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最大误会

学习日志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传·系辞传上》

昨天上午读书会,有线上朋友提问中说到“我”的重要——虽然能感觉到自己会无意识的受集体意识影响,但是“我”肯定和集体很不同,“我”会有很多自己的不同意识。所以请讲一讲为什么是“自他不二”?

为了帮助更多同学对此疑惑有更清晰的认识,故在此进一步阐明:

首先,最值得珍惜的不是“我”有多么不同;而是“我”活着、能感知,能主动发挥天赋的良知、良能,这一点很珍贵。

试想一下,“我”有生有灭,“我”是稍纵即逝的存在,强调“我”有多么特殊,这重要么?“我”都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我”的与众不同如何显现呢?

由于“我”无法做到永恒,所以“我”更应该珍惜此生。因为“我”活着,“我”能看见,能听见,能思考,能行动,能主动地开展“我”的人生,改变“我”的命运,这太感恩了,太有趣了!

其次,有朋友说,“我”总是有局限的,而自性是圆满的,所以后天的教育、后天的努力不重要——不对!

尽管生命的实相是觉性圆满,本自具足(而这只是圣人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我”实证的结果),但“我”在世间的所作所为,也十分重要。“后天”与“先天”是相依而存的,不通过后天的努力,就无法转化先天的习性,就无法回到先天之本——那个天赋的“明德”,而这是时时的功夫,非遥远的理想。“致良知”是随时随地发生的。

现代主流教育回避“先天”,只从物质层面的“基因遗传”来解释每个人先天的不同,这是不完整的。此生的基础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简单而言,一个人就是“灵”与“肉”的结合,前者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古人云:“一点灵光,投胎而来。”后者,科学倒是比较容易说清楚,即父精、母血结合的胚胎。没有生身父母提供的物质基础,“我”的灵魂就无处安放。就这一点事实而言,要特别感恩父母给我们此生做人的机会!【注:中国古人用“精-氣-神”三个字来描述完整的生命,简单而言,“精”者,属物质层面;“神”者,属精神层面;而“氣”贯通其中,没那一口活氣,尘归尘,土归土,就是死的状态。故有“生死者,一氣之聚散耳。”庄子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则为生,散者为死。”】

“我”从幽暗处,来到阳间,为何而努力呢?难道只是做一个“绩优生”?诚然,能像吴军博士那样勤学苦干,功成名就,也是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但只满足于做“绩优生”,距离“大学之道”还很远,有时候过于满足世间的成就,可能还会背道而驰。

此生投胎做人,主动成为众生的一份子,惟有通过“亲民”,与众生打成一片,服务人,成就人,鼓舞人,才是回到先天之本的坦途(明明德)若沾沾自喜于个人的才华和成功,为做一个“人上人”而自得,那只是俗见,无论如何成功(譬如特朗普,或马斯克),只是俗人一个。

因此,什么是“自他不二”?这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在这个“元”处,无我无你无他,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美无丑,“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何谓“空”?不染一尘,曰空。道心惟微,曰空。

何谓“有”?因缘和合,曰有。人心惟危,曰有。

有空不二,即“人心-道心”不二。允执厥中,借假修真,即以“道心”引领“我”前行,或曰,用活泼泼的“我”充分呈现“道心”的光辉。即孟子“可欲之谓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之本义也。

仅供参考。无限祝福!

【文艺社、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今天是厨房值日的第三天,我已经大概熟悉餐前要做的事啦!

天气渐渐转凉,天黑得也越来越早,作为一个没见过几次雪的“南方小土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得了北方的冬天。【评:没问题!北方的冬天屋内有暖气,其实比湿冷的南方过冬舒服。】

◎这几天的厨房值日很劳累,无趣。当我与一位老同学抱怨起这件事来,他对我说:“是挺辛苦,但是我喜欢,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这个回答让我有所感悟。回想平日在家,总是闲着,无所事事,在家虚度光阴,但这里的生活却完全不一样,正好相反,全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没有任何空暇思考其余事情。长期下去,这里必会让我得到收获与帮助。

