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
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周易·系辞上》
昨天上午主课后,我暂时离开西昆,乘高铁来东山岛。啟源老师主持线上《中说》读书会,效果很好。她收集同学们的反馈,其中有同学说道:
◎一直以来,无论是看时事、还是历史事件,都觉得是有隔的,甚至觉得是“故事”或者是“过去式”,与今天或者与自己不甚相干。如今,慢慢明白其中的原因,原来这就如镇华老师所言,我们是戴着西方的眼睛在看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的历史与现今。
感恩读书会的陪伴,现在知道该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看世间的纷纷扰扰、用我们的中国心去领会这个世界。
◎一、是关于“立志”,原来从未立过。自从上次受张腾万校长此生成就的刺激,开始反思自己到底为啥学习,每天搞得很忙,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都不怎么生活。请教了黄老师,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就是在“二上”。凡圣不二。因为一直在“二”里面所以始终是旁观者,而不是参与其中的同道中人。
老师点醒后,开始立志做圣贤。在遇到问题、烦恼时,会想,假如我是佛、圣贤,这时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外求寻找答案和找依靠。开始带着觉察有意识的发现、启用自己这颗和圣贤一样的心。最大变化就是真的发现自己越来越自信,有种精神挺立的感觉。对于上课的老师即使有名气学识渊博,也不再盲目崇拜,而是用心去感应觉察。很多时候答案自动从心理流淌。原来说话只为自己痛快很少觉察,现在会有意识的觉察是否给人传递了温暖真诚,让别人安详。如果给别人制造了焦虑什么的,发现自己也是不舒服的,原来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一个样,照顾他人也是在照顾自己。
黄老师的“服务人,成就人,鼓舞人”不是口号,就是把平常所思所想落在生活里,不一定要干个大事!
尽管人过中年才立志,但立了的感觉真好,可以活得劲劲的。清晰的知道要什么做什么,不再盲从真好。学习路上太需要明白的老师引领,不然盲修瞎练,无所成,还可能害人害己。感恩引领!
今天的学习日志中,提到张腾万校长将礼乐大同落实在自己生活的区域,和黄老师做礼乐生活节一样,都是将中国文化落地。中国文化是实修的文化。我原来学习不大受用,就是把学习和活着分开了。同时发现同样做教育,张校长的发心是“我能为西昆做什么?”我的发心是我有个啥理想愿望,我要实现什么,一切从我出发。而张校长黄老师是无我,“礼乐大同”在我一直以为就是个理想主义,有黄老师张校长这样落地的人做榜样给了多少人希望啊,感恩!
啟源老师也谈了自己的体会:
今天早上,突然有所领悟。
关于诚,其实是人心面对天心。才明白,“反身而诚”。人心总是着急向外开展,唯有反身而诚,才是“中”。也不是不向外开展,而是转过身来,面对天心,虚己游世。才体会到,您常说的,一个“诚”字通天,其实,这个“诚”就是“中”!才体会到,镇华老师说的,诚就是觉,中就是觉。才明白圣人所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我也有一点受教了,哈哈哈!
对于“明辨”也有点体会。不是明辨一个什么理。“明辨”其实是渐法本身,也是所谓的剥洋葱的过程。让本心显露。也对于在事上磨,在事上练,更有感觉了。这些,都是渐法本身。都是虚已的过程,擦亮的过程。
还有一点体会。关于文化的事,教育的事,政治的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就是众人之事。也就是众人安身立命之事。礼乐生活就是如此!
想起阳明先生在传习录里的一句话,只说“明明德”,不谈“亲民”,还是落在佛老。
真好啊!都是见性的话。“开悟”并不难,首先要真诚面对自己,而不是希高慕外,去寻找多么殊胜的修行法门。因为天的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要让自己静下来,祂才能显明。不信,你独立一个人待一会儿,会发现“我”是不容易静定的,“我”总会冒出这样那样的念头,像唱独角戏一样,喋喋不休。
受“现代意识”的影响,我们总是习惯于寻找“意义”。而知道“意义”这个词并去探究它,就已经上当了,乡下的奶奶不会如此苦苦追问所谓“意义”的问题。“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乡下奶奶的“活法”,不同于余华的《活着》,后者描述的人生,其精神是塌陷的,这样的书很误人),因此,学习的入手处是“开心”,而不是“意义”。
开心,才能开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乐天,才能知命。古人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就如现在的高中生为了高考成绩,没日没夜刷题,都是有所求,与“开悟”是不同的方向。人生不同的阶段,有所追求,苦苦奋斗,也是必要的经历,但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苦读之后,奋斗之余,静定下来,内心深处会浮现出什么?——这个体悟更珍贵。
开心的前提,要将眼耳鼻舌身意六门全部打开,不必紧皱眉头。贝壳老师谈到自己曾有六次接近死亡的经验,那个时刻是来不及思维的,担心、焦虑也毫无用处,就是直接面对,就是“一体感”。惟有这样的勇敢,才能超越生死门。
因此,“志于道”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为何许多朋友没立志呢?因为信心不足,面对生命的无限,“我”是不安的。所以,要像贝壳、金晖老师那样敢豁出去,狮子扑人,韩卢逐块【注:此典故源于宋代释普济所著的《五灯会元》一书。韩卢,乃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一种恶犬。恶犬再凶恶,却容易被肉块吸引。而狮子不会为肉块所动,它会直扑人的咽喉要害之处】,请问:您是愿意做狮子,还是做韩卢?
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张腾万校长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他做了多少好事,而是他发心勇猛,十分确定:此生一定要成圣。请问:我们的同学中有几人敢如此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
今天下午,我才回到西昆,故上午的主课请张腾万校长与孩子们聊聊。大家可以从张校长身上体会何谓“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许多人对孔子有误会,以为孔子一生奔波,就是想立德、立功、立言,完成所谓“三不朽”之事业。其实,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都是后人的评价。若孔子、阳明、张腾万校长,以及“乡下的奶奶”抱着这样的企图心,是迈不开步子的。
故我和孩子们说,在“生命的长进”这条路上,要先学悟空,再学孔子,才能入圣门。
孩子们年纪小,可能还听不懂,奉元班同学以及成年朋友们,要好好思量,为自己做个决定:余生的路该如何走?
无限祝福!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