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乾行也

学习日志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易·系辞上》

每次来德成,都会感受有些变化。譬如,昨日带孩子们从桥头走上来,快到校门口,见新立的四盏路灯,分别写着“元,亨,利,贞”。简简单单四个字,精神十分饱满。

中国文化是非常阳刚的,天圆,地方。天圆者,即乾元也,元亨利贞,乃乾道变化,生生不已。地方者,即坤元也,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美的图景。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大多的是苦难、屈辱、愁苦,能走到今天,扬眉吐气,其实从来没丢掉“自强不息”四个字,而这就是天的精神。有一天,有位新同学在日志里写道,以前听到说“天行健,所以我们要自强不息”,总有点不理解,“天行健”,与“我要自强不息”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恍然大悟,因为我们都是天之子,天的心就活在我们的心头,生而为人,就是要启动天的精神,终日乾乾,不是为了别人而活。

孩子们单纯,一点就通。这不是“洗脑”,而是唤醒。建立根本自信,相信“圣人之心,人皆有之”,这件事再怎么强调,也没有副作用。因为你不是迷信他人,而是对自己要有最大的肯定;而人人都生而尊贵,就如《谦卦》说的:“天道下济而光明”,天道潜藏于我们的内在,要让祂绽放出光明,这叫作“大美的人生”。

不要把自己当病人。前天晚上,与西昆的几位学友交流,还说到,宗教以及类似宗教的修行系统有一个特点,就是让你觉得自己自卑,觉得自己有病、有罪,然后需要等待被疗愈、被宽恕、被救赎、被加持——这种心理暗示,很害人。中国人的生命信仰,简单而言,就是三个字:“天-地-人”。天大,地大,所以人也大。而“我”是人类的一份子,故“我”也能活出天地之大美,做“齐天大圣”。

就这么简单,不怨天,不尤人。对自己不需要过多贬低,当然也不必骄傲。因为天赋的人格,是绝对平等的。尽管个子有高低不同,相貌各异,性情不一,但都可以活出刚健的精神。这就是“华夏”。夏者,大也;华者,花也。就如大自然中,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有各的美好,不要自惭形秽,更不必相互贬低。

有同学在日志中回忆在以往学校不愉快的经历,开始觉得“开心”不是一件难事。并且提了几个问题,下面逐一回复,也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中国人慢慢没了古人的礼乐生活?

礼者,天理也;乐者,乐天也。“礼乐”二字不简单,是人道法天道,最高明又不离平常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心惟危,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达尔文主义”(即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观念盛行,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中国被甩在后头,所以被动挨打,觉得自己不如人,于是开始学习“强盗”的文化——“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不甘落后,发愤图强,赶英超美,从晚清的“自强”运动开始,一口气跑了一百多年,现在开始有点自信了,没人敢欺负中国人了。所以,可以从容一点,回到正常的、健康的生活节奏了。于是,有了礼乐生活的重建。感恩!

二、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活得浑浑噩噩,没了人样?

因为缺乏生命的学习,人要活出人本有的样子,既高贵,又谦逊,尊卑自牧,坦坦荡荡,多美啊!不用着急,从每个“我”的自觉开始。

三、为什么中国(或者说大多数国家)都开始全盘西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西化”就意味着“现代化”,主要是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似乎加速了,人类从马车的时代,走上了蒸汽机的时代。所有“后发”国家开始效仿“先进”国家,争先恐后实现“工业化”,古老的中国大地也在轰轰烈烈地完成这样一场大变革。当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工业化、信息化,科技文明成果为人类共享之后,我们要回到基本的“逻辑”——科技、知识不是用来欺负人的,人类是同一个天父地母的同胞,彼此要善待。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也是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可以走的大道。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的新中国,开始有了文化自觉,要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要给世界作个典范。惟有独立自主,不依赖强国,不依赖“大哥”,才是健康、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国际秩序,需要有好的带头人。这就是中国的天命。何其有幸,我们都参与其中。惟有感恩!祝福所有!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编】

◎主课后,与几位同学到村里走走。这里的山像画一般,是最真实的画就在眼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到一处溪流旁,我们曾在此奏起过古乐,流水,蝉鸣,鸟叫,和我们的笑声很和谐,自然没有教室里无休止的内卷。因时常下雨而清新凉爽的空气好像模糊了时间的界限,是最真实的。