◎今天把淘来的石头给了雷蒙老师看,其中有一块像只蟾蜍。老师说这块石头挺好,有灵性,有种贵气;还有一块,老师说像个禅师,冷毅。把这两个石头镇在纸上,两种不同、相反的感觉融合,就有了“中”的感觉。写累了,看看,摸摸,养着养着,便把自己的心也养润了。我要保留这两个我自己的第一对镇纸。

◎今天我从舍友那里借了《格局》一书,稍微对了一下。

里面有一段讲到交友的问题。目前我有时候也会被此问题困住。书中说到,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长期结交,需要仔细了解,并不是短时间多频率就可以,而是真正了解一个人的秉性和他(她)对你的态度。可是作者没有讲得更仔细,我还是不太明白。我想找到长期结交的伙伴。【评:“交友”之事不必太刻意,惟有精神独立的个体之间,友谊才是健康的。否则,抱团取暖,情感黏腻,“闺蜜”、“铁哥们儿”之类都叫做“团团伙伙”。故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今日主课讲到生死。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声,突然想到了暑假时回老家跟爷爷聊天,我说要他跟我们一起去城里那个家玩,他说:“不了,爷爷下个月就死掉了。”我当时直接愣住了。随后是哽咽和震惊。爷爷一直身体不好,曾经身体实在难受时,也曾跟奶奶说过“想去死”,这事情奶奶也曾跟爸爸妈妈说,但我还是第一次在谈话中听到这句话,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去开导他,只能说,不会的,不会的……

上周做噩梦,右眼皮直跳,睡觉时就会突然担心起此事。

虽说人总是会死,会有新的轮回,但是,总会希望亲人能够多点、多点、再多点的陪伴。是的,我还做不到……

下午时因为武学馆在装修,我们从室内移步到了室外跳蒙古舞。室外与室内的感觉完全不同。在湖边听着“海浪”声,杨柳依依,实在是自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它们共舞。

◎早课讲生死。何谓生死?生者,长也;死者,澌也。在某些方面,它们是处于对立面的。但是,生死是人世间每个人身上必经的一个循环;有生,亦有死。

而且,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些话:“有些人活着,但他都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被人彻底的遗忘;在肉体和人心的双重消逝下,这个人死了。但像孔孟老庄这样的圣贤,即使身体死了,但未被遗忘,他们还活着。

人的一生,是一场戏。这一场全部由自己主导,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要让自己活出来!挺立在世界上。“诚者,自诚也。”改变自己,叩问自己,让自己在生活中成长、学习。这可能就是我来夸父班的意义吧。

【《寻找中国帆》项目同学日知录选编】

日期:9月11日 人间烟火味

◎来到这的第五天,开始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从餐厅回宿舍的路上,时常可以遇见村里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们,一路上还有些猫猫狗狗,路边有大树和两层的小楼,台风过后的天转晴了,云朵都很圆润,很可爱,还会有风吹过,一切都美极了,每天的生活学习也是无比有趣。

早饭后,大家在一起共读《乡下的奶奶》和《有主有体做大人》,都很应生活,《乡下的奶奶》里有一句话:“为什么要做这事,怎么做,为谁做,理论清楚了,纵事没成,也不白做。”又听了“太平公主号”的故事,最后因为船长觉得他们需要钱与一些利益,冒着风险穿过风暴,导致船员们离开了不少,后来也就出事了。这时他们的发心已经变了,不单纯只是最初的梦想了,而是为了钱,所以定要时时认清自己,时刻回到自己的本心,每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前方自然明朗,也找得到自己的道,无论大事小事,只有去行,哪怕平日的打扫卫生。

下午,贝壳老师带我们去爬了苏峰山,这是东山岛的至高点,我们几乎是直线距离直接爬到山顶的,到达时腿都有些抖,不过是真的很累。一边是东山的城市风光被落日和云朵点缀,一边是辽阔的大海上有很多渔船开过,大自然好美,一草一木都像是精心的安排,我在其中感觉好幸福。

日期:9月12日 超越资本主义的“算法”,我们该如何落脚?

