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日志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文字及整理 | 中霖
昨日上午主课后,江华老师组织夸父班部分同学座谈,刘森老师、韦华校长和姥爷,以及林芳武老师等也出席,戏剧《英歌舞》剧组由此宣告成立。该剧首场演出,将会在8月天水第二届道安礼乐生活节闪亮呈现。
这些天,主课请刘老与各位老师对谈,前两日是与步进老师探讨关于姜夔研究的重要性,今日将整体介绍中国的“鼓乐”传承,请集贤鼓乐的田孝梨社长、潮州大锣鼓的王茂标老师一同交流,进一步深入体会何谓“直而温,宽而栗”,如何以音声之道,帮助人变化气质,逐步做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课余有空,就去刘老房间闲聊。刘老总是给我们许多鼓励,他对“道大”玉泽园这个非遗基地十分欣赏,刘老说:中国不乏人才,但人才离不开成长的环境,离不开时代生活。“环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环境影响性格,心灵的希望、心灵的信念、心灵的欢悦,建立在对人生的理解上,不可盲目,不可建立在无基础的妄想目标上。”
当年的红色圣地延安,不仅是革命的摇篮,也是新文艺的摇篮,汇聚了一批如冼星海、贺绿汀、吕骥、郑律成、李焕之、张鲁、刘炽等杰出的音乐人才。“道大”目前是以传承学习为主要任务,但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多创作,只有多出作品,多出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化。
刘森老师说,西方音乐很注重“动机”,而我们的古典音乐注重和谐之“美”,在“动机”方面我们要向西方音乐学习。——这句话令人深省。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的不是复古和保护,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而艺术创作和生命的创生,其“动机”是第一位的。我的认识,就是生命力的勃发精神的挺立,惟有从这个生命之源出发(奉元),才能既代表时代的心声,又能流传后世,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不是如流星一般,尽管也发亮,但很短命。



昨日主课,刘老讲述电影《上甘岭》主题曲《一条大河》的创作背景。乔羽先生没有遵循电影导演的意图,一定要将“长江”、“黄河”写进歌词,他只是真切感受到老家附近的那条大河。这条大河洗涮了我们的心灵,义无反顾,向前奔流。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河当中,都可以成为其中活跃的音符,互相呼应默契,汇成生命的交响曲,与天地同和,道贯古今。
刘老谈到当前人们处理不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似乎两者是矛盾的,要么偏重物质,凡事实用主义,要么活在精神的象牙塔,不接地气。其实,用“阴阳一体”的思维来看,两者不仅不矛盾,反而虚实相生,各有妙用。学习文化,不能成为书呆子,不能将“文化”当作思想包袱,更不必沾沾自喜,满足于个人的才华,而应大开大阖,主动与时代生活融为一体,汇入大江大海。
何谓大?——与道合者曰大。欢迎更多有才华、有志向的勇士加入“道大”,成为我们的同路人!




–冀州中学的英歌舞共学课堂
附:【夸父班同学日知录选摘】
■ 01
今天上《二四谱》课时,我在阳台上练习笛子,窗外下着雨,鸟儿在空中忽快忽慢,我边吹,它们边唱,非常好听。
大自然的声音永远都是自然、清澈而美丽的,不会像现代音乐让人感到浮躁。所以真正的音乐永远不会消失。
■ 02
主课,我们韵唱集贤鼓乐,从《十板头》韵到《接圣旨》,刘森老师用钢琴伴奏,节奏欢快、跳跃,很好听。
弦诗乐课,继续韵唱《南海赞》,其中打七星板,变幻莫测。我打木鱼,在开头和结尾时很好听,尤其是最后的快板,稳定着节奏,乐器和在一起,互相穿插却不乱撞,和谐,好听极了。



–来自玉泽园雨中湖景
■ 03
在过去的两天当中,很幸运地参加了江华老师的戏剧小组。今天是戏剧小组成立的第一天,老师们都送上了真切的祝福,自己也非常受鼓舞。从第一天与江华老师面谈,到今天戏剧小组正式成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了一些收获。通过与老师的交流,让我慢慢地更有自信了。非常感谢老师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也让我对今后英歌舞的学习更加有信心,并且要让更多人感受到英歌的独特魅力。
■ 04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今天的大锣鼓、英歌舞课一直在品味这句话,步进老师讲到英歌舞不光是娱乐人的,更是贯穿天地,娱神的。今天默默地体会这份力量,并把它打出来。
上午打大锣鼓,亭子外下着大雨,打着锣鼓,不知为何十分振作,敲着的锣鼓仿佛化作狂风暴雨中的灯塔,指引人们走在正道上。而现实中大概也要如此,当今世界,许多人心中是漫无目地、缺乏方向的,而我们正要用大锣鼓、英歌舞,指引人们心中的大方向,做时代的灯塔。
晚上和海辰一起韵曲,韵“尺调”的前扎子,与“刘调”相比,似乎更生动,更悠扬!

■ 05
主课上刘老讲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课后再细细品味,觉得还不只是在讲某种乐器,更多落在演奏时的状态。直而温,直接的心头的触动,不是娱乐感官刺激,而是很温和的生命滋养;宽而栗,即能够感动不同生命背景的人,而这份感动并不因遍及众生而有所稀释,在人人心头都如此饱满;刚而无虐,王者之乐。王道坦坦,王道荡荡,音乐里刚健的精神,发而皆中节,而非以气势压倒谁;简而无傲,大乐必简,即是以简御繁。复杂的技巧,以朴素、平常的心演奏。圣王之教,就是这般从正反两面分别讲出来,再回到中和之道。其实,乐与人本是相通的。《论语》中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读来特别相应。乐由心生,亦可以存心养性,教人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在夸父班每日浸润在音乐中,现在慢慢对此有些觉察,越学越欢喜。
晚上在学长带领下练习南音。听过刘老对我们的看见,平常因为会得多而生起的高慢心,此刻全部都被收起。坐在阳台上,面对广阔的衡水湖。每一声都格外清晰,听见自己,听见与同伴的呼应,乃至听见与天地的呼应……渐渐找到一点“和”的感觉,每当应上的那一下,相视而笑,彼此会心,无比美妙。

音韵与文学之美
–李步进老师娓娓道来《声律启蒙:二冬》
( 节选自五一冀州礼乐共学营课堂,
6月初步进老师继续开课,课程公告近日发布,敬请关注!)
▼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成为人类文明大江大河中活跃的音符。
欢迎加入道大“奉元班”,唱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年满18岁的青年及成人均可报名,点击海报查看公告)
▼

聆听生命中“大江大河”的声音
–礼乐共学之对话刘森老师
(明日继续现场直播,扫码可提前预约)
▼

本文图片来自
泽芳、雨麦、墨初。
– end –