◎我很喜欢西昆的山林,它们幽深却平静,波澜却细腻,每每体会,都能将我的心缓缓抚平,安然地面对这一切。

山有多高,地有多宽,不用眼去望,而是用脚丈量,用心感受。一早大伙们三两结伴,我与两位同学一行,也踏上了与茶海相伴的上山路。涓涓溪流,从我们脚底穿过,山雾缭绕,亦在我们眼前遨游。山里的岔路很多,但我们大多靠直觉走,很奇妙,心却不曾慌乱,坚信不论哪条路,亦是光明大道。这一路很有趣润滑的石头,柔软的淤泥,不不燥的小溪,城市里不曾见过的小动物们,采茶的大姨伯伯们实在是可爱

朝会讲到,觉醒其实是复活。很感慨,一个人,不需要多么努力地去觉醒(当然适当的学习是必要的),只需静下来想想,你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面貌神态是什么样的?放下身段,让你最放松快乐的事是什么呢?返其天真,亦是人人平等。复者,位也。活者,通也。你的心量决定了你的世界有多大。条条框框的定义来自人的思想,但贯通这一切,我们人人本有的只有这一口元气,亦来自天元。

两次因缘,听到“无善无恶,心之本体”,这句话的提及,很震撼。中正,非和稀泥,而是平等地看待这一切。人固有七情六欲,这为人之本性。可这一切。始发于人的情感,人心里的定义。情亦为一物降一物,但回到最初,为心静可降万事疾。人没了“善、恶”,但依旧有个“神”在。神气,也为通心;神者,定也。不偏不倚,才是那个贯通古今的本体。心神一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德成学校门口石头上毛主席的亲笔。每每看到,便心中一震。)

◎西昆的第一天开始了,早晨我们在唱道大校歌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站立于天地之间,一切都通了。唱那些有着力量的歌词,突然有了一种共鸣。所谓的通天达地大概是如此吧!主课上老师和我们讲了昨日的画展,“观”,会看很重要。这幅画后面所表达的那情感是空的,缺乏了精神;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正是如此,生活得越来越小,不再是元气之大华夏文明所传递的礼乐也渐渐消失了自然与天地间的道理并不深奥,可现在时代已没有了“观”的能力。

课后,老师说可以到村子里转转,我和舍友们一起围着山走了一圈,不得不说,这里好美,山清水秀,一滴滴小雨散向大地,蝉鸣鸟叫,云雾缭绕,境优美;走着走着,感受到精神都饱满了,心情愉快舒畅。我们一路跑到了“明书桥”,途中,我们像在风中飞一样,张开双臂,拥抱大自然,感受着他们的亲切与美好。在明书桥上,我们看着桥下的溪水,一直流下去,连绵不断!

要是人也可以像大自然一样和谐,丰富多彩,拥有着一股无形的精神,将礼乐像河流一样经“我”向下流,传递与天地共生的精神,该多好!

◎今天是星期日,时间较为宽裕。朝会过后,独自在村中转了转,感觉到十分清明。就如同日志中所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啊!

高大的竹子,翠绿的茶田,庄重的土地庙,生机盎然,非常壮丽,意味深长。而后,来到了村落中,村中肃立着两座家庙。虽未开门,但能感受到磅礴的气势。震撼。

小雨中的西昆村美极了,感恩。书院老师对我们的包容与关照。合十。

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主课时,讲“学即为觉,觉即为学”的过程。今天周末,大量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与六位朋友在村内闲逛,对我而言是探索。我们参观了古老的宅邸、多年的书店、家族的祠堂大门——处处古韵,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譬如榫卯结构的屋顶,地理题上天天见到的天井,还有一些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东西——褪色的毛主席画像、“人民战争胜利”与“毛泽东思想伟大”、“义务教育是强制”的标语、政治材料上经常见到的“村务公开栏”、计划生育的宣传画……一切都那么鲜活。感受着我们的来路,觉察着我们的去向。时间在流逝,但岁月有声,总有些痕迹,就在原地静静地守望时光,在变迁中提醒着后人,教育着后人,指引着后人。

我们还去了小溪边,大片稻田、茶田、竹林,伴着远山,笼着烟雾,令人闲适惬意。一路湿滑(有一位朋友还掉下了小断层,幸好没有受伤,并被拉了上来),我们团结互助,互相提醒,终顺利抵达目的地。愉悦,感恩,一次很棒的探险。

(慧安、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