◎东山岛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了节奏——早起晨练站桩,用过早饭后在图书馆,金晖老师带领我们共读经典;午休后则是出行或是劳作。今天我们是乘车出岛,到诏安拜访林金元大师傅,随后去电影院观影,一日下来,无比充实与精彩。

上午共读以《乡下的奶奶》与今日学习日志共参。日志中的选摘内容大多围绕着“科技之都”硅谷展开,其中可以清晰地见到当下资本主义生活下的“成败观”与“金钱观”,即极致的利己主义。

固然,社会是一个个人格独立的人组成,粗粗这么一想,好像所谓的利己主义并无什么问题。可为什么当下这样的社会当中,却因此乱象丛生呢?在硅谷的例子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绝大多数去这里打拼的人,都是抱着依自己的能力与运气一飞冲天、一劳永逸的心态去的——依这样的发心去造就的所谓科技帝国、金融帝国,其下是无数的泡沫,历史已深刻地反复验证。结合日志的标题《超越资本主义的“算法”》,不禁胆寒,我们一直无意识地生活在一个庞大无比的、人为的算法之中,其背后的逻辑是,以世间的权名利为饵,“将最有价值的资源分配给最优秀的人”,以持续那看上去欣欣向荣的盛况,尽管能够达到一时的风头无两,可终究华而不实,不可以长久。

对应当下的时局,如何走出这个算法,走出一条可大可久的道路来?

首先,从用心出发,不论是科技、文艺,亦或是当下发展迅猛的所有行业、法门,其最终的目的,一定是更好地服务人,哪怕只在微末,而不是想着如何最大化地利益自己。在这里的用心并不只是单纯的奉献精神或集体主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穷富与否,成败与否,是果报,而并非我们应下功夫、用心之处。现在主流的意识形态似乎有些将其颠倒了,若是为了服务人而去开展事业,实际最后回到自己,天下一人,回到发心,天下一心。“天地之道,可一言(一心)而尽也。其为物(为心)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回到源头,这个发心与天地之道是完全一致的。“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身退.”故循此一心,才能做到生物不测,生机无限。

随后,依“服务人”的用心出发,更要清晰,此“服务人”并非造福于某些特殊的集体或是精英阶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我们的文化当中并不是很强调每个人要有多么强的能力,也并不是很注重需要一个领导力很强的中央集权。反而是先肯定每一个人的独立性,肯定每个人都是“龙”。尊如龙,卑如尘。人人皆是如此,人格平等。很奇妙,有了绝对的尊卑,才有绝对的平等。所以从一人推扩到天下的人人,再问我们要去服务谁?就是每一个独立的人格啊!这里所谓“服务”并不需要多强的能力,此二字的意义无比崇高,为物不二;亦无比平常,为物不二;不论日常一事,或是终身一事,为物不二。

回到日志,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的“算法”?反而首先要回到自己,认肯自己独立之人格,便已然超越。认肯人人如此,不论外在因己一人而改变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非机会主义所谓的天降横财,尽好本分,服务他人,其为物不二。如此才能见群龙无首,生物不测。

乙巳年七月廿一 白露中候一天 金曜 晴 无风(假风)

一年四季蚊子都超多……秋汛的鱼季到了。马路上被装鱼的车弄的都是鱼腥味,城市里只要有一点楼房的遮挡就没有风,很闷。

【超越资本主义的“算法”我们该如何落脚】

追求资本主义的人们往往肤浅的去贪图名与利,将人“物化”,将事“量化”,试图“算法”结果,但凡事无常,变化多端,随机应变才能长久。再者,若发心从一开始便是“要赚多少钱……”“要拿什么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功成名就了……”错了,那是贪,是好胜虚荣的欲望,总想着出人头地,遇见事情也只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去算计别人,那与人交往中也就只有算计了。所以做任何事情的发心很重要,“是为了什么”、“要怎么做”,将人类命运放在前面,因是好的,果自然不坏。顺便赚了大钱也是好事,只要不执着于此,用平常心对待,有就不怕跌落,因为人活一世死了什么也带不走,纵使是富翁又或是乞丐,活得通达,开心就好。

