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9月3日星期三

易处入手,天下无难事;难处着眼,天下无易事。
——吴稼祥(1955- )

前几日,在朋友家里,见书架上有一本书《入世心法》,顺手拿出来说,这是我出的。朋友很有些惊讶,说上面没有“立品”的LOGO啊?

这本书是2007年1月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同时出版的还有宗萨的《正见》。那时,刚与四川新华文轩股份公司分手,从零开始,二次创业,这两本算是“重磅书”。宗萨的《正见》卖得很火,大家都知道的,李连杰和胡因梦都为这本书写了推荐序。但《入世心法》这本书却没什么销量,当时还觉得挺纳闷的。

《入世心法》一书的副标题为《从历史看加减》,曾经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过,书名为《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作者是一位大才子,名为吴稼祥,安徽铜陵人,毕业于北大经济系,“八九”事件之前曾就职于中央办公厅。后赴美访学。

记得,当年经朋友引荐,结识吴先生,心里十分激动,因为吴先生才气逼人,令人倾慕!刚才查“豆瓣”,见有北大教授孔庆东曾给该书写的书评,孔教授也禁不住发出如此的赞叹:

八十年代的后几年,吴稼祥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名震一时的“谋士”型才子。我那时在跟钱理群老师读研究生,闻得吴稼祥的大名,拜读他的宏文,对其才华十分敬佩。后来风云际会,在一处开过两次慷慨激昂的秀才会,我亲耳聆听了他的“二把手更换率”的政治卓见,又亲眼见他十几分钟草就一篇气壮山河的檄文。不禁心中暗叹:谁说中国无人!只可惜多少英雄沉于下僚,龙卧沙滩,虎困斗室,一个个憋得壮怀激烈,最后只落得三杯两盏淡酒,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今天拿到这本书,我已完全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或许就如另一位读者评论中写到的:

这本书提出的理念很有意思,但是书写得非常糟糕,作者本人应该并没有太多的人生经验,无法举出实践案例,只能用历史故事来举例,但是对历史故事的描写又不像吴思那么的精细到位,所以给人感觉就是泛泛而谈,非常不到位。

简单来说,本书的思想其实就是两个:1,加法,即双赢,共赢,合作。2,减法,即损人利己,通过陷害他人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整本书都是唠唠叨叨用各种例子强行往这两个思想上去靠。重点就是说加法是好的,减法是不好的。属于典型的先立论,再找论据强行凑,就硬套。

为吴先生出版这本书之后,再没联系过了。算起来,如今他也七十岁了,翩翩才子,流落江湖,令人唏嘘。

昨日回到冀州,有几位家长送孩子入冀州中学读高一,晚上一起吃饭,聊到如何看待“入世”这件事。回到中国人“阴阳一体”的观念,有“入世”,就有“出世”;有“进”,就有“退”。吴稼祥先生谈“加减法”,本借鉴于“损益之道”,但他过于强调“成功”,故偏爱“加法”,不爱“减法”,所以反而一事无成,只能空谈谋略。

入世,就要面对世间百态,有合乎你心意的,也会遇见许多不堪的面貌,故“如何摆正心态”才是重点——这句话放在传统语境中,就是找准自己的“位”,时时调整自己的“位”。故圣人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绝非虚言!那么,圣学无秘密,问:“如何守位?”——圣人曰:“仁。”透彻啊!振华兄说,只要守一个“诚”字,就能平平安安一辈子。不错,就如乡下不识字的老奶奶,心地坦荡,故能与四时合其明。

但我们常常容易被眼前的各种“现象”带跑,身不由己,不能自主,须知:既然是“现象”,就不是过去呈现出来的“象”,未来这个“象”也会变化、消失,故不必太执着。今日查阅吴先生的简历,发现他是经济学系毕业的,心里也就觉得“难怪了”。世人重利,尤其是过去四十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大家都习惯于用经济学的逻辑来衡量一切,眼光变得狭窄了,实在可惜!

须知生命无价,是无法用名利来算计的呀。

祝福孩子们入学顺利!将来有远大前程!珍重!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今日徒步19公里来到九一八纪念馆,深受震撼!

门口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上面的数字9•18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天!进入馆内,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事件的经过以及各地爆发的惨案和民众的抗日故事。

“历史不应被遗忘!”如果那时中国人投降了,那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不知道会怎样了!感恩这些前辈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吾辈当自强!感恩!

学“生”的动力

今天几乎用了一天的时间写了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今年也比去年在夸父班更适应了,“心”中早就有了真体的学习计划,但是真正落于笔头,心中也更郑重,写得越发详细了。真的感觉是“心”在写,不止是一只手在写。写学习计划也是一个“理清内心”和“辨明学习”的过程,写时也总有一些念头从心里跳出来,当“总结”和“理清楚”能用一句话将“每天在干的事”精准、全面、通俗、中正地表达出来时,真的就感觉自己身心都真正成长了,对下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学中该注意什么”,真正地“心里懂了”,非常期待新学年的开展!——这就是在学“生”呀,真正追根溯源下去,也就是要明白,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事,自己去处理时,身心该以怎样郑重的心态去面对、解决、从中获得成长。若对此有直接的身心感触与收获和对未来的希望,便是在学“生”、学“长”,学“大”。重点就在于一个人愿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去郑重地活,用心体会!感受到了自己真正的成长,便会有不断学习的学生的动力!更会有发自内心的自信!

看到日志黄老师摘录的习主席在“上合峰会”的讲话,边看边想着主席沉稳、浑厚、郑重、有力的讲话中,传达出的中国的自信、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国的率众以正。很期待明天观看阅兵式,看到新闻上很多个国家领导人来参加阅兵式,十分自信与鼓舞。

从阅兵到篮球,我的“易思维”初体验

今天晚上预约了明天大阅兵时间的提醒,太太太激动了!之前也看到阅兵排练片段的视频,觉得中国军人排练的场面很威武,气势磅礴、正义凛然,像英歌舞一样!

晚上学习了日志,对“必须从线性的、基于科学理性的逻辑思考,转化为立体的、虚实相生、阴阳合德的‘易思维’”这句话很有感,有时候人只会看到局部而丢失了整体,就比如说我打篮球,有时只顾追着球跑,却忽略了补位,有时只顾防自己眼前的人,却没有看到在篮筐下站着准备接球的人,最终疲于奔命,还丢了球权和分数。

对主席讲话说的第一条“奉行主权平等”,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有疑问——“既然是平等对待,为什么是提升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弱小国家呢”?【评:“发展中国家”包含所有弱小国家。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在人类大家庭190多个国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