,研习几千年锣鼓文化艺术的生活历史与未来。
玉泽园里锣鼓喧天,热烈非凡。不是时令节日,而是对节日文化艺术的生活传承的思想文化,对心灵音韵神气的认识领会与研究,礼乐文化艺术在几千年生活中的理解与传承。
锣鼓声声惊天动地,响彻云宵,警醒心灵。锣鼓声声鼓舞军队士气,激情澎湃,队列进退有序,攻防自如,曾是古代军队阵法的号令。击鼓进攻,敲锣“鸣金收兵”。斗锣“鸣金”之声仍敲响在潮州大锣鼓形式之中。锣鼓的行动号令是破敌制胜的法宝。太平祥和的锣鼓成为节日的欢乐。
世界交响乐团的打击乐器中必有中国特制的低音大筛锣。
锣鼓是“风雅颂”诗韵文化的艺术传统。
节日生活的锣鼓热闹非凡,欢庆的时节锣鼓喧天,大地情怀的精气神灵在生活之中。
艺术传承代代出新。锣鼓声中的诗韵,创立了锣鼓艺术演奏的潮流,自古传承击鼓的文化艺术。古籍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善击鼓,近代曾见传承的民间音乐《十番锣鼓》的演奏名家朱勤甫先生,苏州玄妙观的毛仲青先生,钱绽之先生,华丽生先生,吴明馨先生为《苏南吹打》套曲击锣鼓。他们是鼓乐独奏的著名乐人,演奏音乐套曲变奏的鼓段,慢鼓段,中鼓段,快鼓段,展示鼓韵艺术的心灵变幻之声。鼓手皆是自幼习鼓,曲牌倒背如流。他们与近代民族音乐的琵琶演奏家卫仲乐,琴箫演奏家孙裕德,管子演奏家杨元享,唢呐演奏家赵春峰,竹笛演奏家冯子存、刘管乐齐名。而当今古代击鼓独奏的音乐形式已消失。音乐史记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
王茂标先生整理的工尺曲谱是历代传承的记谱方法。《潮州大锣鼓》《弦诗乐》《潮阳笛套》《潮州禅和板》《潮州歌谣》《潮剧》都有不同的鼓乐演奏的音乐形式。



–五一冀州礼乐共学营掠影
古代的乐器,曲谱,文论,是音乐文化经典。文论与诗文是中原文化的心灵之魂。《尚书》《左传》《诗经》《唐诗》《宋词》都有音乐生活的历史记述。
锣鼓成为生活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演奏的艺术,节日的艺术,天人合一的艺术,文化传承的艺术,源于历代的礼乐文化追求。
大锣鼓在潮州的生活之中,锣鼓艺术成为礼乐文化的传统,大锣鼓成为节日的精神艺术文化。锣鼓艺术融入岁月生活成为时代精神进取的动力,生命成长的活力。
锣鼓声声,岁月同行,生命动力,日月同辉。
热爱锣鼓艺术,在岁月践行中文化与心灵,文化与生活的凝和,文化与精神的存在,文化意志在心灵觉醒中的动力。鼓乐文化融入天地江河岁月时代之中。
锣鼓艺术几千年来与心灵相和,与生活相连,与时代相聚,与文化相融,与节日相欢。《风》《雅》《颂》的诗韵是鼓乐的文化灵魂。
这本曲谱是活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艺术生活的现实,是未来文化的心灵智慧传承。
祝贺王茂标老师的艺术成就,他把几十年的演奏整理的曲谱汇集于《潮州大锣鼓工尺曲谱选曲集》之中。他热爱生活,热爱锣鼓艺术,倡导锣鼓艺术中的心灵精神。几十年孜孜不倦地为潮州大锣鼓的艺术教学传授而努力,为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感谢今天出席玉泽园遗产文化曲谱研讨会的全国各地的音乐家,感谢老师与同学们热情的演奏,感谢黄明雨老师的鼎力支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锤百炼,璀璨明珠,艺术长河,世代传承。
祝贺《潮州大锣鼓曲集》的出版。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今早主课时,与九位即将扬帆起航的学长告别,他们站在“天地圣亲师”五尊牌位前,身后是巨大的“义勇”二字,恭喜他们怀揣着勇气踏入人生新的征途,祝他们可以找到人生旅途的“北斗七星”。
最近在弦诗乐课上,学习了一件新乐器——二胡,这是我第一次学习没有品柱的乐器,不能再机械地爬格子,而是拉每一个音时,都要仔细地听与感。开始时觉得有些烧脑,但很快便能专注起来,有趣的同时又十分能锻炼自己。
■ 02
今天弦诗乐课上,继续学了《南海赞》,感觉很真实,每一个韵调都有着“南海的海风味”,观音与妈祖的面容浮现,保佑着每个出海的人,背后有温暖,有力量;心头有敬重,有感恩,大海广阔,有她们在,任我们航行。也祝《寻找中国帆》的同学们,随着《南海赞》,大胆出海,走向人生的下一阶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03
今天,《寻找中国帆》第二期的同学们离开玉泽园。其中有平日走得很近的朋友,也有交流得比较少的同学。直到同学们向我们行三揖礼道别的时候,才恍然明白:我们之间的缘分,不仅是一起打打闹闹,而是在朝夕相处之间,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旁边的同学哭了,我的心头也仿佛失掉了一块,空空落落。但等到校歌响起,突然一切都释然了。那样正大的声音,让天地间都一片光明。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没有谁能陪我一辈子,因此不必让谁成为自己的依靠。既独立,又彼此互为增上。尽管未来各自有不同的路要走,但只要向着同一个方向去,一定会在遥远的地方再重逢。感恩同行的缘分,珍惜还在一起的人。带着所有的祝福,自己面对我的生命,做祂的赤子。

《生活之乐,心灵之乐,天地之乐》
–礼乐共学之对话刘森老师
(未来两周,我们每天以对话、座谈的形式进行礼乐共学,现场直播,敬请关注!扫码可关注直播视频号)
▼

本文图片来自
中霖、慧安、元毓、泽芳、雨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