“何为好机会?”有一次机率很小可以赚大钱的机会,去抓住并不一定就是好机会。中国人讲“时”,顺天应人,天时乃可长可久之道,用对了受益终身。如今正是“惊涛骇浪的世界历史之中国时刻”,我们将以“公天下”的发心,做该做的事。

下午去拜访林金元大师傅,他看到我们造的船模很惊叹,没想到会这么好,不过也纠正了许多用在大船的做法,都是航海经验总结出来的。

老师还带我们去电影院看了《窗外是蓝星》,是讲载人航空飞船的记录片,十分震撼,中国的航空技术如此迅速,使我们能在太空中去完成许多事情。太空上的航天员是用生命在执行工作,而在地球上又有一大群人在助力,更有他们家人的支持,让一次伟大的任务顺利完成。电影里的几幕画面太壮观,蓝色星球上的大好河山,各种地型地貌、自然景色,让我感觉我来自那里,好震撼。所以若有机会我想亲眼去看,用双脚去丈量这美好的世界。从太空中看地球,白天像是一团生机盎然的混元球,夜晚是星点点的火光是黑暗中的烟花,世界很大,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但我们是一家人,一个地球村,殊途同归;如此我们也是极其小的存在,可心量亦可无边,愿为宇宙中最亮的那颗星星,点亮星空!

——在太空中做家务比在地球上更严格(我们在地球上也应该跟他们一样,细心,做到位)。

◎早课共读了今日日志《超越资本主义的“算法”》里面摘录了吴军先生三本书中的部分内容。讲到了近百年来的大部分有能力的年轻人追求“美国梦”,如何在大“算法”的竞争中成为那2%-3%的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这也是当今主流所推崇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从小老师就跟我讲,要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才能进入年薪百万的大公司,成为人上人,可人生只有这一种活法吗?这背后都是资本的运作,只有这样经济才能流通,钱才能源源不断的来,最后落在了一个“钱”字。

我觉得钱不是什么坏东西,要看你的发心是什么。当今世界“钱”和“利”两个字分不开了。你是如何看待利的,背后就是你如何用钱。可是太多人是为了“利己”,想要得到更多,可是永无止境。文本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我有时会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不相信这辈子会被汽车撞死,为什么相信能中硅谷大奖?后者的可能性更小。’他们也会开玩笑地说:‘也许是利令智昏吧。’”可见这个“利”字被太多人所误解,被利益所蒙蔽。

人活一世是为了什么?当你面对死亡时发现自己什么也带不走,那你为何要那么努力的去争取,到头来一场空。乡下的奶奶讲:“人啊,活一辈子总为了这个肉壳(物质)却不去看护自己的心(精神),孰不知,让心自在、舒坦才最重要呢。人在做天在看,你做的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所以,我们既要跳脱出资本主义的“算法”,也要看清资本是服务谁的,为什么老师常跟我们讲要多为他人想,做一做。当你真的看清了那个象,其实你会发现一个人的需求其实很少,本自俱足,不用外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贪念,其实是心里空虚。你外在的物质再多也填不满,但当你为他人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算没有得到回报,你心里都会很开心,因为心安。

晚上看了电影《窗外是蓝星》既震撼又感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个多么美丽而美好的地方,人类探索太空是件好事,但也不能忘了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不能忘本!

日期:9月13日 生命的种子

◎上午的读书会,共读日志和《有主有体做大人》的屯卦。屯,就是一棵小苗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很柔,但也很强。它不是权力、知识力,自然而然的,去迎接生命。一个人,没有体会过生命的真正美好时,是没办法好好珍惜生命的。屯,会生出生机。

其中有一段话:要赶快把自己充实。够大,才够承担责任。可如何充实自己?我觉得是“觉”。就像站桩,时刻觉察与调整桩架子,认真觉每一处身体的变化。做事时也时时觉知自己在做什么,他人又在做什么,自觉,觉他,自立,立他。这就是孔子指出的生命实践之道。做好本分,并凡事多为别人想一想,便是我们现在该做的。

​(慧安、元毓、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