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2025年5月16日星期五

【贞元老师随笔】

出生入死,阴阳流转——道安易俗社敬送黄真华老先生宾天之礼

“黄老先生,归天咯——”雷蒙老师长长的召唤,如一股心流扶摇团上,在大厅共鸣,老先生头部下方两个花篮,受了感应砰砰倾倒。夸父班《上天梯》的鼓乐悲喜交织,六虚流转地托送着亲人朋友们最后向老先生一一告别。在泪光中,我仿佛也看到自己已逝的父亲,千千万万逝去的烈烈宗祖,走过多艰多难又欢歌不绝的一生又一生,复归于天地万物的大本源。

夸父班的孩子和他们的音乐传承人老师,唱奏《福德祠》和《柳生芽》,一个来自潮州弦诗乐,一个出于西安集贤鼓乐,一南一北,宽柔以教,德博而化,生命在艰难中迸发出的韧性与劲道,和于春风杨柳、江水浩溟。乐奏玄和,魂兮来格,用这样的生命礼赞来送行我们正直庄重不懈于义的父辈们,不亦宜乎!

历史久远、天人之际的弦诗鼓乐,转哀伤悲痛为庄严郑重,令参礼者顿感生命如此尊贵可敬,人人都是不绝于流的生命长河中无比晶亮的那一朵浪花,敢不敬慎乎。孝子贤孙三跪六叩首,向亲人做最后珍重道别,那长长的匍匐,是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也是对天地的衷心感恩。

祥烟馥郁,出得告别大厅,阳光猎猎,心下圆满。今天的丧祭礼,既有传承,也有礼乐的新生,用司礼雷蒙老师的话说,是面向未来的宾天礼——我们人人皆是天之子,人人皆当福德圆满,参赞天地。当逝去之时,没有遗憾,安详了脱。

大礼成,生者也一一惜别,各去务本。古人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黄真华老人,著有《家书》一书,我正是通过这本书,看到像黄老先生那样的父辈们上承祖德,下启子女的大孝之志。黄老师以服务人成就人鼓舞人为志业,虽不能时刻相伴父亲,却是继志述事的榜样。今天这么多受到黄老师鼓舞的朋友来恭送黄真华老人,令我辈了知大孝孝天地的生命之本。

原始反终,生生不息。

【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午饭后,我们坐上大巴去为黄爷爷送上最后一程。当对着黄爷爷下跪,雷蒙老师喊出“黄叔”时,鼻子不由一酸,心中是道不尽的感恩。我们所有的活动,背后都有黄爷爷的默默支持。如今,黄爷爷将肉身归还了天地,可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

◎今日,我们送别黄老先生最后一程。

说实话,这是第一次参加葬礼,非常震撼,也对生与死有了新的认识,离去可能也是新的开始!

黄老师也常说:“哭着来,笑着走!”今天,也从黄老先生的身上,看到了这一点,生命如此神圣,感慨万千。

感恩上天,感恩大地,感恩圣贤,感恩我们的生身父母!若没有上一代“先生”的孕育与滋养,也没有此生,也没有做人的机缘。惟有感恩!——静观天地之美好,赞万物之化育!

我们每人皆腾云而来!道路不同,皆各正其性命,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安在当下。走好这一生!——黄老先生,祝您一路走好!

◎今天上午继续韵唱《南吕一枝花》,最后唱到《万里天》的时候,刘老给我们做了简单的指导,心就亮了,中国人之乐从来是深情之乐,是阴阳一体之乐,故韵曲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体会,要唱出我们自己的心声,才能和自己的生活之乐结合,与这个时代相和,好好用心,每一次感觉都是新的,有不断的成长动力。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下午全体同学在黄老先生的遗照前下跪的那一刻,便泪目了,生死之间是生命传递的郑重,送长者最后一程,我们就要做学“生”,此生不断成长,福佑新生,柳生芽。

◎早晨田社长带领我们韵唱《南吕一枝花》,渐渐进入到一种不着力的状态,仿佛古人借我的身体在发声,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与久远的生命如此接近。“往者屈也,来者信也”,中华这个古老的文明,五千年的岁月里,多少磨难,多少辛酸……乐曲伊始,低沉的慢板,间杂着激昂的怒吼,像一条静流的长河,平缓的水面下是涌动的湍流。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行,虽然大势不可阻挡,但其中真实有无数先辈的鲜血与枯骨。可是最后韵唱到《万里天》的时候,那种恢弘大气,天地间依然是澄明朗朗,未来依然有无限的生机,有无限的希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特别感恩!列祖列宗从来不会成为我们的包袱,他们始终默默为我们加持。小小的我既是大生命里的一滴水,接续祖先的生命,接续文明的慧命。又能够超越所有过往的委屈,直接与天地接通,随时可以重新出发。惟有感恩!惟予小子,凤夜敬止。

参加黄爷爷的遗体告别仪式,尽管此前素未谋面!这样一位有德行的长者,让我觉得特别亲近。更能理解何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对生身的父母、长辈尽孝,一直追到久远的文明的祖先。每个人都有够广大的生命背景,其中既有祖辈的影响,又有时代集体意识的烙印,惟有接纳与感恩。再读《易经·蛊卦》,特别相应。“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我的父母很平凡,有他们的局限,但他们同时又很伟大,用全力托举我的生命。孝,子承老也。就是生命对生命的承担,继志述事。继承他们的心志,他们生命的光明,尽管他们有时委屈自己,但我可以把祂尽性活出来!过往自己用叛逆的方式表达,实在不应该。首先是无尽的感恩,其次能够在可大可久的生命脉络里去真正理解他们。感恩我的父辈们所做的一切,我将更坚定地向前求索。就像《柳生芽》唱的那样,终而复始,生生不已,无限美好。

(中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